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结构影响的超声对照研究

2022-05-29姚勇英李雄英方丽君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盆底膀胱产后

姚勇英,李雄英,方丽君

盆底功能障碍(PFD)是妇女产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都有影响[1],其主要影响包括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导致PFD 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分娩过程对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孕妇如果在分娩之前进行适当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PFD 的发生风险[3]。盆底肌训练是目前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PFD 的方法。二维超声是孕产妇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其无法准确得到产妇盆底的横断面影像,因此其对产妇盆底解剖结构的了解是有限的[4]。三维和四维超声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产检中,其能够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产妇盆底解剖结构[5]。本研究采用二维联合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盆底肌训练对妊娠期妇女的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的孕妇189 例。纳入标准:(1)由同一名副主任医师接诊;(2)孕周16~32 周;(3)单胎;(4)各项产检指标正常且无高危因素;(5)经产妇,无引产史;(6)家属及孕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期5 例孕妇因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胎盘早剥及失访等原因退出,最终完成研究184 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4例,年龄22~32岁,平均(28.4±3.2)岁;平均体质量(57.1±0.8)kg;平均身高(162.9±0.81)cm;第一胎胎儿平均体质量(3.51±0.29)kg。对照组80 例,年龄22~33 岁,平均(27.7±2.7)岁;平均体质量(60.1±2.1)kg;平均身高(159.9±0.83)cm;第一胎胎儿平均体质量(3.43±0.13)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式,(1)制定精准、个性化的孕期干预方案;(2)按照常规建立孕妇档案,通过数字化工具(微信等)对血糖、尿糖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定期调整干预方案;(3)对孕妇进行科学的、个性化的及有针对性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4)随时监测孕妇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5)让孕妇及时注意胎儿动态,告知动态监测的重要性。观察组除常规干预外,(1)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文化程度,借助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其传递盆底肌功能相关的知识,针对盆底肌功能障碍和治疗方法进行教学,针对性地介绍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此来加强孕妇对盆底肌锻炼的认可和了解,缓解其紧张情绪和顾虑,提升配合度。(2)训练:每次训练时仰卧背部贴近床面,双膝合并向上屈曲,双手轻轻放在躯干两侧,双脚与地面平行,每次让孕妇先吸气(孕妇会感受到会阴从底部逐渐向上收紧),再呼气(感受到会阴开始逐渐放松至会阴底),整个动作持续5 s,然后休息10 s,间隔5~15 s 后重复以上动作,15 min/次,2~3 次/d,整个训练持续2~3 个月。分娩后不再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分娩后7~9 周,选择Voluson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配置RIC5-9-D 探头)进行诊断。诊断前排空大便,保证膀胱充盈度。检查时孕妇呈膀胱截石位,探头置于阴唇中间,获得超声图像,对膀胱颈位置、移动度和子宫颈外口移动度进行测量,观察有无盆腔器官脱垂,随后不断移动探头观察盆腔状态。之后开启3D 成像,获取肛提肌最大裂孔平面图像,把所有检测结果保存。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标准: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盆腔器官最低点距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0.01 cm。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第二胎胎儿体质量比较 观察组第二胎胎儿体质量(3.41±0.22)kg;对照组为(3.45±0.19)k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 >0.05)。

2.2 两组盆底结构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断裂及膀胱颈位置>-1 cm 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对照组膀胱颈移动度、子宫颈外口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观察组(均P <0.05),见表1。产后7~9 周Valsalva 状态下的盆底肌超声图见图1。

表1 两组盆底结构相关指标比较

图1 产后7~9 周盆底超声图

3 讨论

解剖学上,盆底结构主要是指盆底肌、提肛肌和韧带等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的三维结构。盆底肌群和结缔组织需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持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6]。在分娩过程中,正常的盆底结构决定了孕妇能否正常的生产。但分娩结束以后,盆底各个解剖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身体形变超出了组织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最终引起漏尿和器官脱垂等问题,导致PFD[7]。有研究表明,国内女性产后PFD 的发病率超过30%,很多患者出现漏尿和性生活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8]。妊娠期盆底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如下:(1)胎儿在母体中不断生长,使得羊水总量不断增加,盆底肌会不断拉伸导致盆底结构损伤和神经受压迫;(2)在分娩时,女性产道周边肌肉也会受到拉伤。

目前,预防PFD 的最佳方法是盆底肌锻炼[9]。因为该类疾病的前期症状相对较轻,很容易被忽视,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盆底肌训练最早在1940 年由Arnold Kegel医生提出,所以又称“Kegel训练”,以锻炼耻骨尾骨肌为主,是一种简单、无创及主动盆底锻炼的方法。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女性PFD的诊断方式,具有准确性高、价格便宜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上有很高的使用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断裂及膀胱颈位置>-1 cm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均P <0.05),对照组膀胱颈移动度、子宫颈外口移动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观察组(均P <0.05)。另外,肛提肌裂孔的大小和产妇PFD 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产妇盆底结构评价时,需要重点针对肛提肌的结构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孕妇最佳的盆底肌训练时机是孕中期,也就是第24 周左右,之前也有研究显示在孕24 周开始盆底肌训练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效果更加明显。但因为本研究纳入对象相对较少,因此这方面的数据并未纳入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借助盆底超声技术能够有效评价孕妇盆底功能的变化,孕期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降低产后盆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盆底膀胱产后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