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管理多措并举 助力减负提质落地

2022-05-30张静杭国玲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作业素养

张静 杭国玲

“双减”指向学生符合教育规律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落实“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孩子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的世界丰盈起来。襄阳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还建房配建学校,留守儿童多,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办好学校并切实落实“双减”要求,成为学校面临的挑战。一年多来,学校从“布置作业”转向“设计作业”,从学校单一布置到与家长联手,多措并举,落实了“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办学质量。

在阅读中积淀。书是一缕光,能照亮我们并让我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引导教师树立并践行大阅读观念。在语文学科方面,一、二年级侧重阅读绘本,内容包括人身安全、读书、好习惯、感恩等方面;三至六年级侧重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家庭利用阅读打卡、亲子阅读、家庭播报员等方式进行,学校以好书推荐、好书漂流、“我是小书迷”、经典诵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在英语学科方面,从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百本绘本分级阅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赛,对班级中第一个读完百本绘本的学生授予“领读者”称号并邀请校长颁发奖状、英语老师颁发奖品。设立阅读星级达标晋级活动,促进学生积极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读后拓展,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一起,用黏土、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书中主人公形象在橱窗展出,将阅读输入、理解感悟、输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课内培养习惯、教给阅读方法,课外巩固落实,学校和家庭联手推进。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手不释卷成为他们的“标配”。顶着“领读者”光环的孩子如雨后春笋,他们争先恐后向着更高阅读层级迈进。

在分层作业中提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将作业变成一座架在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桥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外作业要求,布置作业强调“弹性”,降低作业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带来的压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业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升,都能从作业中获得满足感。给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认真刻苦、知识面较广的A类学生布置“满汉全席套餐”,侧重拓展探究;给学习主动性不高、对知识缺乏深入思考的B类学生布置“荤素搭配套餐”,突出带有一定思考质量的“爬坡”作业;给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弱的C类学生布置“清粥小菜套餐”,注重夯实基础。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完成自主任务,B类学生和C类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后,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选择性完成其他类型的作业。三类作业都有对应的奖励措施,如完成后可当一次值日生、为大家朗诵一次美文、满足一个小愿望等。后两类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上一层级作业并且质量上乘,可享受对应的奖励。如此分层,不仅作业充满趣味而且调动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缩小了两极分化。

在劳动中体验。学校秉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种子教育”理念。“向下扎根”是为了“立德”,“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向上生长”,是为了“树人”,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都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因此,学校着力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全面实施学校为主体、家庭与社会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劳动教育工程。学校开发出系列劳动课程,内容覆盖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农业生产劳动等方面。9月:种植种子,松土、浇水、施肥,写观察日记,拍生长视频,感受种子的生长,评比种植成果。10月:搜集各种落叶,观察它们的脉络、形状,探究树叶的生长过程。在家人的协助下,制作叶贴画并在班级、学校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11月:进行各种居家劳动,煮饭、炒菜、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提高学生居家生活能力,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意识。12月:校园劳动成果展示,学会清理课桌、收拾抽屉和书包,系鞋带、擦窗户等,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自我管理。以“校园劳动”“家务劳动”为主轴,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丰富学生的劳动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个“劳动小达人”的涌现,家长喜上眉梢,纷纷夸赞学校办学接地气。

在运动中健体。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中,学会处理冲突、纠纷与矛盾,完成从动物性向社会性的转变。弓步跳、开合跳、并脚跳、单脚跳、高抬腿跳、折叠腿跳、勾脚点地跳等学生每天例行跳绳练习项目,是学校体育家庭作业的标配;“××花样跳绳”是学生争相角逐的最高跳绳奖项。琢磨怎么跳出花样、力挫“群雄”,赢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跳绳项目桂冠,是学生乐此不疲的事。学校还以“十大体育运动好习惯”为抓手,广泛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除在学校训练外,在家每练习半小时,体育运动积分卡上的积分就会相应增加。学期结束时评比,鼓励学生坚持锻炼、争当体育“明星”,为生命健康赋能。

在项目式学习中探究。项目式学习带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应对考试的技巧。它从儿童立场出发,从“低阶思维能力”跨越到“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会破土而出,它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纸飞机怎样飞得更远,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用完的作业纸是否还有别的用途,我的课桌怎么清理才能更干净,等等,這些都是学生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是他们的研究伙伴,家长是支持者,老师是“答疑岗”和“补给站”,通过阅读书籍、查找资料、实验操作,解决一个个生活中常见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探索中学会了合作,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我突破中成长,逐渐成为一个个“十万个为什么”。科技节上,“小窍门我来讲”栏目处总是摩肩接踵,“小博士”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学生对一系列日常现象原理的解释,令家长叹服不已。

在素养月活动中全面提高。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探究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具有“好奇心、研究眼、思考脑、创造手”的能力,学校开展了“语文、数学、艺术素养月”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同年级不同任务,彰显特长爱好,展示学生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素养。语文素养月,一、二年级读绘本、讲绘本,三、四年级诵诗文、诗配画,五、六年级读经典、做推荐卡、画经典形象等;数学素养月,学生进行五子棋、跳棋竞赛,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学具制作PK等;艺术素养月,学生跟着线条去旅行,看图添画,手影游戏等,在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在沟通中享受天伦之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再多的物质都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有力量、有勇气、有自信。为了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增强表达能力、增进亲子关系,学校针对不少家长忙于生计、较少关注孩子学习的现状,打造“3+X”工程。“3”是指学生在晚餐时,给家人讲讲一天学到的新知识、最开心的事、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X”是随心所欲地分享。饭桌时光把全家人凝聚起来,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业形式更丰富了,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了;教师之间加强了合作,体验到了研究的幸福感、成就感;家长普遍反映亲子关系更密切了。

“把有长远意义的事做扎实。”作业管理,作为关系学生学习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关键引擎,需要系统建构,需要做好研究,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一直在努力。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劳动作业素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