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研究与探索

2022-05-19李雪静

教育界·A 2022年5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传统文化

【摘要】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本文对这类主题班会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班会构建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通过活动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作者简介:李雪静(1981.03—),女,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高级教师。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并主动采取行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自身的教学中。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有所收获。

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影响

(一)学生不重视传统文化

由于年代久远、时代变迁、学生们的古汉语知识不足等原因,他们往往难以在生活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并不是说学生不愿意亲近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是相较于艰深晦涩、门槛较高的传统文化作品,学生更可能选择相对便于他们理解的当代文化产品。久而久之,学生会习惯性地忽略传统文化作品,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也难以从中汲取营养。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遗产有错误的认识

中国历朝历代的琴棋书画、建筑、丝织、陶瓷等各类技艺及先人们利用传统技艺创造出来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这些技艺和作品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道德追求和审美情趣,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审美宝库。随着近年来“国风热”的兴起,许多学生也意识到了需要找回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没有相应指导的情况下,这些学生以为传承传统文化就是接受其中的观点,或者学习一些技艺,于是费尽心思让自己理解、接受。这样刻板的学习,其实源自学生对文化的错误认知。这些学生可能难以意识到,真正有活力的文化,应该是可以解释当今的生活、应用于生活中的文化。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找到其中拥有现代解释力的部分,或者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其原本的时代背景并加以现代阐释,才能让学生真正传承有活力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二、“传承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作用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优秀的结晶,许多文艺作品、文化形式中蕴含着立身、为人之道。《礼记·大学》中论述了“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等观点,《论语》中也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闪烁着智慧之光的语句。在《中国文化的重建》一书中,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也有介绍:“儒家的‘仁与‘恕强调人格的尊严和容忍的胸襟,墨家的‘兼爱和博爱相通,道家一方面主张‘无为政治,反对政治力量对人生过分干涉,另一方面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则是佛教的重大贡献。”不止这些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历朝历代的文人志士也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多元文化给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带来强烈的文化冲击,他们往往更容易感到迷失和空虚。因此,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恰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进入传统文化游历的切入点,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增强文化认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其中包括诸多理解、吸收、比较、反思的过程,但在这样的文化认识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形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认同,最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傳统文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让学生保持质朴的本心,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审美成果,充满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认识到何为立身之本。中国古代就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的说法,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传道授业。学科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教师理应对思想品德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因此笔者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并引入蕴含无数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意在为学生打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与学生一起研究古代经典作品中优秀的内容,希望以此方法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明确,要让学生真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选择具有现代解释力的传统文化内容,文化和生活不应截然二分,由此开展的教育,才能够真正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践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主题班会构建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

文化在能够指导生活时,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师们在设计主题班会时切忌采用念稿子的教学方式,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探索找到进入传统文化的方式,用自己的探索将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并应用于生活,用自己的探索感受超越时空限制的道德与思想的力量。基于此目的,主题班会的构建要点一定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教师要主动参与设定班会主题,班会主题不仅仅要围绕文化展开,更要体现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传统文化与生活融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学生知道“礼”是一种文化,但是对于如何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如何将其运用于当今时代,可能就不甚了了。因此,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他们从更深入的角度认识“礼”文化。

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主题班会的内容是‘礼的文化,礼可以是礼貌的含义,也可以是礼节,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素养,是中国文化的根本,那么我想提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运用礼貌和礼节呢?”有学生回答:“古人曾经说过,以和为贵, 顺乎天意人心。以和为贵, 成就大道正理。以和为贵, 止杀戮化纷争。我认为礼的关键在于和,当我们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内心时,礼就自然而然体现了。”还有学生认为,礼貌和情商是一体的,古代的思想应该与现代结合,当一个人拥有情商时,他会更好地表现在礼节上。这些都是学生们进行深入探索后能得出的答案,体现了班会的价值。

(二)鼓励学生解读古典名著

除此之外,主题班会也可以依托经典作品开展,教师带领学生解读经典作品中的优秀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超越时空的文化力量。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著名的《诗经》,解读诗经中的“雅”文化,通过美妙的音乐背景与故事去感受《诗经》中的氛围与美好,体会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甚至还有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诗经》丰富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空间,学习《诗经》能让学生更加熟悉古代人的生活,也更便于学生与古代的优秀思想直接“对话”,逐渐让学生懂得古文化之魅力。

不仅如此,班会主题还可以围绕唐诗三百首、四书五经等展开,让班会活动取得实际效果,通过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创造出更和谐的班级氛围。举办这类班会活动能让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他们真正地行于理,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德育的培养要以文化为依托,只有抓住主题班会的内涵,才能够将这几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从容不迫地生活。

(三)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对于主题班会而言,文化实践活动的构建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要考虑到个人和集体,最好选择需要大家一同去完成的活动。例如,可以举办一次“论语”主题班会活动,安排每人找出论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粘贴在板报上。而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可以孔夫子的画像和古文为背景。这类活动主要以探索孔夫子学问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家国之道为主,以儒家思想为活动主题,因此教师要注重组织有文化氛围、有思想态度的主题班会活动。

四、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主题班会流程

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主题班会流程设计不能照搬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设计,这类主题班会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热情,进行积极主动的实践。因此笔者将主题班会的组织流程总结为以下几步。

第一,召开班委会。为确保主题班会上开展的活动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愿意参与的,教师可以借助班委成员的力量,在班委会上与班委成员一同讨论主题班会的相关事项。首先,班委会上需要明确班会的主题以及选择该主题的原因。如班委会上可确定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理念”为主题,选择这一主题是希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帮助同学们树立正向积极理念,以解决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由此,教师可以确保班会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決切实的问题。其次,教师应与班委成员讨论确定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教师最好提前整理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在班委会上与班委成员讨论,结合班会的主题、目的,共同选择学生们愿意参加的活动形式。最后,班委会上需要确定主题班会的任务安排。涉及实践活动的主题班会,常常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实践调查,教师可以与班委成员一起进行,或者联系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涉及展示、表演、竞赛等活动的主题班会,需要教师与学生一同提前布置场地、整理桌椅,教师可以在班委会上将这类工作的分工安排清楚;涉及绘画、阅读等活动的主题班会,教师也要提前告知学生准备相关材料或者书籍,因此在班委会上,教师可以通知生活、学习委员在班会前一天提醒学生们携带相关用具。

第二,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进行时,教师应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优良的品质。因此,教师在这期间,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发言,对学生的优秀表现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分小组探究的活动,教师要留心观察,不仅要尽量给予每个小组展示的机会,还要帮助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融入小组讨论中。

第三,主题班会的最后,教师应尽可能地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们能够自由讨论,总结收获。对于无法在一节课结束的主题班会,教师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或者将该主题班会划分成两段开展,由此确保班会开展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今天的收获。因为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放入自己的思考框架中,学生才能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内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上,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初中生处于从懵懂走向成熟的阶段,此时的价值观树立非常重要。因此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典范,健康成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代表其有着正确有序的价值观念,作为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班会课这块试验田,完成传统文化的思想传播,从心灵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小苑.浅谈如何在活动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C].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出版者不详],2020:1201-1203.

[2]林榕岚.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弘扬策略探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出版者不详],2019:245-246.

[3]朱鹏圳.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传统文化育人[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出版者不详],2019:449-450.

[4]欧德铭.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语中的渗透研究[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0:19-22.

[5]王夏.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21-23.

[6]杨玲.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美好心灵[C].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出版者不详],2019:383-385.

[7]佚名.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校优质发展[C].江苏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现场观摩研讨会会议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80-84.

[8]宋海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C].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733-734.

[9]郑耀仁.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出版者不详],2019:661-670.

[10]王泽祥.关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看法[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六).[出版者不详],2017:171-173.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传统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应用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巧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