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世界的不同方式

2022-05-30苏祖祥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猴子科学

苏祖祥

猴子的文学性与科学性

孙悟空这只猴子,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我们知道《西游记》是在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但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则是出自小说家的想象与虚构。小说家的想象与虚构,就是艺术的关键元素。

说起艺术,大家可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但我们看过《西游记》之后,就觉得艺术其实离我们也没那么遥远。我们回顾一下,故事主线就是一只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然后成为美猴王,接着去拜师学艺,之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再后来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修成正果。

这是艺术家对一只猴子的处理方式,很明显是在虚构。那么虚构是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一种想象?当然不是,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的一种曲折流露。

人类受地心引力的限制,不能脱离地面,但都想像孙悟空那样腾云驾雾,翻个筋斗就飞十万八千里。这就是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愿望——擺脱地球的引力,成为一个本领高强的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打败各路妖魔鬼怪,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就是艺术家虚构的根据所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真实的想法,这种真实的想法就是摆脱各种各样的束缚,包括地心引力的束缚,包括能力不足的限制。我们苦学本领,我们读高中、大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真实和事实的区别在哪里?有这样的说法:人在曹营心在汉,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时候我们确实是坐在某个地方,但是我们的心不在这里。人在这里是一个事实,但是心不在这里,却是真实。

小说家会进行虚构,把我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运用变形、折射的方式,通过猴子这么一个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个真实想法就是摆脱各种束缚,包括有形、无形的束缚。这是艺术家观察、了解、认识世界,并且向我们呈现世界的方式。

接着我们就说说科学家如何观察、研究猴子。显而易见,猴子首先是作为生物体,被生物学家观察、了解、分析、研究。生物学家会对猴子进行分类:猴子是哺乳纲灵长目动物,我们人类也是哺乳纲灵长目动物。地理学家会对猴子的栖息地进行研究:猴子分布在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上。人们还可能会对猴子进行化学、物理研究,甚至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会把猴子作为一个参照物,因为我们人类和猴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科学家对猴子进行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小说家吴承恩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孪生姐妹。当辛辛苦苦地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放飞一下想象,让我们的思绪直上云霄,摆脱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困惑,让我们的大脑更加清醒,也让我们的思绪变得更加自由舒展。

知识是我们进行想象、创造的根基。知识无边无际,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要求。当然也有一些伪知识、伪科学,比如算命、占卜等。

艺术的定义和类别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概括而创作的过程、行为和作品。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手段和创造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戏剧、电影、曲艺等)。

这里特别说一下戏曲和戏剧。戏曲是戏剧的一个分支,比如我们本地的荆州花鼓戏。戏剧是综合艺术,融合音乐、舞蹈、绘画、剧本等。戏剧还需要技术,如建筑技术、演奏技术、声学技术等。中国戏剧的演出场所有一定的讲究,比如乡村的戏台子、江南园林的舞榭歌台,其中包含着建筑技术。电影和电视更需要技术,需要摄影技术、剪辑技术,需要声光电特效,特别是AI 合成技术。一部电影往往会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建筑是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一座建筑需要规划设计师绘图,还需要建筑师和技术人员打地基、建楼层;需要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还需要绘画、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的艺术知识;甚至还需要注重风格的打造,比如说是古典风格的还是现代风格的,是东方风格的还是西洋风格的。所以建筑的确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一座建筑如果既有非常精妙的科学性,又有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气质,那么就可能成为地标性建筑, 比如故宫、长城、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帕特农神庙、大本钟、凯旋门、黄鹤楼、东方明珠……无论是跨越数千年的古典建筑,还是年轻的近现代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科学的分类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科学。科学是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思维或心理等进行研究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有一种分类:1.形式科学,2.自然科学,3.应用科学,4.社会科学,5.人文科学。

如何区分形式科学和自然科学?形式科学是先验的,而自然科学是经验的。

先验与经验的区别在哪里?

先验就是先于我们人类的经验和体验而确立的一些东西。数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数学有时是不需要验证或者是无法验证的。比如欧式几何设定五条公理,这五条公理很难证实,也许也不需要证实。还有逻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这些形式科学构成其他学科的基础。先于经验和体验,是先验性、超验性的存在,这是形式科学的共同点。

再说自然科学的经验。经验意味着什么?比如我们把手靠近点燃的蜡烛就会觉得很烫,于是我们有了经验,以后再不碰火了,这就是经验。

自然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然后对此加以证实,或者证伪。证实就是通过验证之后,一个说法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成立的,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它在这个地方被验证了,在另一个地方也可以得到验证;在这个时间段可以被验证,在另一个时间段也可以得到验证。

有一部电影《爱因斯坦与爱丁顿》,讲述的是两个科学家之间真挚的友谊。爱丁顿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推广者。1919 年,他通过观测日全食时太阳附近星体的位置,证实了相对论。故事发生在德英两国互相敌视的历史背景下。身为英国人的爱丁顿超越了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向世界证实并推广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结论成立要经过重复验证,要重复多次且都能够证实。

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经验和证实这两个法则。当然有的科学猜想不一定是来自经验,也可能来自演算、推想,比如对太阳系行星的预测;还有的可能是来自想象,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科学。它包括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类社会能够组织得这么有秩序,首先就得益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社会科学特别注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例如从事政治学、历史学研究,搜集整理秦朝的资料,秦始皇征发多少兵役、徭役,怎样大兴土木,让多少人流离失所。这些是具体的数据,叫定量。然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这是定性的结论。这就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人文科学是近年来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说法,但是传统观点认为人文科学不算科学,因此许多对科学的分类里都没有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包括美学、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只进行定性研究,不进行定量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科学必须在本学科话语体系内实现逻辑自洽。比如美有共同性、客观性,也有很强的主观性。

我们看到黄山上的迎客松,都认为美。所以说美是客观的,这个说法可以成立。

但是,美是主观的,这个观点也能成立。比如我们都知道唐朝人特别崇尚丰腴之美。这种审美取向与唐代吸收各地文化,有着非常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情怀,能够博采众长,而且崇尚健康强劲之美是分不开的。唐代人崇尚丰腴之美,而有的朝代崇尚苗条之美。有一句谚语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那是病态的以瘦为美。以胖为美也是汤加人的独特风情,那里男人平均体重是81千克,女人平均体重是73千克,肥胖不仅被认为是美的标准,还被认为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些都表明,美是主观的,这个观点可以成立。美具有主观色彩,这是關于美的第二种观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如果一个东西根本就不美,主观再怎么认为它美,也说不过去。所以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科学的特点,第一是定性,第二是自身体系逻辑自洽,不需要公式,不需要公理。建立自身的这一套体系,能够做到自己说服自己,就是逻辑自洽。

艺术与科学融会贯通

你如果选择做一名建筑工程师,那么在艺术方面有特长,就可以让你的职场生涯走向高峰;你如果选择做一名机械工程师,那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也可以让你的职场生涯风生水起。

我的一个学生,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在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他谦称自己是做手机外壳的。他喜欢写古体诗,经常发给我看。他很有艺术修养,同时他又做手机外壳。他对色彩、线条、质地有一定的审美追求,同时又进行科学的了解、观察和运用,还可以从商业角度了解手机的销量、顾客的喜好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话: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艺术应该成为我们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艺术虽然不是终极价值观,但也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点缀。点缀意味着可有可无,但实际上艺术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设想一下,如果家里的客厅、卧室里没有审美的元素,那么这个家会显得非常单调、乏味、枯燥、无趣。我们下班回家就想看书、看电视剧,或者打开手机听听音乐,这就是享受艺术。艺术是我们人类生活、存在的一种体现,而不应该只是生活的一种点缀。

艺术和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艺术和科学殊途而同归,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猴子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在“实践”中研究人
猴子出海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永远的新猴子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