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满语文化设计中的研发和应用

2022-05-30胥乃丹王硕

湖南包装 2022年2期
关键词:满文花丝语言文字

胥乃丹王硕

XU Nai-dan1WANG Shuo2*

(1.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1.Ji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Changchun, Jilin, 130021; 2.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Jilin, 134000)

诚然在日常交际与书面使用的常态社会工作与交流活动中,濒危语言文字正在淡出信息交互这个“实用主义”价值的核心,但作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力佐证,对于濒危语文的学术研究、市场宣传与文化推广,在语文学(philology)与语言学(linguistics)学界内从未裹足不前。清朝被视为封建时代的末日余晖,其政治文化的载体——满语文有着较悠久的历史,其语言文字符号有着较丰富的形态系统,且与中华文明的核心——汉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满族文化留给后人的还有巧夺天工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2008 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标志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也为知识界精英和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濒危语言文字宣传的崭新路径——利用花丝镶嵌艺术实现对满语文这一濒危语言文字文化的宣传。

1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成就

1.1 历史渊源

作为一门民间工艺,花丝镶嵌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该工艺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自秦朝建立起统一国家后,便在空前优越的文化传播与扩散空间中迅速发展,至明朝已达到较高水平。明清鼎革,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技术、审美方面继续发展,逐渐成为了满风较强的“文化骑射”载体[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术一度边缘化,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凭借自身雄厚的文化积淀,在北京、河北、四川、广西等地区仍留有广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1.2 工艺成就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最早起源于宫廷,是传承了2 000 余年的传统手工技艺,以黄金、白银为主要材料,辅之以宝石、珍珠的编织与镶嵌,具有极其复杂精湛的工艺程序和较高的视觉审美价值。其工序大致分为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八类,先将金银抽成细细的金属丝,后用堆垒、编织等技法让工艺品初具规模,最后将金属薄片捶打成器皿,镌刻上相应的图案,并镶嵌以必要的珍珠宝石等[2]。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高超代表,2008 年6 月8 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 年“繁花”花丝手包成为APEC 会议国礼(图1)。此外,中国4 项国家荣誉勋章中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图2)、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图3)、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友谊勋章”(图4)的设计中也都采用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图1 APEC 会议国礼——“繁花”花丝手包

图2 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图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勋章”

图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2 满语文化的符号表意系统与发展历程

2.1 符号表意系统

满文有6 个元音字母,24 个辅音字母,3 个专门拼写外来语的音节。基本笔画有字冠、长牙、短牙、字干、字腔、字肚、圈、点、字尾等43 种。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积淀的民族,其语言文字的文化符号形态系统非常丰富,其形态造型也深受渔猎文化影响。流畅的竖写方式、拟化的文字形态以及和谐的结构布局,使得满语文文化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身。以字母为例,作为构成文字的最小单位,因出现在单词的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的变化,在同一位置又因其前后字母的制约,而有多种变体。具体而言,满文元音字母有词头、词中、词尾三类变化;辅音字母中有11 种具有词头、词中、词尾三类变化,12 种有词头、词中两类变化,1 种有词中、词尾两类变化,进而构建出丰富的拟态化文字形态艺术[3]。

2.2 发展历程

满族语言自古以来便已存在,满族文字则先后有过渤海文字、女真大小字、新老满文3 个系列。其中,老满文是1599 年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二人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满语而成,史称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1632 年清太宗皇太极命达海酌加圈点而成新满文,亦称圈点满文。1748 年,乾隆帝命人仿汉文篆字规范入关前业已存在的满文篆字而成满文32 体篆字,进一步扩大了满文的影响力。辛亥鼎革,满文一度陷入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满语文才得以同其他兄弟语言文字一道重新受到重视,并逐渐得到科学系统的研究。随着文化自信的逐渐增强,满语文在东北地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很快成为了环关东文化圈的重要子系统,其宣传推广价值非同寻常。

3 弘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与满语文化的主要价值

3.1 实用价值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骄子,满语文作为濒危语文中的代表,两者若在当今文化消费市场上得以大力弘扬,则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就其实用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推广、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与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如纯银花丝满文“平安”打火机(图5)、纯银花丝镶嵌满文“福”字腰带扣(图6)均为纯银花丝工艺呈现满文吉祥话语实用器物,此类作品既有实用价值,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消费市场的作用。

图5 纯银花丝满文“平安”打火机

图6 纯银花丝镶嵌满文“福”字腰带扣

通过民间工艺品的展放,可扩大东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从而提高区域文化地位,打造文化品牌。满语文文化常识被全社会了解和接纳,不但可保护与传承语言文字自身的交流空间和书写功能,还可起到提振中华民族自信、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4]。因此,该工艺技术与濒危语言文字都将成为开创文化战略新局面的潜力股,蕴含着较明显的实用价值。

3.2 艺术价值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以金银、宝石、珍珠等材料为主,需要精湛细致的工艺手段和精益求精的审美设计。满语文化不但用来口头交际,其文字符号自身丰富的形态系统也造就了其自身较强的艺术审美价值[5]。因此,该工艺与语言文化同样具备深入挖掘的艺术发现空间,在中华民族精神亟待彰显的当下,两者均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境界、健全民俗文化体系的“艺术重器”。如花丝满文“平安锁”吊坠(图7)、纯银花丝吉祥耳环(图8),均是以满文吉祥词汇为主要设计元素、以纯银花丝工艺呈现,既展现了花丝工艺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民族文字符号的视觉艺术呈现之美。

图7 花丝满文“平安锁”吊坠

图8 纯银花丝吉祥耳环

3.3 社会价值

积极推动两种民族文化载体的融合,在社会层面上体现的价值有三:一是学术研究与教育方面,进一步促进语文学与语言学领域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入学习和了解满语文相关知识,深入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满族濒危语言文字元素,将满族的历史、民俗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及设计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推动“三交”深化;二是社会就业方面,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带动教育、出版等领域的就业,同时以文化繁荣的主要区域为基地,挖掘文化旅游市场,促进落后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繁荣,带动经济收入的创增;三是通过在落后地区挖掘文化潜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文化为手段,在贫困地区完成精准脱贫之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乡风文明的环境布局[6]。

4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满语文化设计中的研发应用策略

4.1 策略导向

以花丝镶嵌的工艺形式实现满语文字的设计,策略导向依然是满文字形与视觉设计相结合。这种设计理念既能从视觉上体现出最“炫”满洲风,入木三分展现出雍容华贵的宫廷生活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面貌,又可在文字字体形态中察觉濒危语言文化的外延,使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叹为观止。

4.1.1 线上推广 民族语言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如欲有所建树,必须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契机,利用线上平台扩大推广范围,不断放大满语文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好线上推广工作,需要着重利用满文的书写规律,实现文案、海报宣传的视觉美感最大化。作为一门濒危语文,在义务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固然不可能具备庞大的应用场域,即便在大众文化消费中也只是浅尝辄止地欣赏参观,深入研究仍仅属于少数专业群体。以抖音、快手、海报等快餐形式实现对满语文文化的宣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满文的书写规律,借助工艺美术和视觉艺术手段,赋予其最大的美感,以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引发观赏者最强烈的共鸣[7]。例如,满文的每个字母都因其在单词内所处位置及前后字母的制约而有多重变化,每个变体的笔划在处理上也有所不同,43 种笔划构建出文字的基本形态。满文便是用最简单的笔划构建出丰富的拟态化文字形态艺术。简单的笔划线条即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介入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将每一处笔划细节用花丝点染至极致,再用平面设计技术进行妥善处理,满文的表意之美即可在线上平台尽收眼底。此外,对满族民俗、礼仪、生活习性等进行花丝图画的制作,利用满族特有节日和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宣传,也不失为线上推广的得力策略。

4.1.2 线下宣传 作为小众的传统工艺和濒危语言的结合物,线下宣传虽然在受众范围上远不能与线上推广相提并论,但却能起到更加深入人心的作用。借助面对面的文化宣讲,受众对其文化形态的印象更为深厚。因此,做好线下宣传工作也是扩大文化宣传的一大途径。

一是要紧密结合文旅行业,在景观处增加曝光度。在东北及其他满族风情浓郁的地区,在旅游景点现场直接展示花丝镶嵌的工艺原理,在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景点面向游客解读满文的符号系统和基本知识,可有效打通文化直入受众内心的通道,激发大众兴趣,客观上推动“三交”,提升群众语言文字领域的修养。

二是增加作品的内涵深度。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呈现满文固然是研发应用的有效策略,但这种策略还应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博物馆等地点内展放或在文化产品区域贩卖,才是促进民间艺术和语言文化繁荣的主要手段。如在宣传民族习俗与文化的博物馆内,用该民族的工艺品镶嵌加工呈现该民族使用的文字符号系统,并由讲解员详解其文化内核,即以作品形式诠释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了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呈现满文外,用打糕食材编织成朝鲜文(谚文)形态、直接用结绳再现汉文的最初形态等,都是丰富作品内涵的策略[8]。满文文字整体结构布局相对和谐,虽然笔划数量较多,但其分布具有相应的规律,因此金属线条在制作中也能减少工序成本,更有利于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精益求精。

4.2 满文综合造型设计应用实践

为更好地将上述策略导向应用于实践中,在未来的濒危语言保护宣教工作中应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4.2.1 结合教学实践,完善教科研体系 授课教师深入学习满语文相关知识,深入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满族濒危语言文字元素。例如,可以开创工作室制度,全方位创建教学实践基地,以字体设计课程知识为基础,以音、形、意、画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呈现与传达,运用教学手段启发与指导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制作特色教材。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实践课,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以学生队伍为基础,形成广泛的设计与研究团队。

4.2.2 立足实训基地,完善设计成果 以高校学科建设基地为基础,围绕主题进行实践训练及推广活动,进行田野考察与社会调查,参与相关比赛,活化文化设计作品,以实践应用趋向设计成果[9]。与地方民族学校建立联动机制,有针对性地设计双语教具。用设计辅助民族语文教学,综合双向教学实践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设计成果。

4.2.3 保护濒危语言,完善设计应用 在具体的造型设计中,对于跨学科研究的元素应用,以专业的满语言文化专家作为学术支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文化应用与设计指导。在创作中以满语文为线索,建立日常用语数据库,辅以相关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元素,让作品更贴近生活。

5 结论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可有效促成不同领域文化载体间的优势互补。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形体之美熔铸于满语文文化内涵之美中,既拥有外观形体的精妙,也促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濒危语言文字在互联网时代的保护与宣教,除了加强教研外,借助各类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有效彰显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的精深内核。运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实现对满语文文化的保护与宣教,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问题,更是证明了传统与现代的密不可分性。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养分辅之以现代设计技术的点睛润笔,实现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既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伟大飞跃,也是新时代社会审美的核心需求。因此,进一步深入挖掘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使之根植于满语文文化的土壤中,是东北地域民俗民族文化振兴的创新点,更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

猜你喜欢

满文花丝语言文字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满文简单句式之判断句《尼山萨满传》节选(17)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崇谟阁本《满文老档》来历
《满文老档》历史密码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