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细胞中微小RNA-155水平

2022-05-18葛琳娜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卡韦乙型肝炎乙肝

葛琳娜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3000)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发病机制和HBV感染密切相关,T细胞免疫应答在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十分重要,特别对于CD_8~+T细胞应答,清除和控制病毒的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肝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肝脏在慢性炎症刺激的作用下,细胞外基质会发生过度沉积,进而形成纤维化,逐渐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起病较为隐匿,并且病程发展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并且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肝癌就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生活品质产生困扰,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一种处于不断地研究当中,以期待寻找出乙肝和肝硬化、肝癌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乙肝患者进行预防和控制,防止其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本次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_4~+和CD_8~+T细胞中微小RNA-155水平进行分析,见下文。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3月~2020年度3月,对两组受检者外周血CD_4~+和CD_8~+T、RNA-155水平实施检测,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感染性、免疫性疾病;2.临床资料不完整。观察组:年龄在21岁-70岁之间,100例平均年龄(46.21±1.21)岁;男70例、女30例;对照组:年龄21岁-70岁之间,100例平均年龄(46.11±1.29)岁;男71例、女29例;基本资料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二)方法

CD_4~+、CD_8~+T、RNA-155水平测定方式:RNA-155水平采用定量PRC方式检测,抽取患者外周血2毫升,使用试剂盒和仪器对RNA-155水平实施检测,CD_4~+、CD_8~+T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施检测,检测结果均重复三次,然后取平均值[2]。

(三)观察指标

两组CD_4~+、CD_8~+T、RNA-155水平、IL-2水平、IL-4水平、IL-10水平比较。

(四)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CD_4~+、CD_8~+T、RNA-155水平

观察组CD_4~+、CD_8~+T、RNA-155水平和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CD_4~+、CD_8~+T、RNA-155水平

(二)对比IL-2水平、IL-4水平、IL-10水平

观察组IL-2水平(31.21±3.19)pg/ml、IL-4水平(52.19±2.61)pg/ml、IL-10水平(167.71±11.31)pg/ml和 对 照 组IL-2水 平(14.61±1.71)pg/ml、IL-4水 平(26.11±2.67)pg/ml、IL-10水 平(84.41±3.21)pg/ml具有差异(P<0.05),见表2所示。

表2 分析IL-2水平、IL-4水平、IL-10水平

三、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一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超过1个月,那么患者的肝脏部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等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厌油、肝区不适以及腹胀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式不当,那么久而久之,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3],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在临床上尚无治愈的方式[4],虽然疾病进程较为缓慢,但是临床的治疗不可松懈。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保肝为主,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等,再加上疾病本身的伤害,加上经济的压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均较为严重,这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治疗起到负面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多发的国家,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数量较大[5],很多患者缺乏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并且对于传播途径等认知薄弱,因此,传播的过程是相对较为容易的。

乙肝属于肝胆系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愈率低,治疗难度较大,并且该病会反反复复地发作,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并且具有高配合度,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无法长期坚持,就会导致疾病严重化发展,形成肝癌等。对于乙肝的治疗,目前以抗病毒、对症支持为主[6],但是这些措施均是延缓病程,而无法彻底治愈。肝硬化的形成,多数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发病率较高,肝功能会受到很大损伤[7]。

目前临床上对于乙肝的治疗多采用药物为主,对患者的乙肝病毒进行消灭,并且做好防控工作,避免传播给其他人,常用的药物涵盖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等,恩替卡韦属于新型核苷类抗病毒药,其在乙肝、肝硬化等治疗过程当中效果显著,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性强,耐药性低,并且能够在磷酸化作用下生成三磷酸盐,对病毒多聚酶的活性及转录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恩替卡韦的半衰期达到15h,药效持久,并且安全性高,起效快,能够抑制HBV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恩替卡韦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建议患者空腹,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及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抗病毒疗效突出,能够大大减轻炎性反应,加速肝组织修复、再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的前提是建立在对乙肝与肝硬化、肝癌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临床还需要对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据相关研究显示[8],原发性肝癌发病和HBV感染之间密切相关,而T细胞免疫应答在临床HBV感染致病机制中十分重要,CD_8+T细胞应答对清除病毒和控制病毒来说较为重要。和急性感染者相比,慢性感染者缺乏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病毒无法清除,从而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形成,过度的非特异性免疫活化,容易导致人体T细胞免疫耗竭,多项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和HBV携带者相比,呈现显著升高趋势,是引起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而细胞中微小RNA-155为免疫调控功能分子,能在多个水平上对免疫应答进行调控,包括T细胞活化和B细胞活化等,研究显示,在活化的CD_8+T细胞中,该项指标水平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研究发现中,活化的CD_8~+T细胞中,RNA-155水平呈现高表达状态、而在效应型T细胞亚群中,RNA-155水平的表达水平与其他亚群相比明显升高[9]。

T淋巴细胞主要介导人体细胞免疫,根据功能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Th1主要分泌TNF、IFN-Y等细胞因子,主要促进人体细胞免疫,但是反应过度容易导致组织损伤,可以称作为促炎性T细胞,而Th2主要分泌IL-10、IL-6、IL-4等细胞因子,能增强人体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Th3能分泌大量的TGF-β,对免疫应答具有负性调节作用,一般以IL-4和IFN-Y反映体内Th2、Th1水平,Th1/Th2之间的平衡,能维持患者正常免疫状态。

除了HBV DNA以及肝功能指标外,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同时也是HBV感染疾病的重要指标,T细胞免疫活化能够对病毒感染产生抑制,但过度活化易导致人体出现肝细胞免疫损伤,引起肝炎以及病情恶化。而CD38分子作为T细胞免疫活化的重要指标,在多数病毒感染中,能够观察到T细胞活化的同时存在CD38分子的高表达情况,比如HBV感染、HIV-1感染等等。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HBV感染者存在RNA-155水平升高情况。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CD_4~+、CD_8~+T、RNA-155水平和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IL-2水平(31.21±3.19)pg/ml、IL-4水平(52.19±2.61)pg/ml、IL-10水 平(167.71±11.31)pg/ml和 对 照组IL-2水 平(14.61±1.71)pg/ml、IL-4水 平(26.11±2.67)pg/ml、IL-10水 平(84.41±3.21)pg/ml具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A-155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和免疫活化呈现正相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卡韦乙型肝炎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
胸腺肽α1提高国产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临床分析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