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口服结合大椎穴放血拔罐护理在白血病患者癌性发热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14赵鑫茹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椎穴白血病体温

李 乐 王 雪 赵鑫茹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血液和介入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每(3~4)/10 万,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其中50 岁以上约占患者总数的90%, 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 致病因素多样,如逆转录病毒等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2]。 患者发病后,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破坏,常伴有贫血、发热和免疫能力低下等临床症状和表现。 另在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受到化疗药物因素的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也可导致患者体温的升高[3]。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将中医方法融入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癌性发热症状,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较为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70 例白血病伴发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5 例)。 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2~65 岁,平均(52.25±7.25)岁。 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27~65 岁,平均(51.87±8.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中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标准,如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伴有贫血、出血和发热等临床表现等;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脾肾阳虚证标准,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便溏等;③适宜采取化疗治疗;④年龄18~65 岁。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②慢性白血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③重度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④精神类疾病患者等。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在化疗后发热和腹泻方面,对照组基于常规护理。 如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先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如用酒精擦拭身体,指导患者多喝水等。 当体温超过38.5℃,视患者精神状态较差,对于精神状态较差的患者,可口服布洛芬(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08,生产批号29171133,),每次1 袋,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口服中药结合大椎穴放血拔罐护理。中药口服护理如下:中药组成包括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白芍、黄芪、半边莲各30 g,何首乌、大青叶、山慈菇、党参各20 g 等。 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2 次服用;大椎穴放血拔罐护理如下:大椎穴酒精常规消毒。取三棱针尺寸为1.6 mm×57 mm 在大椎穴处浅刺。 然后取小号真空拔罐器在出血处进行拔罐及放血护理。20 min 后取下。 用无菌棉球擦拭皮肤血液,碘伏棉签消毒。 每间隔2 d 放血拔罐护理1 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护理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发热症状评分、发热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总满意度。

①患者发热症状评分比较。采用自制的白血病化疗后发热症状评分调查表进行评分[6]。 指标包括发热次数、发热持续时间和精神状态等,每项评分结果为1~3 分,总分3~9 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差。 本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调查发放问卷70 份,回收70 份,回收率为100%。②发热的康复效果比较。效果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有效和无效,其中完全控制为患者护理7 d 后体温恢复正常,停止干预后体温未升高。 部分控制为患者护理7 d 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停止干预后体温略微升高,需继续干预。有效为患者护理干预7 d 内体温有所降低,但未恢复正常温度。无效为患者护理干预后体温无变化,甚至升高[7]。总有效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自制问卷进行调查。 涉及指标包括主动询问病情、巡视频次、巡视时间和尊重患者服务需求等。 评分满分100 分,其中≥90 分,表示非常满意;76~<90 分表示较为满意;60~<76 分表示基本满意;<60 分表示不满意[8]。 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0 份,回收7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发热症状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发热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发热症状评分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发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发热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发热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

2.2 两组患者发热康复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发热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热康复效果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4)/10 万,其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较为多见,患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9]。如在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当受到病毒感染后,内源病毒整合并潜伏在宿主细胞内,在某些理化因素干预下,即被激活表达而诱发白血病。除生物因素外,患者长时间受到X 射线、γ 射线等电离辐射时, 可引起DNA 突变、断裂和重组。 另外化学因素,如与含苯有机溶剂接触等, 或者遗传因素也是白血病的常见病因。患者发病后,肌体随之出现各种炎症,而肌体的防御系统为了抵消炎症的影响,因此常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和表现。另外化疗是白血病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凋亡也可导致患者体温的升高[10]。

对白血病伴体温升高患者, 除物理降温方法外,体温过高患者需口服布洛芬等药物加以干预。布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治疗原理为通过抑制环氧酶的分泌,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以此提高身体的散热过程。 但布洛芬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导致患者胃痛和消化不良等,另长期用药还可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等。 因此需慎重用药。

白血病中医属血症、虚劳和内伤发热等范畴。 如据《理虚元鉴》[11]记载“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由此可见白血病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类。在先天因素方面,患者先天禀赋羸弱,素体虚衰,日久脏腑先天精气虚耗。在后天因素方面,温热毒邪入,若正不胜邪,迫血妄行,进而伤及营阴。在白血病的病机方面,患者多因虚致病、因病致虚、正虚邪盛夹杂。 另中医认为癌症患者阴阳失调、热毒积聚、气滞血瘀、蕴久化火所致。故出现发热症状,久则至元气不足,脾胃虚弱。 因此需从益气养血和甘温除热等角度用药。

本研究用药包括地黄和白花蛇舌草等。如以地黄为例,《珍珠囊》[12]记载其“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本草衍义》[13]有云“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 须地黄……”。 在白花蛇舌草方面,《傣医药》[14]记载其“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由此可见,地黄和白花蛇舌草均具有养气、清热和凉血的功效。 另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地黄可以协调人体的体温中枢,从而起到降温的效果和作用。白花蛇舌草则可有效控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对体温这正常者则无影响。 另外白花蛇舌草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减少肿瘤热的发生及舌草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大椎穴针刺放血,具有清热通阳、疏风解表和均衡阴阳的作用。 结合拔罐护理后,局部刺破的毛细血管在真空负压下,会破开流血,从而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驱毒外泄的功效。 如胡佳娜[15]以55 例肝癌癌性发热患者为对象, 采取大椎穴放血拔罐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44例患者体温下降幅度明显。鉴于以上中医干预白血病及癌性发热的经验,本研究将以上方法融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发热的康复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控制白血病患者癌性发热的症状,效果较为理想,建议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放血拔罐护理的操作较为繁琐, 建议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

猜你喜欢

大椎穴白血病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