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体验视角下现代书籍设计研究

2022-05-26宋律萦周杨静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验设计书籍设计

宋律萦 周杨静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籍对传统纸质书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们花费在纸质书籍上的精力越来越少,但纸质书籍的文化性与情感性始终是电子书籍难以代替的。因此,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为了传统书籍的振兴,书籍设计需要有富有生命力和创新的表达。互动体验类书籍给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互动一词最初来源于物理学,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相互的作用和联系。如今,互动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已经延伸拓展到包括现代书籍设计在内的各个领域。互动类书籍与其他普通书籍的显著区别在于具有游戏体验性,因此,读者能够以愉悦的心情翻阅书籍。文章通过分析互动类书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互动类书籍目前在市场上的优势与劣势、互动类书籍的设计策略来探究互动体验视角下的现代书籍设计。

关键词:互动设计;体验设计;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4

在传统书籍设计中,读者往往被定义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互动体验视角下的书籍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丰富读者的体验。读者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参与者,更是情感上的参与者。同时,书籍也正在逐步修正以文本内容为主的观念。

1 互動体验视角下的现代书籍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内发展现状

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表示,在几年前,别人到他的事务所能看到许多精彩的书籍作品。而如今,他想看到耳目一新的书籍则要到北京和首尔去[1]。大师这句话就是对我国书籍设计现状的一种肯定。我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师有吕敬人、朱赢椿、洪卫等。

纵观国内市场,互动体验类的书籍在儿童与青少年的书籍设计中应用得比较广泛,针对成人的优秀互动类书籍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几年前,《秘密花园:一本探索奇境的手绘涂色书》脱颖而出,这本全书仅有264字的成人涂鸦书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这是一本既能涂鸦又能寻宝的书籍,在潜移默化之中可以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其作为解压神器迅速在各大图书网站爆火,甚至在发行后的一年中依旧占据实体店畅销榜前10名。由此看来,无论是出于追求文化与审美,还是出于释放生活压力,成年受众对于互动体验类书籍都有极大的需求。

1.2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的书籍设计师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互动体验视角下的书籍设计,并且一些互动书籍早已在市场推广并获得很高的热度。例如,美国女编织艺术家伊玛·布很喜欢在书的边缘做文章,在书中附上编织品的凹凸效果,触摸的时候可以感受这件作品的质感[2]。此外,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对亚洲的设计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在书籍设计中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大胆创新,提出著名的“五感”理论,即书籍设计不光只局限于在视觉上给读者带来新的体验,还包括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1]。

2 互动体验视角下书籍设计的优势

2.1 趣味性

互动体验视角下的书籍具有趣味性。从表层意义来看,趣味性是指娱乐性,而光是娱乐性远远不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这里的趣味性不仅仅是在互动过程中给读者一个好玩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认同感[3]。比如《乐趣童书系列之小猫头鹰奥奇》,这是一套很受欢迎的触摸书。书中有各种各样形象逼真的小动物,还有很多质感不同的材料。其中有一只小鸟身上的毛发,用的就是非常接近真实触感的材料,这能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些小动物的特征。通过视觉与触觉上的互动,再加上故事情节的渲染,孩子们的认知就更加深刻了。同时也能逐步培养儿童读者对书籍阅读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便是互动体验视角下书籍带来的趣味性。

2.2 艺术性

互动体验视角下的书籍具有艺术性。在很多读者看来,那些简单常见的形式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反而一些稍微复杂且“离经叛道”的形式会更加具有吸引力[4]。互动类书籍设计的艺术性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新颖的视觉元素、异形的书籍封面、特殊的开本大小、有创意的装帧结构、别出心裁的阅读方式等。

小开本的书籍具有便携的特征,比如《芬兰人的噩梦》。这本书放在手心翻阅大小正合适,书籍的内容是用简单的漫画形式讲述芬兰人的各种社恐日常。比如受到别人突然赞许时候的不自在,想要出门的时候听到邻居开门的声音便躲在门后不敢出去。这些小漫画深深引起了笔者作为一个社恐人士的共鸣,这样的小开本书籍似乎也符合社恐的内涵,表现出了小开本书籍的艺术性。除此之外,脱口秀演员李诞的作品《候场》的封面设计也非常独特,黑色的背景上放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镜子,当读者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能透过镜子看到自己,既简约又引人深思。

2.3 创新性

互动体验视角下的书籍具有创新性。比如《Mother Book(孕妈日记)》是一本专门为孕妇设计的书籍,那些准妈妈们可以在里面记录特殊的几个月。这本书越往后翻,书籍中的肚子就越鼓,整体的造型非常可爱也具有创新性。再比如,童年时期非常喜欢的侦探小说《冒险小虎队》,每一章的结尾都会有一个问题,旁边是一个很暗的灰色区域,那个区域里面是答案,肉眼看不见,需要用这本书附赠的解密卡才能看到。这个解密卡的原理是莫尔条纹现象,这种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障碍的设计方式反而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现存的问题

3.1 形式与内容不统一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书籍设计的内在性要求。如今,市面上部分书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互动,甚至对书籍进行过度装饰。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使得书籍成本大大提高,助长了社会上的虚浮之风。一本优秀的书籍会同时拥有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比如吕敬人先生的《梅兰芳全传》,在形式上,这本书的书边左翻是梅兰芳的造型,右翻是生活形象。在内容上,文字与图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给读者带来了形色俱全的全新视觉享受[5]。

3.2 抄袭现象严重

每当一件优秀的书籍作品得到社会关注后,其形式就会被大量抄袭模仿,这些仿制品大量流入市场,就会很快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还有一些盗版书籍用一些低劣的纸张和材料,使得互动体验变差,人人都应该抵制。原创性得不到保证,这不仅是互动类书籍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如果我国艺术设计一味如此,最终很可能会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商业格局。

4 互动体验在现代书籍中的设计策略

4.1 通过文字达到引导作用

文字的互动性在于对读者进行引导,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针对不同的读者,文字上的编排组织也各不相同。考虑到儿童理解能力有限,阅读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针对儿童受众的书籍可以适当调大字号,减少文字部分。而针对成人受众的互动型书籍,字体的编排不仅要舒适,更要注重运用情感化的表达方式。

洪卫的作品《爱不释手》曾经被评为“2015中国最美的书”,这是一本口碑两极分化的书。实用主义者认为它形式大于内容,还会掉纸屑,觉得买它很不值得;然而感性的读者得到这本书会如获珍宝,认为这本书是作者思维的成长,他们能够从书中感受到作者随着年龄增长在思维上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读他的人生。这本书很厚重,没有页码,也没有除了字体以外其他多余的设计元素,书中的内容是作者的随笔,就像是在看日记本一样,非常有亲切感,这些随意且零散的文字促进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

4.2 通过图形强化视觉体验

在书籍设计中,图形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那些具有创意的图形能够吸引读者并强化视觉体验。比如《书妆》系列的装帧设计,书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B”,是英文单词“BOOK”的首字母,字母中间的两个圈在封面上进行了镂空的处理。当读者看到這本书的外形时,就会联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是与书籍装帧有关的。异形的书籍设计总是能够在一大堆书籍中快速引起读者的注意。

4.3 通过色彩营造互动氛围

色彩设计在书籍设计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在人们自由的想象中能表达出非常丰富的情绪、意境、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书籍表达的主旨与思想感情,从而作出一个符合书籍调性的正确的选择,达到视觉上的最佳效果[6]。高纯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会显得年轻时尚、活力四射、充满个性。而低纯度的色彩组合会显得温柔、质朴、冷静。

雷子彬设计的书籍《沃伊采克:排印舞台》中,附赠了红色的眼镜,戴上眼镜阅读可以使读者看到页面中隐藏的文字,这和《冒险小虎队》里面解密卡的设计异曲同工。此外,也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和性格破裂下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色彩在书籍与读者的互动中发生的作用。

4.4 通过材质凸显艺术气质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气质,比如木材会使人感觉朴素;金属使人感觉冷漠;玻璃使人感觉纯净;布料使人感觉稳重;纸质使人感觉清秀……材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儿童书籍经常选用棉布这种柔软的材质,以防坚硬的材质对儿童造成伤害。

材质的创新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五感体验。如朱赢椿的书籍作品《蜗牛慢吞吞》在封面设计上使用了昂贵的荷兰进口纸,文字部分用了起凸工艺,封面上只有一只小蜗牛在灰色的纸上爬,蜗牛的爬行痕迹则用了UV处理,只能在特定光线下看到,需要读者耐心体会。这本书在视觉元素上并不张扬,通过特殊材质与工艺的处理表达了蜗牛的人生哲理,增添了许多意蕴。

朱赢椿先生的另一个书籍设计作品《设计诗》也令人印象深刻。封面的材质是纸箱上的纸板,设计师在设计的限制和约束中进行了创新,用廉价的纸与单纯的字表现出了诗意的感觉,封面设计也充分表达了《设计诗》的主题。

除此之外,《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也是具有民族性与趣味性的书籍设计作品。书中介绍的所有的彝族服饰都来自私人收藏,之前从未公开过,藏品年代均在清末至民国,是传世的精品。在封面设计上,取用彝族最有特色的服饰样式作为装衬主体,压凹在布料质感的特种纸上,服饰纹样和嵌于服饰样式中的文字采用烫金工艺,提升视觉和触觉上的丰富度。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材料不断出现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这也为书籍设计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

4.5 通过结构增强书籍意蕴

特殊的书籍结构能有效增强书籍的意境表达。一本书从左往右翻还是从上往下翻,还是前后左右都可以翻,特殊的翻阅方式能丰富体验感。附带精美的装饰构件也能体现书籍的质感,比如《中国记忆》,这本书将传统文化中虚实空间的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衔接处设计了一个类似盘扣的造型设计,并且用白玉挂件装饰,读者在翻阅书籍之前需要先解开这个挂件,增加了书籍的可操作性,加强了人与书之间的互动。

书籍的结构也包含开本的设计,不同的开本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长长瘦瘦的开本显得优雅、精致,符合诗人的气质;而宽宽胖胖的开本显得正式、严谨,适合用于教材、科普这一类书籍;而圆圆小小的开本显得可爱、亲切,非常适合小朋友的绘本或者童话故事书[7]。选择一个合适的开本不仅能够使读者阅读过程流畅,还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书籍的内涵,就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芬兰人的噩梦》这本书。如今,小开本的书籍非常普遍,是因为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比如睡觉之前阅读的枕边书,旅游途中随身携带的读物,这些都是需要用小开本进行设计。

4.6 通过阅读方式促进情感交流

由于传统书籍的阅读方式几乎一成不变,人们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通过特殊的阅读方式对书籍设计进行创新也是市场和读者所期盼的。《不裁》是由南京设计师朱赢椿先生设计的,书籍将没有切好的页面装订起来,读者需要使用书中备好的纸刀,一边裁开一边阅读。这种“裁一页,读一页”的独特方式赋予了阅读的节奏感,充分调动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本又朴又雅的书籍曾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和“世界最美的书”奖。

此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纯手工制作的艺术绘本《乐舞敦煌》,这是由书籍设计师洪卫制作的。设计师精心选用了毛边纸,运用了拼贴的艺术手法,极其巧妙地营造出敦煌传统文化的历史氛围。并且设计师在封面上设置了一个小惊喜,就是书籍开口处的铅条,阅读之前需要拆开这个铅条。只有第一次阅读时才能拥有这个体验,这会使读者更加珍惜。书籍侧面铅条的设计不仅贴合敦煌传统历史尘封的基调,还营造出了一种神秘氛围,让读者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便身临其境[4]。

5 结语

当读者翻阅纸质书籍时,纸张之间的摩擦声、触摸到各种纸张材质的不同手感、书中散发出的气味以及纸质书籍的文化性与情感性始终是电子书籍所难以代替的。在文化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现代书籍设计已经打破常规,人们对书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如今,人们常处于高压状态,互动类书籍意义非凡,其趣味性、创意性、艺术性增强了人们的阅读体验,真正实现了从阅读到“悦”读,使人们开始重视传统纸质类书籍,拉近了书籍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张珂.互动理念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2] 郑伊航.书籍的互动设计及其情感表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 赵频.书籍的互动设计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4] 霍文彤.障碍设计在当代书籍中的运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5] 李碧菡,李俊艳.浅谈格式塔理论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分析:以吕敬人书籍“梅兰芳”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4):250.

[6] 黄诗琪.基于互动性特点探析现代书籍的动态设计[J].品牌,2015(2):130.

[7] 孙敏.基于互动理念的书籍开本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2019(8):76-78.

作者简介:宋律萦(199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周杨静(197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包装系统设计。

猜你喜欢

体验设计书籍设计
餐饮行业中的服务体验设计
试论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探究与应用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书衣亦有灵
以迪士尼乐园为例探析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