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对现代博物馆展览发展的影响

2022-05-18刘曼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
关键词:展览数字化技术影响

刘曼曼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博物馆展览而言,传统的展览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的发展历程,对比传统的展览方式和数字化展览方式的不同,从具体的博物馆展览案例中分析其优劣之处,从而得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现代博物馆;展览;影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21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展览的不断完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被数字化技术影响着,数字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并且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于现代博物馆展览而言,传统的展览方式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数字化技术凭借其新颖的展览模式和简便的使用方法,深受大众欢迎,所以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展示技术应用于实体展览,是指在实体展示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内,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幻影成像(Fanta-ViewMagicVision)、投影等展示技术融入实物陈列中,力求传递更加完整的展品信息,激发参观者的参观兴趣。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展示技术还会配合多点触摸、体感动作识别、RFID射频识别、编码识别等交互技术同时应用,以加深参观者的参观体验。①

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展览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点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是以某一具体博物馆为例,提出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的益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数字化应用的热潮,目前此项技术也暴露出了某些弊端,短时间内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并没有很快暴露。以下本文将从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博物馆展览的个例中总结共性,总结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展览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数字化技术对现代博物馆展览发展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研究总结,本文将现代博物馆展览分为三个阶段,即现代博物馆展览的萌芽期、发展期和兴盛期,以下将主要对这三个发展阶段做出详细的划分,并且对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1.1 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发展阶段

据相关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建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展览是博物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此期间,博物馆展览蓬勃发展,以下是对现代博物馆发展阶段的划分。

1.1.1 萌芽期

19世纪末,中国一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由于推行“新政”的需要,把创办博物馆和其他“新政”内容一起宣传。1895年,上海强学会最早提出了办博物馆的主张,为中国博物馆的建立做了舆论准备。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院。他是中国人创办综合性博物馆的开端,在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②。我国博物馆展览由此产生。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灵感源于图书馆的数字化,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时代。

1.1.2 发展期

中国的博物馆数字化始于1998年8月河南博物院成立自己的互联网网站,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开始我国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至此,全国统一性的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使得单体博物馆“各行其是”的局面结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展馆内的辅助信息从刚开始的图片变成了现在的视频、音频、3D模型等,这是博物馆展览方式的一个重大进步且慢慢普及,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也普遍走向大众的视野,并且被广泛接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参观者参观博物馆无法了解文物更多知识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文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向参观者介绍文物背景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文物的内涵。

1.1.3 兴盛期

当代已经进入了“无数字化不展览”的时代,随着2009年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大量的智能软件进入市场,此后手机、电脑、屏幕的使用频率骤增,给无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博物馆工作人员致力于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现代博物馆的展览中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期的传统的展览方式加上现代化的展览方式,使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和博物馆学科融合,在更大发挥博物馆相关职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游览兴趣,实现了创办博物馆最初的目标,数字化技术和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完美结合也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博物馆展览带来了更多可能。

通过上文可知,在现代博物馆展览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数字化技术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究竟数字化技术是怎样推动现代博物馆展览的进步呢?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 数字化技术对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展览形式较为多样,博物馆展览从刚开始的仅有图片展示,到现如今的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展示,每一步都对现代博物馆展览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对于展览主体—文物而言

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对于文物本身而言,不仅可以丰富其内涵,还能完善其信息。

2.1.1 介绍文物背景,丰富文物内涵

通过图片展示文物及相关背景是最基本的展览方式,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时,通常会发现每一个文物下面都会有一张小卡片,上面记录着文物的名称、发掘时间、发掘地点等。有时文物旁边还会展示出各个角度的图片,这是参观者最直接了解该文物的方式,也是现今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展览模式之一,这样既能简单介绍文物的相关背景,又能进一步丰富文物的内涵。最初展览文物的方式是将文物摆放在展柜里,旁边没有任何辅助性的标记,这样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后期工作人员将展览文物的相关信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参观者进行简单介绍,使他们对该文物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今不仅有图片的辅助展览,二维、三维的展览模式也普遍应用于博物馆的展览中,相较于之前的展覽模式,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应用时,能在介绍文物背景的同时将更多的文物信息传递给参观者,更加丰富文物的内涵。但这种展览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可以展览出来的文物非常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物馆展览出的文物相对固定且不易更换相配套的照片等。

2.1.2 复原受损文物,完善文物信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总有一些历史文物或古代遗迹因为种种原因被湮没在历史长河里。我国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自然文物,但是由于自然风化、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原因,以及战争、历史政策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大量的历史文物和重要遗迹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参观者在展厅游览时往往无法看到该文物或遗迹最完善的样子,当然就无法获得最佳参观体验。因此,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怎样对文物或遗迹进行重现,目前成了现代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也便应运而生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复原,给参观者最好的参观体验。

首先,从参观者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复原,还原出某一时期特定文物的原本面貌,来弥补现今“无实物”的缺憾。有的文物仅剩断壁残垣,通过历史文献等的记载还原出其原本的面貌,然后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实物复原。有的文物或遗迹因为当前技术的限制,无法进行完整发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复原,来弥补某一时期的历史缺憾。还有一部分文物由于体积或面积过大,本着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参观者无法对其进行实地参观,这时就可以使用数字化技术对其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复原。在该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动画演示等方式参观到文物的原本面貌,给参观者以最直观的展示方式,增强参观者的参观体验。

其次,对于馆内的文物工作者而言,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博物馆展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国西北大学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系统,这一系统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物③。以兵马俑修复为例,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可以推算出兵马俑原本的状态,进而进行二维建模工作,实现对兵马俑的复原。

最后,数字化复原技术现今主要应用于古建筑的复原中,在该技术的帮助下,一件件气势恢宏的古代遗迹重现在人们眼前,既弥补了历史的空缺,又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热烈讨论的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事件,相关技术人员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了复原,这样既为重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又能给参观者最真实的参观体验,弥补了历史的缺憾。

2.2 对于展览内容而言

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应用中,对于展览内容而言,不仅无形中扩大了文物的展览空间,还更好地服务了参观者。

2.2.1 打破时空限制,扩增展览空间

虽然说图片展示是最常用的展览方式,但如今也有一些更为先进的展览技术让参观者可以更好地游览博物馆。随着视频、3D建模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使参观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360度无死角的文物,来加深对文物的了解,从而在无形中“扩增”了展览的空间。对于“扩增空间”,相关专业人士给的说明是在博物馆展览实体空间的基础上实时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使虚拟空间展示与实体空间展示有机结合与统一,通过使用相关的专业技术使实体空间展示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整理,进而提升博物馆内部整体的参观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参观者体验新时代下数字化信息处理技術所带来的优良参观效果,扩展展示空间,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体会展品蕴含的文化④。

通常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文物会被放置在固定的展柜里,参观者只能看到文物的正面,有许多文物的“巧思”是人们无法通过眼前的文物来想象的,这就需要简单的视频演示或360度无死角的展示,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文物。比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件叫作青釉提梁倒注壶的文物,其造型极为独特,使用方法也极为特殊,单从展柜中的文物来看,参观者只能看到它的出水口,看不到它的入水口,通过讲解才能了解到该壶使用了“连通器内液面等压”的原理,它的入水口是底部的一个梅花形小孔。所以在展览的时候,管理人员将它的使用方法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它的旁边,使参观者更为直观地了解该文物,一目了然。

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将许多无法展示的内容以虚拟的形式呈现在参观者眼前,让人们与古人“隔空对话”,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无形中扩增了文物展览的空间。

2.2.2 运用导览技术,便捷服务参观者

对于初次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而言,人们往往无法准确地找到目标展厅,或无法清楚地了解最佳参观路线,尤其对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而言,工作人员往往无法满足参观者的需求,并且常常会遇到文物讲解员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导览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可移动语音导览器和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便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配备有专门的语音导览器服务处,参观者可以在此处租赁语音导览器,对文物进行参观。当参观者参观文物时,可将文物下方的编码输入到语音导览器中,戴上耳机参观者就会听到对于该文物的讲解,参观者可以详细了解该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文化内涵及主要用途等,进而使参观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文物。但是语音导览器的使用现如今也已暴露出了弊端,比如展柜里文物的更换和导览器语音的更换不及时调整,有时候就出现了编号的讲解和文物本身不匹配的现象,容易给参观者带来误导。

数字化技术在语音导览方面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少的问题,还更加便捷地服务了参观者,进一步突出了博物馆的陈列、教育等职能。

2.3 对于博物馆参观者而言

参观者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更好运用数字化技术,给参观者最佳的观展体验,是当今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2.3.1 “互动”“沉浸”式展览,增强参观体验

“互动”式即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时,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文物进行互动;“沉浸”式即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数字化技术,为参观者打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增强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沉浸式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刚开始仅仅应用于教育之中,人们发现这种方式效果显著,便尝试将其运用到博物馆展览中,旨在打造一个虚拟的“真实环境”,高度还原某一时段的社会环境或某一时期的某件事情,让参观者在参观时投入其中,加深对文物的了解。近年来,“互动”“沉浸”式的展览模式普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赢得了多数人的欢迎。

2.3.2 运用声光电技术,满足参观者的视觉体验需求

在声光电方面,比如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斯洛文尼亚珍宝展”内有一个巧妙的设计,当参观者刚进展厅时,有一个小角落摆放着斯洛文尼亚时期的一支笛子,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巧妙地运用这一空間,将图片、声音等形式恰当地融合在内。在人们进入这一区域时,眼前浮现的是当时的生活环境,在笛子的下面有一个扬声器,参观者按动按钮时,会发出这个笛子的声音,再结合旁边的图片,使参观者沉浸其中。这样做不仅生动地诠释了这件文物,还会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现实感受方面,比如上海有一个网红博物馆—上海地铁博物馆,里面有地铁车站模拟装置、驾驶舱体验驾驶装置,能够通过逼真的体验感感受地铁的实际操作原理。除此之外,展厅还有光点大沙盘线路车站,只需手指触摸,即可浮现整个城市版图的位置及周边信息,大大增强了参观者的游览兴趣。

在互动体验方面,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三展厅,参观者在参观唐文化的时候,展厅上方会播放当时人们养蚕缫丝时的情形,生动还原了当时某一文物的形成过程。有的博物馆还专门设置了互动体验区,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参观者产生密切互动,比如在参观钱币展览时,展厅内会放置一个大型LED屏幕,上面有“钱币连连看”“钱币知多少”等互动游戏,使参观者在参观结束后加深对这一展厅文物的印象。类似这样的展览方式,深受参观者的欢迎。

数字化技术可以高度还原文物当时的环境,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更加生动地诠释文物,打破了以往“冷冰冰”的展示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游览兴趣,进而增强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3 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对于博物馆展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数字化技术也暴露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数字化的热潮中,部分博物馆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渐渐偏离了初衷,一味追求次要方面,进而走向极端。

3.1 数字化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对文物的损害

当博物馆在布展文物时,需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示的文物,文物则不可避免地会被“直接触摸”,比如做三维扫描时,前期准备以及扫描过程中都会和文物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接触。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常常会发现墙上贴着“不要开闪光灯”的提示,在对文物进行拍摄时,虽然使用的是冷光源,但仍然是会给文物带来一些伤害。另外,有时对体型较大的文物进行虚拟建模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破坏文物。

在文物数字化的实际操作环境中,无论是人员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会有意无意给文物带来伤害。从事文物数字化的相关工作人员水平和经历参差不齐,并且他们的知识背景大多和文博方向不一致,虽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但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在自然环境下,很多因素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所以无形中对文物造成了伤害。

3.2 一味追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率,忽视展览本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现如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博物馆为了突出某一文物的某种特征,将视频或者互动体验区过度放大,而文物本身则占地很小,忽视了文物本身的特征,使参观者过度关注“新科技”,从而忽略了文物本身的内涵价值。文物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现今大多数博物馆都在馆内设置有体验区,以此来增强参观者的参观体验,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过度关注体验,无意中会使得博物馆“变味”,让人们误以为参观的是科技馆而不是博物馆,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3.3 过度关注参观者体验感,达不到预期的社会教育目的

博物馆展览由刚开始的仅供皇室参观到现如今的人人均可参观,这是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展览模式也浮现在大众眼前。但是有些博物馆只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了博物馆展览本身的目标和出发点,在布展时忽略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受,一味地追求“炫酷”,这样便完全违背了博物馆建立的初衷。

4 结语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博物馆展览的变革,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方式目前也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它的积极影响大于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支持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也应该积极承认不足,认真解决问题。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现代博物馆展览的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注释

①田星.浅析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以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8):146-147.

②李晓东.文物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③吴祺,鲁东明,袁庆曙.数字化技术辅助博物馆展陈的若干思考[J].东南文化,2009(3):99-104.

④夏义梅,孙广军.博物馆数字化展览设计新构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1):133-135.

猜你喜欢

展览数字化技术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数字化室内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相互渗透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