APP下载

立足“建模” 讲好“故事”

2022-05-30许贻亮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建模

许贻亮

【摘   要】模型思想是数学基本思想之一,要把模型思想真正落实,需要从数学与现实世界两个角度入手讲好“故事”。以“折线统计图”为例,要通透地讲好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故事”,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观其形:调好‘音准,发展模型意识;品其质:弹好‘旋律,发展数据意识;悟其神:响好“回声”,发展应用意识”。教师要以全程的眼光、全局的视野,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模型思想是数学基本思想之一。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模型思想的上位表达是“数学语言”,即“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模型思想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感悟过程,并不仅仅体现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而应考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在小学阶段,与模型思想对应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数学教学中应全程、全局地给予关注与把握。史宁中教授提出“模型思想就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因此要把模型思想真正落实,需要从数学与现实世界两个角度入手讲好“故事”。如果把模型思想教学比作一首交响乐曲的演奏,就需充分考量音准、旋律、回声。以“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为例,从折线统计图的“形、质、神”三个视角阐述模型思想教学。

一、观其形:调好“故事”的音准,发展模型意识

数学教学内容中有着大量的模型,包括各种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以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是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其中建构模型是“核心”。而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原型的撷取与改造,以原型的特殊感受模型的一般,以原型的直观把握模型的抽象,从而达成“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学生已经从电视、手机、报刊、家长理财投资等信息中,获取了一定的“前经验”,这是教学素材的资源库,我们可从中撷取适切的原型,为模型意识的建立定好基调。

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以运动腕表“一周的步数情况”(简化版的折线统计图,如图1)导入。教师先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观察、分析、交流,然后提问:“这幅图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中的3个特征“升、平、降”,并直观地判断出哪天步数最多、哪天步数最少。教师再追问:“课件中没有声音,是谁告诉你这个‘故事的?”透过生活原型的直观表象,学感悟到折线统计图的两个核心要素:点和线。由此,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为折线统计图这一数学模型调好音准。

在此基础上,教师以现代科技产品为主线,串联起心率腕表中简化版心电图像、智能音箱2015~2020年的销售情况等,使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要素等在同一主题情境中的变化得以联系、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体验两个层次的“故事”讲述。第一层次,用一个“点”讲故事。如2017年销售800台,“点”在哪里?教师以“陌生情境”促使学生联系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数对”与“条形统计图”,关注折线统计图中的横轴与竖轴两个维度,找到横轴“年份上的2017”与竖轴“数量上的800”的交点,从而完成第一次用“点”的数学表达,再举一反三,如2015年销售300台,体会“点”的价值,即表达数量的多少。第二层次,用一条“线”讲故事。在表达“2016年比2015年有一定的提高”时,学生在3条上升趋势不同、长短不同的线段中做具体选择,感受同一种线段包含着丰富的数学语言内涵(销量只上升了一点点、销量有一定地上升、销量大大地上升)。在迁移到其他年份销售量的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不同年份间线段越长、坡度越大则表示变化趋势越明显,体会到“线”的价值,即表达变化的趋势。最后,学生在与统计表的对比和转化中,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并梳理出绘制要点:描点、标数、连线,从而实现折线统计图数学模型的整体建构。

建立模型意识常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是从现实问题或生活原型入手,二是从原有知识迁移入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同时,要把握好它与抽象、推理的关系,要认识到感悟过程中的“思想基础是抽象与推理”,在建构模型的经历中“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二、品其质:弹好“故事”的旋律,发展数据意识

在“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中,數据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学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因此在模型思想的教学中,要始终关注数据意识的感悟,使学生对数据有更为理性的认识,能够理解确定数据背景下随机结果的合理性与或然性。以折线统计图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后,要重点关注学生对数据发展趋势如何进行判断与预测,使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扮演“投资人”的角色,以“投不投”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智能音箱专卖店2015~2018年的销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使学生作为主角“投资人”参与“故事”中,进一步丰富对数据的感悟(如图2)。

投资故事1:2019年投不投?多数学生受到2015~2018年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影响,选择“投”,体现了对变化趋势整体性的心理认知趋同。也有部分学生从2017~2018年销量大幅度上升的数据变化中产生顾虑“上升太快,还会再上升吗”,采取谨慎的态度“不投”。此时,学生所做出的判断多是凭借生活经验,更像是一种对数据的直觉。教师在课件中出示2019年实际销售量为1800台,由实际销量对学生做出的数据判断进行回应,以此强化学生对数据变化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做“有眼光的投资人”。

投资故事2:2020年投不投?这时,有了“投资故事1”的经历,更多学生从“对数据的直觉”转向“对数据的分析”,投资判断倾向于“用数据说话”。如2018~2019年只增长200台,比2017~2018年增长的800台少太多了,不投;增长的速度变慢,有可能市场快要饱和了,不投。在课件出示2020年实际销售量只有1300台时,让学生思考“销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2020年有什么故事”等问题。学生从“对数据的具体数值”到“对数据的现实背景”思考,理解了2020年疫情对智能音箱专卖店销量的影响,感悟到生活事件中蕴含的随机性,增强了数据判断的理性因子。面对2019年的“升”和2020年的“降”,那么“2021年投不投”。学生从“今天”展望“未来”,再次进行独立思考、交流表达,使判断与决策更有数学味。

对于数据的判断与决策,我们应坚持“合理”的原则,即不要求答案的统一或唯一,而要关注学生做出判断与决策时理由的合理性,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是可以的。正如陈希孺教授所强调的:“统计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只有坚持“合理”的原则,弹好数据意识感悟的主旋律,才能让学生对数据分析与判断具有敏感性。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对统计思想与随机思想的感悟融合,发展学生的数据决策力和学习自信心,可以为感悟模型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三、悟其神:响好“故事”的回声,发展应用意识

史宁中教授指出,“模型思想的本质是站在现实的立场上”“用现实的效果评价模型的功效”,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因此,要让学生体会模型思想的价值,应始终关注应用意识的感悟与发展,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从一种情境到一类情境,从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使模型思想不仅浸润于课堂学习,更“回声”于迁移应用及未来的学习。以“折线统计图”为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建立“共鸣场”,实现“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建立折线统计图数学模型后,组织了两次“故事”的应用交流,使外化于形的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内化于心。

应用故事1:判断,能否用折线统计图讲下面的“故事”。这其中包括两种不同的现实生活,一种是小东一学期单元小测情况,二是“五一节”景区游客人数情况。为更深入地感悟折线统计图的数学语言特征(升、平、降),讲述第一个故事时采用“变式”要求,即要求学生不画图、不说话,在规避常规折线统计图数学语言表达的同时,促使学生用“具有升、平、降的肢体动作语言”来表达数据信息,更直观形象地“画”出小东单元小测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在灵活表达中达成对折线统计图模型的深刻理解。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则直接给出两位学生关于2021年“五一节”清源山景区每日游客人数预测的折线统计图(如图3、图4),让学生思考哪一幅图所讲的“故事”更合理。在不同意见的表达中,学生产生用数学的眼光“理论联系实际”的兴趣,懂得把联系生活现实作为判断依据。如5月6日不属于放假时间,家长要上班,学生要上课,游客人数应该变少,所以小明的预测更合理。通过两个不同情境类型的故事交流,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应用的广泛性。

应用故事2:表达,如果这是有关你或家人的折线统计图,你希望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如图5)。学生从之前猜测他人的生活现实到关注自身的生活现实或生活期待,如希望父母工资收入越来越多、自己高兴的事越来越多,或家里的水电费越来越少、每天的作业越来越少等。学生感受到同一幅折线统计图虽然表达的内容并不相同,但可以表达一类同样趋势的事件,并在“哪一幅图更好”的追问中,感悟“都好,要看具体情况”,发展了分析、判断的理性精神。

数学的应用意识,不仅体现为课堂上的知识迁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还体现为将不同的形式运用于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中。

小學阶段模型思想的教学需有全程的眼光、全局的视野。模型思想要始终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各个内容。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积累相关活动经验,从而使模型思想切实脱离“附属品一样永远停留在渗透层面”的困境,以师之“昭”达生之“明”,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许卫兵.磨·模·魔: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

[4]黄荣德.模型思想:内涵、价值及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7/8).

(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362200)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建模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乐学· 自主·分享
明暗交织话建模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