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加油站:学校课后服务新范式探索

2022-05-30杨庆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加油站社团德育

杨庆华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宜昌教育人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学生课后服务长效机制。学校“德育加油站”就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创新行动。“德育加油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课后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目标。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关爱教育的人士等志愿者广泛参与。

2021年秋开始,宜昌有71所中小学先行先试,精心布局,在关键点上着力创新,坚持“四有”“三化”“两减”“双主”。“四有”即有服务目标(愿景原则)、有服务组织(机构体系)、有服务内容(项目体系)、有服务措施(方法途径);“三化”即服务项目化、项目课程化、课程素养化。“两减”即减轻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负担。“双主”即学生主体、学校主导。

确立原则,完善服务组织架构

“德育加油站”的创立秉承“服务性、自治性、一体化、常态化”原则。

“德育加油站”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聚焦课后服务阵地,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是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群众性志愿服务组织。学校统筹德育、教学、后勤多个部门,整合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力量,建设一体化学生课后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常态化开展各项服务活动。

在机构设置上,“德育加油站”设站长1名,由校长担任,统筹规划和领导学校的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德育加油站”根据职能需要组建多个常设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开展日常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如夷陵中学统筹学工处、体育教研组、艺术教研组、生物教研组、心理教研组、校团委、家长学校、后勤部等多个部门资源,建设一体化学生课后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在人员组成上,“德育加油站”根据学生课后服务的需求,面向校内教师、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士、家长、学生等征招志愿者,组建工作团队,在站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如西陵区刘家大堰小学的五“雁”六色“德育加油站”,巧妙整合学校周边社区资源和学生家长资源,聘请刘家大堰社区书记、常刘路社区书记、乌龟碑社区书记、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等作为“德育加油站”外聘副站长,在校长(站长)的统筹带领下,分头指导六个常设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组成呵护学生全面发展的“同心圆”。

此外,学校为“德育加油站”配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配备统一的标牌和标识。学校还为“德育加油站”配套必要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保障其日常活动正常开展。

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安排服务内容时应综合考虑怎样因地制宜统整校内外各种资源,包括师资状况、学情、家长情况等,还应反复追问服务内容是否能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是否满足学生素养发展需求?有不少学校的创新探索初见成效。

比如:西陵区刘家大堰小学五“雁”六色“德育加油站”,“五雁”对应“五育”——德、智、体、美、劳,也对应德育实践的五大主题,内容细化设置为课后服务“5+2”“4+1”、德育实践“5+N”、社团活动、结对共建、志愿服务五大项目。该校三月开展的“识香草 种香草 颂屈原”活动就是“雁”娃当家“5+N”德育实践课程中的一项自选主题课程,意在弘扬屈原文化,传承求索精神。汕头路小学开启“暮省+作业整理+拓展活动”课后服务模式,综合开展健康教育、体育活动、心理服务、志愿活动等,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宜昌市十六中的“德育加油站”内容主要是搭建“三进”活动平台——社会精英进课堂、家长资源进课堂、优质微视频资源进课堂,助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秭归县磨坪乡初级中学是一所偏远山区农村初中,只有学生161人,教师23人,留守儿童占比50%。该校“德育加油站”分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校内部分,内容包括社团活动、课后辅导、校内德育活動、校内劳动教育、成长导师坊(包括心理辅导)、校内阅读指导、校内志愿服务等;另一个板块是校外部分,内容包括校外劳动教育、校外志愿服务、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假期阅读及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学会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夷陵中学整合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力量,成立“微光志愿服务队”,课后到敬老院、长江边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于活动中提升学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培育文明素养和家国情怀。长阳县津洋口初级中学“德育加油站”内容设置为三块:学科作业分层辅导、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拓展实施渠道,保证服务实效

服务措施的选择与服务内容息息相关。有内容但措施不力那是“纸上谈兵”;有措施但内容不济那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很多区域和学校的实践探索也正如火如荼。

比如:长阳县贺家坪镇长城中学依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创建多个学生社团,有莲湘社团、篮球社团、排球社团、足球社团、书法社团、板报社团、花卉栽培、垃圾分类、美食制作等,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让学生在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领域去涵养生活智慧,发展核心素养。为了让这些课后社团持续开展,学校面向本校教师、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士、家长、学生等征招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他们先后聘请法治副校长进行法治讲座、聘请卫生院专家到校协助健康科普活动等。同时建构完善家校社协同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接青少年宫、护苗工作站、老屋冲茶园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拓展学生素养发展空间。如寒假期间开展给警务站送对联活动、爱国卫生志愿者活动等,多渠道、多层面给学生创设实践锻炼机会。

再如:夷陵区学校“德育加油站”建设采取市区两结合,区域推进,学校落地;以总分结合,整体布局,分点突破的路径,探索与发现经验并推广。小溪塔二小的“德育加油站”着力家校社三结合融合推进;鄢家河小学的“德育加油站”以“善德”文化主题为平台,推进项目课程化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德育加油站”致力于让服务项目化,将服务内容分成不同门类。这些服务门类设置指向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基于学生素养发展需求,与学校文化底蕴相融合。

比如:宜都市陆城一小的“6+N‘德育加油站”课程体系,即:红色课程、道德课程、心理课程、法治课程、生态课程、家风课程六大固定主题和“N”个自选课程(体艺、创客、智趣等特长类课程),有效破解了校外培训负担这一难题。寒假校内托管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托管内容除安排语数英作业辅导,还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等多个社团活动,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服务,学生参与率高,真正达到了“托”有所“获”,“托”有所“乐”。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家长上班、学生放假无人看管或看管不力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德育加油站”拓展了学生课后服务渠道,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缓解了家长焦虑情绪,使课后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后服务工作格局,真正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预计到2023年年底,全市422所中小学将全面创建“德育加油站”。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加油站社团德育
缤纷社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周末加油站
周末加油站(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油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