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阅读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022-05-23陈薇羽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策略初中英语

【摘要】本文基于英語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是核心素养下的目标之一,以“Sad movies make me cry.”阅读教学片段为例,探讨指向阅读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素养 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0-0045-0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达到这个目标,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要将课堂内的阅读方法策略延伸到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发展阅读素养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不仅包括传统的阅读能力所涉及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而且涵盖了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如阅读动机、态度、习惯等,强调了为乐趣、为生活、为发展而阅读的导向。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阅读材料匮乏、阅读体验缺失、阅读评价片面、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教学目标虚化、阅读教学活动碎片化和浅层化等问题。而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框架的提出对学生阅读品格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角度、新理念,对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Section A 3a-3c)一课为例,从文本和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链设计入手,探讨指向阅读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文本与学情分析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1的核心话题是“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Section A 3a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an unhappy king,他拥有很多东西,如权力、金钱、美丽的皇后等,但一点儿都不快乐,睡不好、吃不好……国王的总理、银行家、歌星等都各自拥有自己所属的权力、财富及名声,但也都不快乐,国王只好派他的最高将领去帮助他寻找快乐。文本的最后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留白。故事富有哲理性,诠释了“What is true happiness?”。该阅读材料由文章标题、正文、插图和文章的引子问题组成,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来讲述。故事的标题点明国王需要寻找真正的快乐,文中的插图对预测及理解故事很有帮助,课本给出的几个问题对学生厘清故事的开始、起因及发展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本篇文章结构清晰、易于理解,语言难度适中,虽然出现较多的生词,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与标题、上下文、构词法等进行随文处理,使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英语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英语阅读策略和方法,再加上该课内容(关于谈感受的话题)为第二个课时,学生对内容较为熟悉。同时,学生在九年级第九单元已接触关于偏好的相关话题,且在八年级下册已学过一些神话故事,因而学习这个寓言故事是不难的,甚至大多数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此外,九年级学生还具有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逐渐增强等特点,他们的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和赞赏,因此,本节课不管是从主题设计上,还是从活动安排上,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生为本,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指向阅读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必须首先创设情境,依情境确立目标,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应当简洁高效。上课伊始,教师通过问题“你开心吗?什么能让你真正的开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快速地导入本课的主题:Sad movies make me cry.(Section A 3a-3c)教师用开放性的问题“What can make you happy?”创设信息沟,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与情绪有关的核心词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根据文本主题有意识地营造真实语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是教师在读前活动必须关注的环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链,结合学生实际及文本语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学习欲望。

【教学片段1】

T:Are you happy?

Ss:Yes.

T:Now I will interview some students.You,please,are you happy?

S1:Yes,I am happy.

T:What can make you happy?

S1:Reading books make me happy.

T:Wow,so cool.You are a diligent student.Come on,you will be a knowledgeable student one day. Thank you very much.How about you?Are you happy?

S2:No,I am not happy.

T:Why?

S2:I feel stressed during exams.

T:Oh,I am so sorry to hear this.Maybe you can find someone to help you.For example,your classmates and the teachers,OK?

S2:Thank you very much.

T:OK.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11“Sad movies make me cry”.

在这个环节,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紧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采访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做到以旧引新,很自然地导入到本课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合理运用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预测阅读内容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是预测。根据图片、标题等信息,学生可以预测文本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培养观察、思考、诠释、推理及分析能力,提升思维品质。预测其实也为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提供了方法与策略。在本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再通过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之后通过一个分析性的问题“How do you know about that?”引出下一个阅读活动。

【教学片段2】

T:Look at the picture(见图1). Who is the man?

Ss:A king/An emperor.

T:What’s on his head and what’s in his hand ?You’ please.

S1:A crown(power).

T:Do you think he is happy?

S1:I think he is not happy.

T:How do you know about that?

S1:From his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

T:Wow,good observer.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title?

S1:The king wants a happy shirt.

S2:The king is finding a happy shirt.

S3:The king want to be happy.

...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切实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品质和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关于语言技能的描述中增加了看的技能。看是理解性的技能,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视频等理解意义,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标题和观察文本中的插图,有效培养了学生读和看的技能。标题是文本的眼睛,是理解语篇至关重要的部分,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语篇的灵魂;插图是对语篇关键内容的直接展示和呈现,往往能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的图片和标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推断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把握文本大意,理解细节信息

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学习文本的重要环节是读中环节。每篇文本都有一条内在的逻辑主线,教师需要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主次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文本大意和基本要素,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和生活阅历等,围绕文本设计问题链,推动学生理解文本细节信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积累阅读体验。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并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后,让学生通过记叙文的六要素(time,place,character,reason,process and results)厘清文本的逻辑层次关系。

【教学片段3】

T: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ed?

Ss:A long time ago.

T: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ed?

Ss:In a rich and beautiful country.

T:Who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S1:The king,the queen,the doctor,the prime minister,the king’s banker,the palace singer and the king’s top general.

T: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

語言知识、技能与运用是一个整体,教师不能离开情境去表达语言。这是全语言教学观提出的观点,其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理解目标语言。本环节,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沿着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层层厘清故事的脉络,找出问题的答案,理解了本课的目标语言。

在精读环节,教师通过文本的人物这条主线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第1、2自然段,理解并梳理出the king,the queen and the doctor三个人发生了什么。

【教学片段4】

T:As we know,the king was very unhappy,what’s wrong with him?Now read the text and try to underline the verbs.It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better.

S1:He slept badly and didn’t feel like eating.His face was always pale as chalk.He often cried for no reason.

T:Can medicine help the king?Why or why not?

S2:No,because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mind.

S3:I think he should relax himself.He thought too much.

S4:I think some medicine will help him.

T:Yes.Maybe you are right.And who worried about it?

S5:The queen and his people.

T:What did the queen do?

S6:She asked the doctor to examine the king.

T:What did the doctor say?

S7:It’s all in his mind.Neither medicine nor rest can help him.

T:What was doctor’s suggestion?

S8:He suggested that the king need the shirt of a happy person to wear.

T:Do you think it will make?

S8:Maybe it will success,or maybe it will not.

提问是一种必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巧妙设问能刺激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本片段中,教师紧扣“What’s wrong with the king?”这个问题引出下文,通过画出重点词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出一些分析性问题让学生思考:“Can medicine help the king?Why or why not?Do you think the doctor’s suggestions will make it effective?”以此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如“pale,examine”,短语如“feel like,as pale as chalk,call in,neither...nor...”的含义;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品读,理解了句子的含義,体验到了品读语言的乐趣。

教师继续通过人物主线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思考“为什么the prime minister,king’s banker and the top general拥有权力、财富和名声却不快乐”,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本文的主题上来。

【教学片段5】

T:Is the prime minister happy?Why?

S1:No,because he was always worried about losing his power.A lot of people are trying to take his position.

T:How about the king’s banker.Is he happy?Why?

S2:He was not happy either.Because he is always worried about losing his money.Every day someone tries to steal his money.

T:And is the court singer happy?Why?

S3:No.He was always worried about being followed by others.He was not free.

T:Well.what happened next?

(教师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目标语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进展,教师通过图片辅助、问题索引层层推进,帮助学生观察、理解文本内容,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词性、上下文等方式,启发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品读语言,促进学生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在语篇逻辑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语篇标识词,如but、although、then、next、finally等,准确把握作者意图,领悟段落表达信息,发现记叙类文章的规律,能够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类似的文章。

最后,教师播放文本视频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见图2)复述故事。

用结构图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复述文本,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体感知所学文本,遵循“整进—分散—整出”的顺序复述文本,实现了再次对语言知识的巩固与内化的目标。

(四)提出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是教师检测阅读效果,学生巩固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应关注能否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从已有的知识中获取信息并进行转述。因此,读后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必须精心设计。

在读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4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预测:What can make the king happy?Show the possible endings of the story.

Possible1:The general couldn’t find a happy man,and the king was never happy.

Possible2:The king came to China and ate delicious food in China.He loves China very much.And the king looks happy now.

Possible3:The king went to many places and helped many people in great need.And the king is very happy now.

Possible4:The king found a good place to live happily with the queen.Now he is very happy.

这个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对故事结局进行了留白,要求学生对文本空白进行填补与预测。本环节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个前置作业。郭思乐教授指出:前置作业的设置必须是简单、低入、根本、开放的。预测故事的结局入口小、开口大,看似简单,却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本环节,教师通过展示评价表(见表1),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纠错,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结果上看,一些学生的预测说到了快乐无处不在,如吃美味的食品也是一种快乐。学生最后大声地说出“I love China.”教师点评时也一起说“I love China,too.”全班一起说“I love China,too.”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水到渠成。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at is true happiness?”“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Happiness lies in contentment.

【教学片段6】

T:What is true happiness?

S1:Happiness is a will.

S2:Happiness is a dream.

S3:Happiness is a help.

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S7:We should live happily. The happiness is simple.

S8:We should study happily.Don’t think too much.

S9:We should get along with our family.

读后活动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在学生预测故事的结局之后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把所学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真实体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生活经验说出什么是幸福。其实不同的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的态度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关键所在,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真谛。

本课最后,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案例及视频,再次阐释“What is true happiness?”让学生再次理解“Happiness lies in contentment.”此時学生是幸福的,感情是饱满的,情绪是高涨的。教材文本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借助英语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本课例把重点放在指向阅读素养的培养上,在注重语篇理解的基础上,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目标定位——强调“体验阅读过程,感受策略运用”。具体体现了以下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一)指向阅读素养的教学理念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即阅读需要有助于学生阅读品格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素养概念强调意义建构的社会应用情景,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他人、读者与自己对话,并在对话中建构意义的过程。本节课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解读文本,交流、品鉴与表达,注重阅读过程的体验。教师借助一系列有效的问题促成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互动,学生在思考与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新意义的建构。这些问题,如对结局的预测及“What is true happiness?”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只有理解文本,以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推测、想象与评价,才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实现新意义的建构和情感的升华。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利用希沃功能里的蒙层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利用英汉字典里的读音功能引导学生读准生词的读音;利用课堂活动功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画笔功能在课堂上随时进行课堂互动;利用计时功能约束课堂活动等。借助上述功能,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随文处理生词,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与感悟

授课教师采用了词汇分层教学方式,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教师的词汇分层教学水平。教师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生词都教完,而是对词汇进行了随文处理。对于the king、the queen、power、wealth、frame,教师借助图片及标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prime minister、queen、king、banker等,教师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借助构词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banker;通过上下文和随文处理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pale、examine、palace、call in。

总之,阅读教学是师生、作者和文本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在合理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地挖掘和利用教材文本的内涵,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肖林.基于PIRIS测评的小学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傅京,陈静.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基础外语教育,2021,23(6):58-66+110.

[5]胡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43(9):54-58.

[6]程圳.人物传记类语篇阅读的教学设计与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43(5):41-46.

[7]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39(11):11-16.

[8]杨天喜.利用教材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36(8):42-47.

[9]葛炳芳.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阅读素养的4Rs阅读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21C56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薇羽(1976— ),广西贺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义务教育英语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阅读策略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