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可行性分析

2022-05-30唐红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校企

唐红军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改革内容。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这就需要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采取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方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方面。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创性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学生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开拓精神、冒险勇气、创业能力、经营管理的知识技能等,為其未来创业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其内涵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及创业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提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调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这种校企协同创新的理念及模式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时代背景、目标宗旨、价值认同等方面是相互契合的,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开展校企协同创新既是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1]为此,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改革,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以及与企业联合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协同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可行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正转型为升级现代服务业。这种转型升级主要以现代大数据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条件,物业管理行业由此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服务场景和组织管理架构。现代物业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展,内涵日趋丰富,涵盖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新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新的服务场景和业务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赛道,等等。[2]我国物业服务企业也呈现“多业态”发展趋势,这源于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企业策略等多重因素。近年来,大型物业服务企业依托社区服务场景,集成服务能力大幅增长,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打造智慧人文社区、绿色生态社区、低碳节能社区等逐步成为现代物业服务的新坐标。这些新型社区的建设对物业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掌握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并能适应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物业服务企业依托社区物业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O2O模式的经营项目,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服务社区居民、满足家庭需求为目标。这一发展趋势就需要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互联网 +”创新创业技能,开展协同创新。例如碧桂园物业的“新物业”模式(即新科技、新服务、新生态、新价值),中航物业的“机构物业集成服务商”组织模式,中海物业的“以项目为中心的供应链生态圈模式”,建业新生活的“建业+”本地生活服务数字化生态圈模式,等等。物业服务企业的多业态经营和组织结构创新,需要大量善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二)校企协同创新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新境界

协同创新的实质是创新系统内各创新主体通过沟通协作,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一种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以知识共享为途径,以知识增值为目标。高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有利于整合资源、知识等创新要素,通过信息互惠共享、目标共同设定、绩效系统匹配以及行动最优同步,提高创新的效率和产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一次深度互动,是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体现,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实用性,有利于培养和壮大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有利于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校企协同创新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意味着高校与企业共享知识、信息、资本和技术等创新资源,并建立密切的系统联动机制,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和密切联动,实现校企融合发展。以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有利于把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践,既可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也可以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理念和前沿技术,从而提升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物业服务企业而言,与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并吸收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和引进高校的协同创新人才直接为其所用,这些都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和扩容提质的现实需要

根据《中国制造 2025》这一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该方针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并提出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为了适应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改革任务和扩容提质的目标要求,旨在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基于上述国家战略和教育改革方案,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之中,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就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是重要路径。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联合企业专家开展协同创新,并依托企业的实践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项目等课程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三、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了提高其有效性,我们有必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统筹整合、合理安排,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把创新创业教育植入专业教育过程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专业引领,协同创新,因材施教,分层组织,注重实践”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秉持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实现创业,而是着重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后能主动、灵活就业,甚至自主创业,实现人生出彩。同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协同培养,通过整合校企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协同效应,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二)探索专业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

一是我们应积极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例如在物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调研清远市大学城板块各住宅小区,了解各小区经营管理的现状,并针对某住宅小区策划O2O经营项目,学生最终提交一份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作为课程考核作业;在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调研智慧物业的发展现状,了解目前物业服务APP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等等。通过这些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培育学生在物业服务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我们应在课程內容设置上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具体而言,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可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这一公共必修课,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针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部分学生,还可以补充开设物业服务创新创业专项培训,对其进行相关业务的专门指导,充分利用校内第二课堂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开展实操体验,推进创业项目的孵化。

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以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为例,一方面,我们在校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外企业资源,例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或者组织学生去物业服务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提升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是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高职院校的专业团队要结合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与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推进校企协同,有效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

(三)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尚未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平台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以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为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善实践教育体系。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内场地资源,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学生在基地内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技术成果转化,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校通过这些基地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推进创业项目的孵化。另一方面,在现代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物业服务企业,深切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实践,促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与能力的提升。

(四)校企联合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协同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

为了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高职院校应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等产学研结合平台,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

一是依托物业服务企业的应用技术创新成果(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一体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等),学生得以掌握最新的物业管理信息化技术,适应智慧物业的行业发展趋势。

二是依托物业服务企业的优质资源,学生得以接受行业、企业专门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三是依托物业服务企业的资深专家和能工巧匠,通过聘请他们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让学生获得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四、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物业服务行业正以科技创新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智慧物业有了长足发展。行业发展的趋势对高职院校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协同创新的要求。这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彬.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17):34-37.

[2]刘寅坤.“互联网 + 物业”推动行业转型升级[J]. 中国物业管理,2015 (06):80-81.

[3]周国忠,巫程成.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服务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8):49-52.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物业校企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物业服务
地铁车辆段及上盖物业开发一体化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加强细部处理,提升物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