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14何兰香季欢欢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血糖统计学糖尿病

毛 芳 何兰香 季欢欢 张 欣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内分泌科,江西九江 332000

2 型糖尿病以血糖异常升高为发病标志,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代谢类疾病。 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发病基础为胰岛素相对缺乏导致的抵抗不足,导致血糖调节功能障碍。 相关研究认为,2 型糖尿病发病与患者个人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有很大的关系[1]。 其危害在于血糖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患者血糖异常升高,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以及对神经、眼等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2 型糖尿病,临床以药物控糖为主,然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难以抑制患者自身的因素对疾病的消极影响。 在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常规的护理措施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对2 型糖尿病缺乏针对性,效果欠佳[2]。 为此,本研究经过深入分析,针对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控制措施,采取了专病一体化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在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1~75 岁,平均(52.3±4.3)岁;病程2~18年,平均(8.6±2.6)年。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2~73 岁,平均(52.8±4.0)岁;病程1~20年,平均(9.3±3.0)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且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6.5%;②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的诊疗标准[3];③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②存在交流障碍或者精神疾病者;③治疗不依从者。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指导其完善各项检查,并遵医嘱为患者测量血糖;根据医嘱,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做好2 型糖尿病的用药指导,根据治疗药物,帮助患者明确用药不良反应,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及血糖测量方法的介绍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叮嘱患者适量运动;叮嘱患者定期复诊。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专病一体化护理。 (1)成立专病一体化护理团队,由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组成。 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本次护理工作的协调、检查及工作内容调整工作。 由护士长带头,全体小组成员根据自身护理经验,结合权威网络文献及研究成果的查询结果,制定2 型糖尿病的专病一体化护理方案,将患者入院至出院作为院内护理部分, 将患者出院后护理作为延续护理的部位,开展一体化护理管理。定期展开交流会,对2 型糖尿病护理经验和不足进行交流,对现有的护理方案进行改进和整合,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科学性和有效性。(2)采取分工合作措施,病区护士长主要负责排班及与医生做好沟通工作,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主管护师则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出现异常情况时,协助责任护士及时解决。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定期查房、进行血糖测量、用药监督及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3)院内护理措施。 ①入院接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做好自我介绍,并通过良好的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开展各项检查工作。 指导患者将检查结果递给医生,接受专业的诊断;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出现负性情绪,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②健康知识介绍。针对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提升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及并发症预防知识的介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控制意识和行为。 ③患者经过积极的诊疗后,对其进行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用药的种类、名称,为其讲解药效,明确用药的频率、时间及定时定量用药的安全性,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血糖仪。 ④做好饮食方面的指导。 针对2 型糖尿病多存在体重超标的情况,要根据其体重指数,为其计算每日热量摄入的最高上限,并教会患者热量的正确计算方法, 保证其能够进行每日热量摄入的自我控制。还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其饮食方案,明确患者饮食种类及饮食禁忌,严格控制饮食中糖分、脂肪及钠盐的摄入。 对于过度肥胖患者,还要与营养师一起,为患者制订减肥食谱,达到良好的体重控制效果。⑤运动指导。 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慢的原因与其少运动有关,因此,在心肺功能监测的前提下,为患者计算每日代谢量。 对于机体代谢不足的患者,除了常规的散步、打太极及爬楼梯运动外,还要通过专业的运动指导,帮助患者提升机体代谢能力。 (4)院外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后,护理小组应与患者保持联系,通过微信群及讲座的方式,传播2 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及运动习惯,保证2 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的FBG、2 h PBG 及HbA1c 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后。②评估患者血脂控制效果,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深圳迈瑞公司,型号:BS-850)检测,检测时间为干预前及干预后。③评估患者疾病认知及满意度。疾病认知及满意度评分均为0~10 分,由本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评估(疾病认知量表信效度为0.77,效度为0.81;满意度量表信效度为0.83,效度为0.79),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疾病认知及满意度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且方差齐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FBG、2 h PBG 及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的比较(±s)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FBG:空腹血糖;2 h PB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

组别 例数 FBG(mmol/L)干预前 干预后2 h PBG(mmol/L)干预前 干预后HbA1c(%)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8.4±1.2 8.3±1.4 0.343 0.733 6.1±1.5a 7.3±1.1a 4.080<0.001 12.4±1.6 12.5±1.3 0.307 0.760 7.2±1.5a 8.4±0.6a 4.698<0.001 12.6±2.5 12.5±3.2 0.156 0.877 5.7±1.2a 6.7±2.1a 2.615 0.01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控制效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均低于本组干预前, 且观察组TC、TG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控制效果的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控制效果的比较(mmol/L,±s)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

组别 例数 TC干预前 干预后TG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3.8±0.9 3.7±0.8 0.525 0.601 2.3±0.6a 2.9±0.5a 4.859<0.001 3.6±1.0 3.5±0.9 0.470 0.640 2.0±0.2a 2.6±0.6a 6.000<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满意度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满意度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0 40 5.0±1.2 4.8±1.4 0.686 0.495 8.5±1.0a 6.8±1.2a 6.883<0.001 9.2±1.0 8.3±1.3 3.471 0.001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尽管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疾病诱因并未消除,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合理,缺乏运动等情况仍然会导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高效的护理干预[5-6]。 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多种类型疾病开展的普适性护理,缺乏对2 型糖尿病的针对性护理,因而效果并不显著[7]。为此,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了专病一体化护理。 通过对2 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充分的了解,在对既往护理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了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以及院外的延续护理等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8]。

本研究首先成立了专病一体化护理小组,通过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及责任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成员献计献策,共同制定了2 型糖尿病专病一体化护理的方案,并将其切实执行。 而通过每个月1 次的质量评估,对护理中先进的经验进行总结,将其继续应用在临床。 通过对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并在临床护理中加以实践,提升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9]。 通过专业的团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的护理方案,可保证护理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护理人员之间能够做到密切配合和沟通,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质量[10]。 而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既能保证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还可保证护理的规范性,保证护理人员都能够提升责任心。

从护理效果来看,观察组干预后的FBG、2 h PBG及HbA1c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TC、TG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晶[11]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专病一体化干预后,患者FBG 以及2 h PBG 等各指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通过专病一体化护理干预,利用疾病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及饮食、生活习惯控制效果,有助于显著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 在专病一体化的护理过程中,针对临床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增强护理干预的效果。包括:患者确诊后,给予2 型糖尿病发病知识、影响因素及并发症、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保证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认知,提升对糖尿病的防治重视度,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2-14]。 通过对患者应用降糖药物的治疗机理及用药时间、剂量、不良反应等的指导,可保证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15]。 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2 型糖尿病的饮食进行重点护理,饮食中糖分、脂肪以及钠盐的摄入,对血糖的影响非常大[16]。 专病一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标、 饮食偏好以及体重等情况综合考量,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17]。 帮助患者了解每日饮食种类以及每日热量的最高摄入量,既可保证良好的营养供应,也可避免饮食引发的血糖波动情况[18]。 针对体重超标患者,还制定了减肥食谱,帮助其有效控制体重,避免对血糖的影响[19]。

综上所述,对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专病一体化护理,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保证患者接受科学、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血糖统计学糖尿病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