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家长听力筛查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

2022-05-14刘远秀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初筛筛查依从性

刘远秀

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抚州 344000

听力筛查是对新生儿进行客观生理学测试,查出可能存在听力障碍的病例,并及时开展听力治疗干预,以尽可能纠正听力障碍,促进患儿语言与认知功能发育, 缩短听力障碍患儿与正常小儿语言发育差距[1-2]。由于部分新生儿家长对于听力筛查认知程度低,加之医疗恐惧、不信任、经济压力等,筛查时未加以重视,甚至出现敷衍、抵触、拒绝行为,筛查依从性较低,增加听力筛查实施难度[3-4]。 因此,加强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思想,改善消极态度,对促进听力筛查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多元化健康教育是利用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等与健康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提高宣教的全面性、针对性,促使受教育者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 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家长的听力筛查认知与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抚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0 名新生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新生儿胎龄>37 周,出生72 h 以上为听力筛查时间;②家长为新生儿母亲,且年龄>18 岁;③新生儿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家长认知、沟通障碍;②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③新生儿合并高胆红素血症;④新生儿先天传染性疾病等。观察组中,年龄21~36 岁,平均(28.42±2.81)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8 名,剖宫产12 名;文化程度:初中/高中11 名,专科23 名,本科及以上16 名。 对照组中,年龄20~37岁,平均(28.45±2.78)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6名,剖宫产14 名;文化程度:初中/高中10 名,专科25名,本科及以上15 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 向家长发放宣传手册,口头讲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相关知识,并细致讲解筛查技术、筛查目的及筛查意义;征得家长同意后发放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向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发复筛单,嘱咐家长按时参加复筛。

观察组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①一对一交流。 与家长进行一对一交流,在口头讲解的基础上利用手机播放关于听力筛查的基础知识小视频与图片(带有文字注释),宣教30 min 后鼓励家长进行提问,耐心解答疑惑。②微信知识推送。建立家长交流群,每日推送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的视频、图文资料等,强调听力筛查对的重要作用,护士在群中负责解答疑惑。 ③筛查期宣教。 筛查前2 h 与家长进行再次沟通,了解其对筛查流程接受程度,同时强调筛查的安全性,告知其不必过于担忧;筛查过程中让家长陪同,直观感受整个过程,在此期间口头讲述筛查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步骤;筛查完成后与家长共同等待结果,然后针对不同测试结果做好解释说明,持续关注后续语言与听力发育;特别对于未通过筛查的家长要密切关注心理反应,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④微信随访。实施微信远程随访教育及跟踪,并微信或短信提醒部分家长复筛时间,反复强调复筛的重要性;对于未按时复筛的家长进行跟踪;向部分复筛查未通过的家长重新发放听力障碍健康手册,告知其早期干预治疗能够帮助患儿获得一定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鼓励其积极配合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具体过程如下具体听力筛查过程如下:出生3~5 d 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GSI-70 号)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 d 采用DPOAE 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广州甘峰听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Audiometer 听力计)联合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 个月内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DPOAE、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声导抗等检查,进行听力学诊断,必要时行颞骨CT(上海束蕴仪器有效公司)及头颅MR(上海牛津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型号X-Pules型)检查,对有遗传性聋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及病因、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6 个月内确诊并实施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均持续观察至复筛完成后,比较两组家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认知掌握程度、态度及行为、依从性及筛查状况。

(1)听力筛查知识认知:干预前及出院时发放自制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调查问卷,包括:听力筛查时间(4 题4 分)、听力筛查方法(4 题4 分)、母孕期导致耳聋原因(2 题2 分),评分越高,知识掌握度越佳。 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0,重测效度为0.867。

(2)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及出院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 包括是否会把听力筛查知识告诉他人,是否会给孩子做听力筛查,是否会建议身边的人去做听力筛查, 是否认为给孩子做听力筛查是重要的,是否认为有必要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是否认为听力筛查结果可信。 选项为是、不是,分别计1 分与0分,得分越高,表示态度与行为越好。 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48,重测效度为0.877,回收率为100%。

(3)听力筛查依从性:护士根据筛查时依从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全程配合为依从;基本配合,但态度敷衍甚至出现抵触行为部分依从;抵触情绪严重,甚至拒绝配合,当场走掉或经多人劝说才可勉强完成测试均为不依从。 总依从率=(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4)听力筛查状况:记录初筛率(参加初筛例数/总例数)、复筛率(参加复筛例数/初筛测试未通过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家长干预前后听力筛查知识认知、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筛查知识认知、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筛查知识认知、 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家长干预前后听力筛查知识认知、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新生儿家长干预前后听力筛查知识认知、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听力筛查认知干预前 出院时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干预前 出院时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3.26±0.47 3.45±0.55 1.857 0.066 9.15±0.38a 7.39±1.10a 10.697<0.001 2.09±0.22 2.13±0.28 0.794 0.429 5.13±0.30a 4.35±0.29a 10.168<0.001

2.2 两组新生儿家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听力筛查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家长听力筛查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初筛率为96.00%(48/50), 对照组初筛率为82.00%(41/50),两组初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观察组复赛筛为100.00%(20/20),对照组复筛率为76.19%(16/21),两组复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8,P=0.064)。

3 讨论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生理缺陷,可影响今后语言能力发育,降低社会适应性,引起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及心理问题[5-6]。 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及时确诊治疗是减轻听力障碍及语言发育损伤的重要途径[7]。 目前临床已形成一套包括初筛、复筛、随访、确诊、干预的规范诊断流程,可较好地筛选出可疑病例[8]。

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听力筛查实施推广难度较大,与家长听力筛查相关认知欠缺、消极筛查态度等有关,加上新生儿检查耐受程度有限,进一步降低家长对各项听力筛查医护指令的依从性,增加筛查难度,临床有必要加强家长关于听力筛查方面知识的健康教育[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听力筛查认知、听力筛查态度及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听力筛查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初筛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用于新生儿家长听力筛查教育中,有效提高家长相关知识认知与筛查依从性。 高妤等[11]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与情绪疏导可提高婴幼儿听力筛查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可促使受教育者树立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相关健康信念[12-13]。多元化健康教育以认知行为、心理学等多种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为教育基础,通过多媒体宣教、图文讲解等方法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听力筛查认知水平,改变错误认知,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各项筛查工作[14]。 与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用视频图文的形式宣教相关知识,可增加知识趣味性,且易于家长掌握,进而增强健康教育效果,全面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提高筛查依从性。多元化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家长认知方面的不足,还重视心理活动对行为的影响,针对问题根源从初始阶段直至后期复筛结束, 全程贯穿健康教育, 并针对不同家长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情绪疏导,有效减少或消除其对于听力筛查的错误认知与消极态度,提高初筛率与复筛率。 反复健康教育还可增加医护人员与家长的接触频率,使得家长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从而较好地配合筛查工作[15]。 本研究中两组复筛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后续应当扩大样本容量,进一步探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综上所述,多元化健康教育可增加新生儿家长听力筛查认知,改善其筛查态度与行为,提高筛查依从性,有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初筛筛查依从性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分析
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与初筛对策
一株不产“透明圈”解磷菌的初筛及其溶磷能力的初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