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绘画中的意境营造与空间氛围之间的联系

2022-05-30王诗音吴天麟

湖南包装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瓷意境色彩

王诗音 吴天麟

WANG Shi-yinWU Tian-lin*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意境”这一词是文学和美学范畴内的词汇,它代表着强烈的主观性以及对审美的要求。在《辞海》中,意境被解释为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物象和表现的主观感情相互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思维中的一种抽象观念。这是对意境的总概括。在绘画艺术中,宗白华先生将意境分为5 种境界,即满足物质需求的功利境界、互爱互存的伦理境界、群体互相制约的政治境界、智慧追求的学术境界、信仰的宗教境界[1]。这说明了“意境”是主观选择的结果,人们自身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实物对象、不同的情感遭遇决定了其感受“意境”的方向。同时意境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内涵。创造者通过客观存在的物象进行构思组合,排列出自己期望的整体,希望观赏者能够通过这种整体感受到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氛围。这需要创造者本身拥有足够高的艺术造诣和大量的艺术知识储备,并有过多次的实践,才能通过艺术创造将“意境”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陶瓷绘画中亦是如此。陶瓷绘画由于工艺美术史的发展,在历史中很大程度上与国画关系密切。早期陶瓷绘画内容与技法大多以中国画为模范,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看,国画中意境的塑造在陶瓷绘画中同样适用。结合意境的审美特性诸如情景交融、空间组合、崇尚自然,可以表明陶瓷绘画中的意境营造存在一些标志性符号或影响因素。

1 陶瓷绘画中意境营造的影响因素

1.1 留白

留白最早出现在中国画中,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手法。原意指“书画材料中不设色、空白的地方”[2]。后逐渐运用于绘画开始的构图阶段,在陶瓷绘画中主要用在瓷板画、瓷瓶、镶器的绘制中。在未着墨的白瓷上绘画图案,过满则亏。而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给人留下了联想与延伸的空间,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

中国自元朝以来,士大夫绘画皆喜爱留白这种构图手法,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珠山八友以留白升华作品,如八大山人的福禄图,将画中心的鹿大面积留白,只勾勒外部毛发,而周边铺以浅墨斑点做石,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在二维中,古代中国画中的山水画的留白主要在水与天当中。五代董源的《潇湘图》中,其将水面大部分以留白形式空出,只描绘了部分水波;着重描绘山上的景色,突出重点的同时使画面主次有序,加以人物点缀,显现出平淡天真的氛围。将山水的高雅与淡泊意境完整地展现了出来。“在三维中,通过虚空间的留白映衬出实空间的画面效果”[3],同时强烈的画面效果吸引眼球,突出主体。如张虹的陶瓷镶器作品《紫藤花开》,将镶器做成中空形式,中间留出四方空间,周边做画紫藤,镂空部分和镶器形成“画与画框”,在镂空中又做一只小鸟,与镶器上方两只鸟遥相呼应。作者在镶器中一是选择较为简单的长方体,在“二维”平面创作中利用长方形轮廓简洁大方且视觉中心易于集中的特点,将繁复艳丽的紫藤花绘于视觉中心,与其他部分的大胆留白形成强烈的画面对比突出效果;二是在方形轮廓的中心留出同等比例的空间,这属于在“三维”虚空上的“留白”,为镶器整个形体的创造留出“气口”,使造型结构合理通透。“二维”与“三维”留白的相互结合使画面主次分明,从紫藤到鸟,层层递进,突显出画面整体和谐生机的艺术氛围。

1.2 文字的运用

诗、书、画、印是绘画中艺术境界的重要表现方法,而陶瓷绘画中诗文与画面结合更是烘托意境的重要方式。在空间中,文字也是时常被提起的装饰方式之一。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三层主馆“致用”主题展厅内,所有墙面都以书卷形式装饰,将制砖的官员、工匠姓名书写而成的书籍侧面绘于墙上,整个空间好似一个可抽取书籍的大型图书馆。御窑金砖博物馆(图1)是明清时期为皇帝制作皇家御用金砖的纪念馆,此空间中心主要展示了金砖用于建造了哪些宫殿建筑,将历代所参与金砖制造的有史可考的官员工匠以古代书籍的形式记录在墙上,一方面展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建造御用建筑所投入的巨大心血,这是宝贵的历史财富。

图1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致用”展厅

2 空间氛围营造的影响因素

2.1 光线

光线在空间中的主要体现是日光和照明两种。空间内的光线引导氛围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光,利用太阳光,使日光折射于空间内形成独特的景象,从而营造氛围;另一种是关闭室内空间内的自然光,纯粹利用人工照明技术,营造空间内氛围。纯粹利用日光完成氛围建造的代表是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利用光线制造出巨大的十字架,加上零星的小孔透过的光线,烘托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室内照明则更加灵活,根据空间用途来分类,不同场景灯光不同。如餐饮空间灯光大部分集中于餐桌上方且光线辐射范围不宜超过餐桌边缘,使客人将视觉重点放在菜品上;办公空间光线较冷且亮,大多为直射光线,使人注意力较易集中;娱乐空间由于空间娱乐性质的要求,需要满足客人舒适感和私密性两大需求,因此空间内光线不宜过强,太亮的光线不仅令人感到刺目,产生眩光,且不利于形成亲切舒适、家庭般的气氛[4]。例如酒吧、KTV、网吧等娱乐场所,其内部空间的整体光线较为幽暗,只在前台、入口、酒水区等关键功能区设置点光源,强调突出重点,其他区域则相对弱化,区分主次。

2.2 造型装饰组合

空间内造型是空间氛围形成的主体,空间内家具、陈设不论功能性还是观赏性都属于造型组合的一部分。而陶瓷类陈设自古以来就是空间造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艺术理论的发展,陶瓷类中也逐渐细分出陶瓷绘画相关陈设,有大型的陶瓷壁画、瓷板画、挂盘与坐盘类陶瓷绘画、立体器型陶瓷绘画等,其中立体器型陶瓷绘画在古代风靡一时的便是瓷瓶类的陶瓷绘画。试想,如果家中摆放一个宋代青花瓷瓶,那么整个空间的风格、基调氛围甚至意境都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主题与风格,后续的布置和装饰便可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

3 共同影响因素——色彩

陶瓷绘画与空间设计都离不开颜色的搭配与运用。色彩的冷暖、色相、明度、饱和度对于陶瓷绘画和空间氛围的最终效果起到直接影响,是意境表达和氛围塑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陶瓷绘画中,因烧制工艺与技法的不同,色彩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色彩倾向带给人不同的情绪与意境。在色彩中,明度和饱和度是影响色彩情感倾向的两个重要要素。明度与物体反射系数、光能的强度有关,反射系数越大,强度越大,颜色就越亮;饱和度是色相的表现程度,它取决于物体所发射出来的光线中特定色相波长所占的优势,色彩饱和度越高,物体表现出来的颜色越艳[5]。高明度、高饱和度的颜色在其反射的光波中所含白色的比例较少,亮且艳的颜色对于人眼的刺激较强,因此更容易从视觉中心跳脱出来,给人以活跃的气氛;而低明度、低饱和度的颜色所含白色、灰色的比例较多,整体暗且灰,这类颜色对于人眼的刺激较小,且给人较低的情感刺激,相对来说比较舒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驻足和思考。国画中“梅兰竹菊”大部分便是以低明度、低饱和度色系完成画作,即便是梅花主题的作品,其鲜艳的颜色也不会在整幅画面中占比过大。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色彩的接纳程度逐渐提升,大红大紫与山水的碰撞也出现了。江葆华的陶瓷镶器作品《江西风景独好》在保留国画山水元素的同时,在背景上大胆采用亮红色系,并将诗词题于黄色框内,红黄的配比使背景和谐;正面的山水因剧烈的色彩冲突显得更为雅致,而山水中点缀的红色亭子与红色印章的痕迹又与背景相互呼应。整个陶瓷镶器作品既有了山水的雅致,又跳出了山水画数年如一日的程式化,赋予了山水中国红的气势,表达出新时代对于江西风景的自信。在雅致的山水中给人以恢宏的气势,具有浓厚的主旋律色彩。因此与其同空间内的相应物品和空间风格也应相对低调,但不宜过于素雅。低调但奢华大气的空间更与此作品贴合,例如博物馆、艺术馆或中式高档酒店、会所的公共空间等[6]。

在空间设计中,色彩是空间设计风格和思维的具体表现。这里的色彩包括但不限于材质、光线、陈设、植物等。在设计心理学中,不同的色彩给予人不同的心理暗示,同样传递给人完全不同的信息和氛围。色彩有三个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此外,色彩还分冷暖。在这里具体从冷暖、明度、色相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冷暖对于空间宏观上的影响更加强烈,冷色调的空间给人理智、冰冷、权威的感觉;暖色调则与此相反。在确定整体冷暖后,明暗的约束则为空间带来了层次的变化。在同一种颜色、同一种冷暖中,通过空间内明度的提升,整个空间的氛围也会发生变化:从明到暗,从积极到消极,从清晰到暧昧不清。从明暗开始,控制空间氛围和人的情绪,也属于色彩的影响。而色相上来看,以往的空间大多是运用一个色系为主,临近色作为辅助完成空间色彩的搭配,而随着艺术的延伸和创新,人们开始大胆采用互补色系完成空间氛围的塑造。最近大火的“赛博朋克”风即是大胆运用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对冲,达成微妙的色彩平衡,使画面独具特色。现许多展览和概念性空间都喜好沿用这种风格的搭配,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和喜爱。

4 陶瓷绘画与空间氛围

陶瓷绘画可以通过内容主题、构图手法、色彩上的意境营造对空间氛围和基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空间氛围营造中,光线照明的良好运用和恰当的场景布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陶瓷绘画的意境呈现更加完整和出色。两者互相影响,陶瓷绘画对于空间氛围来说是以小见大,而空间氛围对于陶瓷绘画而言则是锦上添花。意境与氛围自始至终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衬托。以下举例可证。

4.1 陶瓷绘画在空间氛围营造中的作用

当陶瓷绘画作为空间内的一部分时,它承载着空间装饰的主要内容,表现着氛围营造的风格和内涵,好的、意境深刻的陶瓷绘画作品会使空间内的氛围感和整体意境变得更加浓厚甚至升华。位于人民大会堂内的巨幅陶瓷壁画《圭峰奇秀》是陶瓷绘画在空间氛围上最有力的代表。作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内四幅大型粉彩瓷板画,它与《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南昌》《红色故都瑞金》《路矿工人俱乐部》共同作为大型装饰壁画放于人民大会堂内[7]。人民大会堂作为新中国文化形象在建筑和设计领域的代表作品,其装饰和纹样的挑选都代表了新中国的面貌和形象。整个场馆主题鲜明宏大、堂皇壮丽[8]。平和的、谨慎的、恭持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沉重的奠定了创作的方向和基调[9]。《圭峰奇秀》画面主要描绘了风景秀丽的圭峰疗养院,看似只是描绘了疗养区旖旎无限的美景,实际上这里是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和红十军的活动中心地之一。这幅画既体现出老区光荣的历史底蕴,又展现出老区强大的生命力,是新旧时代的结合,体现了不忘过去、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中,烘托了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果说建筑空间为骨架,那么这几幅红色题材的大型瓷板壁画则是为空间重塑了血肉。这些画是民族精神在艺术领域的浓缩和大会堂内红色文化意境的核心。

4.2 空间氛围营造对于陶瓷绘画的影响

空间主体的功能决定了空间布置的主要方向,例如家居空间决定了家具选择以舒适美观为第一标准;会展空间决定了会展将围绕着展品的功能性质来制定方案[10]。陶瓷工艺的展厅也是如此。例如2021 年江西工艺美术双年展在江西省美术馆展出。展厅内部大多采用暖光源的射灯,且灯大多围绕展品,灯的亮度中等偏暗,因为陶瓷工艺和绘画作品大多底色为白色,反射较强,过于明亮的灯光容易引起观赏疲劳,也会降低展品的观赏美感。墙面大多以素面白色为主,不会抢占人们观赏展品的注意力,同时地面以灰色为主,无反光材质或反光较弱,给人沉稳的感觉。在这样的空间内展出陶瓷绘画和工艺作品,能将人们的目光最大程度地聚焦于陶瓷展品。同样在这种空间内,素雅的空间风格会烘托沉静、淡泊的艺术美感,这种空间内欣赏高雅的陶瓷艺术,能够加深人们对瓷器白净通透的美好印象,也能使人们更多地关注陶瓷创作绘画艺术的精巧与新意。

5 总结

意境的追求自古以来都是相对虚无缥缈、没有确切标准的,大多数绘画艺术中意境的追求都始于对前辈和优秀作品的临摹与欣赏,通过不断地创作、试验、相互交流与研究来验证其对意境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当代人对于意境的理解已经逐渐延伸到了各行各业。不仅是诗书画印,陶瓷绘画相关的作品对于意境的表达也逐渐完整并有相应的因素和规律可寻,这对于整个艺术多样性甚至是艺术哲学的研究都有着良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陶瓷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一定不只是单方面的信息和情感传递,它对于所处空间的影响,对于整个空间氛围的影响,大到空间整体、小到家居陈设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同时这种信息与情感的传递可以使陶瓷绘画更加及时地收到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正向的、积极的反馈。这对于陶瓷绘画的传承创新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现今陶瓷绘画正走在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前提下融入时代精神进行创作,相信空间设计这个领域可以提供给陶瓷绘画更多的灵感与契机,使陶瓷绘画艺术更加紧密地融入现代的生活并加以发展。

猜你喜欢

陶瓷意境色彩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陶瓷艺术作品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