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14秦小甜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髋部筋膜入院

秦小甜

湖北航天医院麻醉科,湖北孝感 432000

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老年人活动不便、骨质疏松,易受跌倒、撞击等外界暴力因素影响,继而造成髋部骨折,出现髋关节疼痛、下肢活动受限、肢体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临床上常通过内固定手术、关节置换术等方式治疗[3]。 间断性注射镇痛药的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患者持续性镇痛需要。 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能够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可维持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且操作简便、用药剂量小,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4]。 本研究纳入82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 旨在探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于湖北航天医院收治的82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A 组(n=41)与B 组(n=41)。 A 组中,男18 例,女23 例;年龄62~82 岁,平均(71.06±5.28)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6 kg/m2,平均(22.35±1.17)kg/m2。B 组中,男19 例,女22 例;年龄61~82 岁,平均(71.03±5.25)岁;BMI 18~25 kg/m2,平均(22.31±1.12)kg/m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对本研究无异议。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成人髋部骨折指南解读》[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60 岁,入院后拟于48 h 内接受髋部骨折手术;③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可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酗酒、长期服用镇痛药或精神类药物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视听功能障碍者;④对镇痛药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证者。

1.2 方法

A 组采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使患者取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髂筋膜间隙,确定回抽无血后,向髂筋膜间隙注入0.25%盐酸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5B210905)30 ml,观察药物扩散情况,阻滞完成后连接电子镇痛泵持续镇痛,镇痛药物为0.125%盐酸罗哌卡因,7 ml/h,锁定时间15 min。 B 组采用术前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2010421)间断镇痛,当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5分时,给予地佐辛5 mg 肌肉注射,注射间隔控制在6 h 以上。 两组均持续镇痛至术后48 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①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6]对患者入院时、术后24 h 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总分0~30 分,得分与认知功能障碍呈反比。②疼痛程度:采用VAS[7]对患者入院时、术后12 h 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0~10 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③睡眠质量:采用里兹睡眠问卷(Leeds sleep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LSEQ)[7]对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 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4 项因子、10 个条目, 每条目得分1~100 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4 h 认知功能的比较

两组入院时的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的MMSE 评分低于本组入院时, 而A 组术后24 h 的MMSE 评分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4 h 认知功能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4 h 认知功能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术后24 h t 值 P 值A 组B 组41 41 3.753 6.017<0.001<0.001 t 值P 值26.79±2.36 26.83±2.34 0.077 0.939 24.71±2.65 23.18±3.10 2.402 0.019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2 h 疼痛程度的比较

两组入院时的VA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 的VAS 评分低于本组入院时,且A 组术后12 h 的VAS 评分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2 h 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2 h 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术后12 h t 值 P 值A 组B 组41 41 23.156 16.991<0.001<0.001 t 值P 值7.63±1.25 7.61±1.28 0.072 0.943 2.72±0.53 3.87±0.59 9.285<0.001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的比较

A 组术后1 d、术后2 d 的LSEQ 评分低于术前1 d,B 组术后1 d、 术后2 d 的LSEQ 评分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 的LSEQ 评分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术前1 d 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2 d A 组B 组41 41 t 值P 值501.36±97.15 367.93±85.62 6.598<0.001 496.72±110.36a 392.35±106.81a 4.351<0.001 493.53±99.28a 415.64±103.19a 3.483 0.001

3 讨论

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该病病因明确,患者受暴力外伤影响,出现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主要累及股骨中上段,可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9]。髋部骨折所造成的疼痛伴随患者整个病程,需通过镇痛措施来缓解其疼痛感受,若镇痛不当,疼痛伤害性刺激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进而损伤患者大脑,使其出现认知功能改变[10]。

常规镇痛多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患者血药浓度波动较大,难以达成持续性镇痛效果,且该类方式所用镇痛药剂量较大,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1]。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是将局麻药注入髂筋膜与髂肌之间,进而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部位的传导冲动,发挥镇痛作用,该种方式具有操作简便、镇痛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还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12-13]。 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能够帮助麻醉医师更准确地进行穿刺,同时检查药物扩散情况,保障镇痛效果[14-15]。 髋部骨折造成的疼痛感较为强烈,加之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易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反应紊乱、认知功能受损,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进而减轻创伤疼痛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6-17]。 该种镇痛方式所用的局麻药剂量较小,还能够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此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用药安全性[18]。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两组术后24 h 的MMSE 评分低于本组入院时,A 组术后24 h 的MMSE 评分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能够发挥持续镇痛作用,同时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此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乙酰胆碱水平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中,两组术后12 h 的VAS 评分低于本组入院时,A 组术后12 h 的VAS 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能够作用于髋部骨折区域主要支配神经,阻滞其传导冲动,以此减轻患者疼痛。此外,A 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 的LSEQ 评分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能够减轻创伤所致的疼痛,降低其对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效果较好,能够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其疼痛程度,改善围手术期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观察指标均为主观指标,容易造成研究偏倚,在之后的研究中将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髋部筋膜入院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