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使用

2022-05-19于靓

教育界·A 2022年5期

【摘要】体育器材是小学体育课堂组织与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器材的使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小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使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分析了小学体育器材的基本使用现状,发现存在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低、小学体育器材数量与品类不足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小学体育器材开发与使用的常见方式,最后提出了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案例,以期促进小学体育器材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器材;小学体育器材的使用;智慧化体育器材

作者简介:于靓(1981.10—),女,江苏省徐州市西苑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体育教研组长,曾获江苏省体育与健康优质课一等奖、徐州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一等奖、泉山区体育与健康优质课一等奖。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小学生体育课程的要求不仅仅是增强体质,更要求通过体育教学使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将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延伸,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而在体育课堂中使用体育器材正是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知识迁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同时可以增加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对体育器材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忽视了小学生在体育器材运用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积极地运用体育器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研究分析目前小学体育器材的使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

一、小学体育器材的使用现状

(一)小学体育器材的使用概率低

小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特点,在课堂中容易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领悟能力较差等一些特点,而教师合理正确地使用体育器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动作或者是辅助小学生完成一些体育动作。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器材的使用率并不高。一方面,小学体育器材属于耗材用品,因此很多学校在体育器材的管理过程中设置了过多的体育器材管理办法,虽其本意在于保障体育器材的合理使用,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常常阻碍了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体育器材的热情。另一方面,使用体育器材虽然可以帮助小学生矫正体育动作或者是辅助小学生完成一些体育动作,但同时也增加了体育课程的风险,尤其近年来社会对学校运动风险的关注提升,使得部分教师在体育课程中会有意识地减少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此外,部分体育教师并不具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使用体育器材的意识,这就造成了体育器材使用率较低的情况发生。

(二)小学体育器材数量与品类不足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小学中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体育器材存在普遍不足的情况。小学的体育器材一般分为体育课程使用与体育训练使用两种。大多数学校中,体育训练使用器材的使用频率较高,数量充足。与之相反的是,小学体育课堂中使用的器材品类不足、数量不足、使用率较低。笔者在与相关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运动水平较低,而且学生运动水平良莠不齐,这对使用器材进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在课堂中使用器材的频率较低。还有一些教师表示,课堂中时间较紧,任务较重,仅进行徒手教学就已经达到教学时间,无须使用体育器材。此外,多数小学的体育器材采购年限较长,多年无更新,与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太相符,因此,即使教师将体育器材拿到课堂上,也无法与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

(三)小学体育器材种类与课程需求不符

体育器材是小学开展体育课程的基本保障,只有体育器材充足,体育课程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体育器材是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而对小学体育器材的要求不仅仅是其在器材数量上的充足,还包括对小学体育器材种类上的要求。第一,小学体育器材种类要丰富。第二,小学体育器材种类需与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相符合。小学体育器材是服务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因此小学体育器材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四)小学体育器材耗损率高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表现出非常旺盛的活力。尤其是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期,学校也会注重提高体育活动的种类与频率,而更多活动的开展就意味着体育器材的使用量增大,进而产生体育器材损耗严重的问题。同时,小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可能较慢,因此在器材的使用中可能会加速器材的损坏,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体育器材损耗率高。继续使用损坏的体育器材会对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运动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允许学生使用损坏的体育器材,此時若是没有及时补充新器材,那就造成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体育器材在体育课程中的正常使用。

(五)小学体育器材维护难

小学体育器材除了面对来源性不足的问题,还面临着器材后期维护困难的问题。器材的科学保存、维护是延长器材寿命的有效方式。但是,小学中普遍存在器材维护难的问题。多数小学有专门负责器材发放与回收的教师或者工作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多数不具备维护器材的能力,只是简单对器材进行分类存放,核对器材数目,做好器材的发放与回收记录等工作。为小学配备专门的器材维修人员,或者以市为单位成立器材维修部门负责全市学校的体育器材维修与维护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小学体育器材维护难的问题。

二、小学体育器材使用途径

(一)变革器材的使用功能

体育器材的变革使用是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器材开发和使用的重要思路之一。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器材的特征,探索出全新的使用方法,或者可以考虑根据体育课程的需要来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材,或者是将不同器材进行组合以提升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使用体育器材的能力。比如,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背对背夹球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游戏,而此球则可以为篮球或者足球。又如,教师不仅可以将跳绳用于跳绳运动,还可以将其作为跳远的标志物,或是队列队形整齐度的检验标尺。

(二)智慧化设备的使用

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体育器材的形态也发生了转变,更多元化、更智慧化的体育器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逐渐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智慧化体育器材无疑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例如,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身体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实时关注小学生的身体运动强度。

智慧化体育设备的使用满足了小学体育课堂精准化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大数据能够实时的观测到小学生的运动状态和身体变化,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同时,智慧化设备的使用也改变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指令来安排与引导小学生使用体育器材,而在使用智慧化设备的过程中小学生成了主动接受的对象,小学生可以通过智慧化器材实时观测自身的运动状态,并且做出调整。

但是,目前小学智慧化体育器材的使用仍然面临很大的困境。一方面,信息化资源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学校的智慧化体育器材较多,运用较为普遍,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使用率较高,使用效果较好。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区,智慧化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很多学校并没有智慧化体育教学器材,这就造成了体育资源相对不平衡。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于智慧化体育器材的运用能力不均衡,年轻教师对于智慧化体育器材的运用明显优于年纪较大的教师,教师对智慧化体育器材的胜任力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不均衡。

三、小学体育器材开发的应用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小学在体育器材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依赖有关部门解决小学体育器材问题虽然具有普适性,但是也具有被动性。其实,小学体育器材除使用已有器材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使用自制体育器材进行教学。教师使用自制体育器材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出现的体育器材数量不足、品类不够、种类不符、维护难等方面的问题。下面对自制体育器材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实施对象

本研究的实施对象是江苏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能够实施自制体育器材课程教学。

(二)实施过程

自制体育器材课程的实施时间为两节课,课程内容为自制沙包。开展自制沙包课程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投掷能力。

开展自制沙包教学的过程中,先由小学体育教师根据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设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课程开始时先介绍沙包的制作方法、使用方法等,并向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完成的沙包,使学生对沙包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之后教师再教授学生投掷动作,一来使学生学习投掷技术动作,二来使学生感受沙包的使用过程。最后教师布置自制沙包的课后作业,并强调使用针线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操作。在沙包游戏环节中,教师要强调与做好安全应急准备,防止投掷造成学生受伤情况的出现。

(三)实施结果与分析

围绕自制沙包与学习投掷技能的学习任务,教师先对自制沙包的使用方式进行演示,之后通过分步骤学习的方式演示投掷技能。在第二节课展示自制沙包的环节中,可以发现学生自制沙包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沙包的材质、形状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向学生讲解不同材质、形状的沙包对投掷的影响。这既达到了投掷技能学习的目的,又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投掷品差异对投掷结果影响的知识。

(四)结果描述

自制体育器材可以解决小学体育器材数量和种类不足的问题。自制体育器材的优点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自制体育器材能够增加器材的利用率。自制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运用已有或者是能够获取的材料进行制作的,因此所制作的器材能够更好地契合体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体育课程,这样就会提高体育器材在课程中的使用率。同时,对体育器材进行自制,还可以提高旧器材或者废弃物的利用率。

第二,自制体育器材能够提高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在自制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既能够充分结合课程的独特性,同时又能够结合本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能够引起小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二来可以吸引小学生共同参与到体育器材的制作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其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同时又能够引导小学生如何运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过程。

第三,小学生在参与到体育器材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体育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延伸,不仅锻炼了其体育能力,还能够延伸到其他方面,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小学生在参与自制体育器材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制作体育器材的辛苦与不易,从而增强小学生爱护器材的自觉性,无形中能够降低体育器材的损耗率。

第五,自制体育器材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自制体育器材的方式,能够使教师的课程锦上添花,大放异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结语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体育器材使用率低、体育器材数量与品类不足、体育器材种类与课程需求不符、体育器材耗损率高、体育器材维护难五个方面的问题,在充分分析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后提出了小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使用方案,并对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期望对促进小学体育器材的应用与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延彪.论农村小学小班化体育合班教学中简易器材的应用[J].家长,2021(3):16-17.

[2]任万龙.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建设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影响[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2-23.

[3]郭向辉.体育器材的选择对体育教学影响:评《体育器材设计》[J].电镀与精饰,2020,42(10):50-51.

[4]楊幸幸.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中创新利用体育器材[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38-39.

[5]高梦.活用器材,激活课堂:小学体育课堂中常见器材的有效使用方法[J].启迪与智慧:中旬,2020(7):80.

[6]辛飞.体育设施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关联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