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要进入小学中段了,家长如何陪他度过

2022-05-30候雪静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榜样家校习惯

候雪静

我们常说,对小学生来说,小学三、四年级是个坎。这么重要的阶段,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只想对焦虑的家长们说一句话:“不慌不忙,把握坐标,引领远航。”

可能你会心生疑惑:把握什么坐标?往哪个方向远航?

那么,本文将从四个部分来帮助家长理解。

小学中段孩子的特点是什么?教育的原则应该是什么?

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到了稍明事理的年龄,心理特征较低年级孩子有很大变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主见。虽然思想、行为表现得不太成熟,但他们又不愿意完全听从成人的意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这种独立性会越发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完全放手,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因为孩子的自控力还不能有效地调节、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还有待提高与培养。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应该是在生活上慢慢放手,在学习上不撒手。

这里的放手是指要有智慧地放松管控,不是说做甩手掌柜,否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等孩子睡着了,家长再偷偷检查,如果孩子没带齐学具,第二天一早就提醒他,而不是完全不管。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同时不能影响到孩子的学校生活,因为没带齐学具会让孩子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要做到有智慧地培养,谨记“生活上慢慢放手,学习上不撒手”。

本阶段培养重点是什么?

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较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所以三、四年级阶段需要重点培养孩子们面向未来的好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指明了成功的七个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孩子养成终身好习惯的方向: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我们应引导孩子朝着终身成长的方向前进,明确目标,逐步规划。

家庭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家校联系本”。很多学校都会设置家校联系本。巧妙使用家校联系本,可以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家校联系本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备忘录,更是他们每天生活、学习的记录本,也是实现家校沟通从而引领孩子成长的重要渠道。联系本上有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校园生活相关的提示,还有孩子在校表现的总结。家长可以每天围绕家校联系本的内容,跟孩子交流各科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甚至引导孩子分享校园里有趣的事,或让孩子提出需要帮助的地方。家长还可以帮孩子把亲子谈心带来的重要收获记在家校联系本上,让家校合力实现最大化。根据家校联系本,家长可以每天跟踪孩子的成长。这样,孩子“积极主动”等七个终身好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

除了这些终身的好习惯外,我们还需要重点培养孩子基本的学习习惯。雖然已经到了三、四年级,但大部分孩子还不够自律,因而家长在学习上千万不能撒手。家长可以从课堂听讲、做作业、书写、预习、复习等这些孩子基本的学习习惯入手培养,这也是现阶段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虽然教师在学校会要求、指引孩子,已经教了他们听讲重点、作业完成标准、书写标准、预习和复习的方法等,但是随着三、四年级学习难度的提升和学习内容的增多,孩子理解、执行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这些对少部分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在学习方面,此时的孩子正需要家庭的辅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把好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第一道关。小学六年的基础影响孩子一生,坚持好这六年,可以让良好的学习习惯陪伴孩子一生。六年说长很长,说短其实也很短,家长要抓住关键期,在孩子愿意听的时候多引领、多指导。孩子朝什么方向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给他提供的路径是通向何处的,若他偏离了路径,就要想办法帮他纠正。简单的说教行不通,我们要教他做,带着他做,训练他做。

等到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的单纯说教可能会让孩子反感,家长的苦口婆心,孩子也不一定乐意听。所以家长最好在孩子还小、还愿意听、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打好基础。我们常说最好的母女关系就是像闺蜜一样,最好的父子关系就是像哥们一样,形成这样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期就在小学中段。家长应该在生活上多提供高质量陪伴,在学习上多教好方法,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此,孩子自然会感激这样能切切实实帮助到他的好父母,长大后也愿意跟父母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有哪些好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有方向,有流程;树榜样,有规则;多检查,勤反馈。

有方向,有流程。在学校,孩子可以根据铃声提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逐渐养成校园好习惯。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家校联系本的重点来制订每日、每周计划,促进孩子建立“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好习惯。

树榜样,有规则。在学校,教师的引领就是榜样,同学的优秀表现就是榜样。孩子天生是积极向上的,有了明确的良好行为示范,他们自然知道该往哪里努力。在家也可以这样,家长想培养孩子哪方面的优秀行为,就让自己去成为这方面的榜样,给孩子指出明确的成长方向。当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约束,所以就需要《中小学生守则》,就需要班规。用规则来纠偏,孩子没有完成规则的要求,也要有惩罚。在家也是一样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用规则来引领孩子做一个负责任、勇担当的人。

多检查,勤反馈。孩子进入小学中段,部分家长觉得他们长大了,就完全放手了。这是不对的。我们如果想让孩子更上一层楼,在检查、反馈这个环节就得下足功夫,“学习上不撒手”就是指这个。各学科的课本、练习册、小测验等校内学习内容,家长可以每天检查一遍。这并不是让家长重回孩子低年级时每天盯着他做作业的状态,而是在关键节点陪着孩子检查、复习并预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家长可以通过家校合作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常说的PDCA循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和 Act(演示),运用到教育过程中,就是要重在检查反馈和亲身示范。

通过有方向、有流程,树榜样、有规则,多检查、勤反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行为转化成习惯,内化成思维,再转化成持久学习的动力,他们自然能欣然应对之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挑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怎么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挫折、矛盾。尤其是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孩子情感方面、日常交往方面都容易产生不愉快、小问题。教师、家长要及时引导,帮孩子化解这些小问题,帮助其养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其发展社会情感能力。

在班上,凡是遇到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矛盾,我都会通过“矛盾解决小专家”流程来帮助化解。比如两人打闹,相互告状,我先引导他们回想事情的经过,叙述各自是怎么处理的,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没处理好,从而引导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去想原因、找问题,让他们明白以后应该怎么做更好。经过这样的引导,他们会更加体谅对方,更加珍惜这段友谊,也逐步成为解决矛盾的小专家,不仅借助教师的提示解决问题,还能用这样的解决方式去帮助同学解决类似问题。能帮到自己,还能帮到别人,这样的孩子怎么能不幸福、不自信呢?家长也可以把這个方法应用在家庭教育中,一起“授之以渔”。

想培养孩子的幸福感,还可以从有仪式感的引领入手。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撰写最美瞬间、闪光片段,记录下孩子的优异表现,用心里话来肯定孩子的成长,用文字传递支持,让肯定和鼓励看得见。我们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制作“个人画像”,相互找优点,相互点赞。就在这童真、稚嫩的画像中,孩子感到自己的优点在闪闪发光,从而收获幸福。

我们还可以从教孩子学会感恩入手。每次参加活动、比赛,引导孩子看到背后关爱他的人的付出,让他们知道自己成绩的取得既因为自己的努力,还因为有同学、老师、家长的协助,使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爱和付出。一直被爱着,才能学着去爱别人,而这正是幸福的来源。

孩子善于解决问题,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等这些习惯自然就能养成。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和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就是从拥有语言沟通开始的。”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更了解小学中段的孩子,也希望家长能把握住此阶段孩子的特点,有智慧、有方法地和孩子沟通,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引领孩子养成好习惯,让他们更幸福、更自信,让他们成为面向未来的、内心丰盈的、有持久学习能力的世界小公民。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榜样家校习惯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