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改善措施研究

2022-05-23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质量

贺 健

(丹阳市环境监测站,江苏 镇江 212300)

环境监测是指相关机构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指定空间范围内对可能影响或已经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情况展开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测定监视活动。根据环境监测结果,了解区域环境受污染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为后续的治理和防污染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价值参照。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成效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借鉴优秀的经验,确保改善对策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1 环境监测概念

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利用各种设备及技术方法等,根据目标范围里标志性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了解污染物的种类与含量和分布情况等,为后续的工作计划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过度污染、破坏及资源过度消耗间的冲突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是一项关键举措,监测中心的环境监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水体监测,全面监测水体中污染物类型和各类污染物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估水质情况。二是大气环境监测,全面监测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了解其变化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三是土壤环境监测,调查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污染事故及土壤动态观测。四是噪声环境监测,涉及各区域和道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及噪声源等方面的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促使环境污染预防机制越发完善。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利于污染预防机制的建设,尤其是各种先进监测设备和技术的运用,可得到准确和完整的监测数据,促使环境治理工作得以正确地展开。利用评价分析的方式,评价污染物的含量与污染范围等方面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地制定环境污染预防机制。尤其是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监测和计算大气污染物的含量,明确相应的技术指标,利用环境监测的方式,分析空气中的指标变价情况和空气流动状况,为环保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二是促使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通过动态监测与环境数据的准确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环保策略,有效改善地区性的环境污染程度。三是预防污染突发事故。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势头正猛,经常发生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加大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力度,积极预防污染产生的突发事故,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进行预警,缩短启动应急预案的时间,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学习。如美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和执行,有关质量体系的法律非常完善,并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管理制度、数据资料库,颁布了大量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一般监测项目所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标准操作程序

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体系及基本程序相对完善,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其中数据质量评估步骤及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质量评估步骤及内容

2 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质量保障缺位

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监测点位布设与样品采集和测试工作及编制工作报告等。要想确保监测质量,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各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作得以规范展开。但大部分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展开缺乏可靠的质量保障能力,人员专业素质差和仪器设备落后及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非常普遍,对监测质量和效率及信息准确性的影响较大。

2.2 管理力度不足

从我国的环保工作入手分析,大部分环境监测布置上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任务布置交叉现象非常普遍,促使环境监测工作展开的隐患较大,不利于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各部门间的交流协作不到位,数据方面的问题突出,无法推动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设备性能无法保证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会运用到大量仪器设备,但仪器设备的性能发挥,直接受现场监测环境和频繁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难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对采样前设备稳定性及灵敏度的检查不到位,无法确保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直接影响后续的监测工作的开展[1]。

2.4 采样质量低

环境监测工作采集到的样品质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各采样点位的污染因子浓度差异较大。同时,不同的监测环境,也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点位,要求工作人员在采集样品环节需全面分析时间和环境等影响因素,如果把控不到位,将无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5 质量监督缺位

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涉及外部和内部的质量监督。内部质量监督是指监测机构内部的质量监督,外部质量监督是指行政部门的监督工作,涉及生态环境监督和市场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较高。内部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质量的问题,外部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成效则直接受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规范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尤其是在自动在线监测和现场快速监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值得深入研究。

2.6 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不足,评价标准和要求有待进一步明确。部分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无法深入开展评价工作。无法客观地评价监测结果,对监测质量评价的质量和效率的影响较大,难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3 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3.1 提高质量保障能力

相关机构需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保障能力强化工作的重视:一是根据环境监测工作对技术和专业等方面的高要求,各部门应加大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纠正员工错误的思想观念,形成全员支持和配合监测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二是由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较多,需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等,使其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岗位工作,推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改进,规避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问题。三是组织员工接受环境监测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方面的培训,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避免在监测工作中出现违法与违规的行为。各机构应完善技术人员的准入机制,引导其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切实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四是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仪器设备,掌握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要点等,不断优化监测工作流程,强化设备的维修保养等意识,切实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3.2 实行统一管理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协同效应,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系统,实现数据等资源的共享,减少资源使用浪费的问题。各部门协同展开环境监测工作时,应打破信息孤岛等问题,利用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工作的统一管理,各部门应积极展开信息交流和科学讨论,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积极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持续展开。如开发高密度网格化布局的低成本与多参数集成的紧凑型、微型环境空气监测系统,网格化的监测体系能够在区域内全覆盖,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监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污染来源的追踪与预警预报等功能,为防控环境污染提供决策支持。如基于信息化大数据的BYQL-AQMS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涉及气象参数传感器与气态污染物检测模块及颗粒物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功能模块,监测因子涉及SO2与NO2及CO和O3、风向、湿度、PM10、PM2.5等。大气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自动监测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挥发物和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与臭氧等物质的实时变化情况,高效收集监测数据,快速反映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及污染防治等工作展开,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

3.3 发挥设备性能

仪器设备的性能发挥,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采购和选择仪器设备时,尤其是在设备检定等方面,需加强对合作单位能力和资质及信誉等方面的调查。为了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定期展开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定及校准等工作,制定和规范执行相关的核查程序[2]。实验室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特征及性能等情况,合理设计设备的期间核查周期。容器使用前需清洗干净,分开使用提取样品和标准品的玻璃容器,避免出现污染等情况。

3.4 规范现场采样工作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制定完善的现场采样方案,促使采样环节的工作得以规范展开。在编写采样方案前,全面调查与分析现场的情况,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严谨性。采样前明确采样的要求和目的,合理制定采样时段及采样点,确保采样方案的内容更加完善。现场采样方案涉及人员安排和监测内容及仪器设备与采样方法、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等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明确把握各项工序的操作要点,规范展开采样工作。依据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度及法律法规等合理展开采样工作。如在采集水样时,要求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河水的宽度和深度等数据资料,合理设计采样的深度和点数。监测内容不同,采用的容器工具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要求工作人员在样品采集前,规范做好设备量程和流量等方面的校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采集全程序空白样品等。如在土壤采样环节,需遵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进行。土壤环境监测项目如表2所示:

表2 监测项目内容

在监测点布置方面,在污染地区实行密集型的布置,对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布置一个或几个对照点。对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或城市土壤及农田土壤,污染事故监测土壤等不同的土壤类型,监测点的布设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布点方法包括棋盘式法与梅花点法,蛇形法和对角线布点法等,同时在取样方法和采样量等方面,也是工作人员需注意和掌握的。

3.5 加大质量监督力度

要想提升和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还需加大对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的监理力度,提高内外部质量监督的管理水平。监测机构需注重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为监管工作展开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内部质量监督体系时,需加强对各种方式方法的完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追溯全过程的检测活动。

3.6 健全监测质量评价体系

要想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的持续改进,需建立完善的监测质量评价体系,优化各项评价标准,促使后续监测工作得以规范展开。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和环节繁琐,监测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不能一蹴而就,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监测工作全程的分析,合理制定质量评价的指标与流程。加强对各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问题,确保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在质量评价工作中,贯彻落实技术规范,确保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达标,以有效把控监测质量,促使环境监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3]。如农村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见表3所示。

表3 农村水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设置必测项目的指标和选测项目的指标及特征污染物的指标,适应各地区的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存在差异而展开不同监测的需要。同时,根据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可单项评价指标体系,或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单项评价中,按照环境标准利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在综合评价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展开,从以往的被动监测,逐步向主动监测的趋势过渡,生态监测取代了以往的污染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需紧跟形势的发展步伐,制定针对性强的环境监测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农村环境质量定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推动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监测数据了解环境质量情况,为科学评估环境状况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支撑。因此,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展开提出了更高要求,需给予常态化的重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入手,在人才保障和制度保障及技术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促使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得以持续改进。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借鉴优秀的经验,促使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等更加完善,确保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等工作展开得以有章可循。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质量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信号分析在无线电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学习监测手环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