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05-14郭丽华许小欢赖晨晖梁玉华孟伟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歧菌落母婴

郭丽华 许小欢 赖晨晖 梁玉华 孟伟伟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产科,广东深圳 5181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孕期初次出现一定程度的糖代谢问题,是孕产妇一种独有的疾病[1],发病率高且有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2]。GDM 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会造成孕妇出现代谢功能障碍[4],继而引起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窒息等不良后果[5],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防治。近年来,GDM 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如何早期发现、诊断及预防GDM 的发生,并减少GDM对母婴的损害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GDM 的发病机制不清, 尚无一种可有效预测GDM 母婴结局的参考指标, 因此寻找一种可早期预测GDM 母婴结局的临床指标迫在眉睫。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GDM 的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之一[6]。 基于此,本研究分析GDM 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产检和分娩的100 例GDM 患者作为GDM 组;另选取同期80 例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组孕妇年龄18~40 岁,平均(29.11±5.87)岁;孕龄37~41 周,平均(39.23±0.96)周;产次0~3 次,平均(1.33±0.45)次;糖尿病家族史16 例。 GDM 组孕妇年龄18~40 岁,平均(29.17±5.82)岁;孕龄37~41 周,平均(39.28±0.94)周;产次0~3 次,平均(1.35±0.43)次;糖尿病家族史19 例。两组的年龄、孕龄、产次、糖尿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妊娠结局将GDM 组产妇分为正常分娩组(84 例)与不良妊娠组(16 例)。 正常分娩组孕妇年龄18~39 岁,平均(29.20±5.80)岁;孕龄37~41周,平均(39.30±0.92)周;产次0~3 次,平均(1.37±0.42)次;糖尿病家族史16 例。不良妊娠组孕妇年龄18~40 岁,平均(29.15±5.83)岁;孕龄37~41 周,平均(39.26±0.95)周;产次0~3 次,平均(1.34±0.44)次;糖尿病家族史3 例。 两组的年龄、孕龄、产次、糖尿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无孕前糖尿病、主要脏器疾病、高血压者;②无其他代谢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者;③入组前4 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微生态活菌制剂等、近4 周内无胃肠道疾病者;④18~40 岁,单胎,计划在医院分娩。排除标准:①曾接受不孕治疗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③神志不清、沟通障碍者;④孕期服用抗生素者。

1.2 方法

肠道菌群检测:于孕晚期进行检测,运用粪便微生物DNA 采集保存套装(上海维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inyGene 型),晨起采集粪便标本,置于含有DNA保存液的塑料管内。 0.5 h 内运送回实验室,-80℃冰箱保存,采用培养法进行检测,记录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梭杆菌的菌落数。

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分析:对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并记录, 根据妊娠结局将GDM 组产妇分为正常分娩组与不良妊娠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母婴妊娠结局、正常分娩组与不良妊娠组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①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具体菌落的鉴定方法:肠杆菌采用计算发酵乳糖、染色镜检为G-杆菌的所有菌落;肠球菌采用计数有明显褐色圈、 染色镜检为G-球菌的所有菌落; 双歧菌采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双歧菌检验;乳杆菌采用G+无芽孢杆菌、触酶阴性、APICH50;梭杆菌采用G+芽孢杆菌。 ②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的母婴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不良妊娠指不明原因的异常情况造成的孕期胚胎发育异常, 包括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过期产儿、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 计算公式:不良妊娠发生率=不良妊娠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t 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比较

GDM 组孕妇的肠杆菌、 肠球菌菌落数大于正常妊娠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小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梭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比较(logN/g,±s)

表1 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比较(logN/g,±s)

注 GDM:妊娠期糖尿病

组别 例数 肠杆菌 肠球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 梭杆菌正常妊娠组GDM 组t 值P 值80 100 8.32±0.89 9.64±1.14 8.490<0.001 7.02±0.79 8.40±1.23 8.699<0.001 8.09±0.37 7.41±0.52 9.866<0.001 6.82±0.91 5.39±0.74 11.629<0.001 3.34±1.01 3.38±0.46 0.353 0.362

2.2 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母婴妊娠结局的比较

GDM 组孕妇的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正常妊娠组与GDM 组孕妇母婴妊娠结局的比较[n(%)]

2.3 正常分娩组与不良妊娠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比较

不良妊娠组孕妇的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大于正常分娩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小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梭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正常分娩组与不良妊娠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比较(logN/g,±s)

表3 正常分娩组与不良妊娠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比较(logN/g,±s)

组别 例数 肠杆菌 肠球菌 双歧杆菌 乳杆菌 梭杆菌正常分娩组不良妊娠组t 值P 值84 16 9.25±0.71 10.12±0.83 4.371<0.001 7.98±0.93 9.14±1.12 4.423<0.001 7.60±0.59 6.83±0.48 4.913<0.001 5.72±0.80 5.01±0.66 3.336<0.001 3.35±0.48 3.40±0.45 0.385 0.350

3 讨论

人体肠道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通过肠道上皮屏障作用、免疫进化、营养利用等影响机体健康[7]。有报道指出,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有明显的关联[8]。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GDM 的关系也得到研究学者的认可[9],为预测GDM 母婴结局新指标提供了一种思路、方向[10]。 Crusell 等[11]报道指出,相比于正常血糖的孕妇,GDM 孕妇肠道中多种菌群丰度更高,且其差异常延续到分娩后。 然而,有关该病肠道菌群的变化过程尚不明确[12],较多人认为,细菌脂多糖代谢参加了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受损的过程[13]。

本研究结果显示,GDM 组孕妇的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大于正常妊娠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小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DM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衡。膳食对GDM 肠道菌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遵循饮食建议的GDM患者表现出更好的代谢和炎症模式,并且与高脂饮食相关的拟杆菌数量显著减少, 因此, 临床应加强对GDM 孕妇的膳食指导,以改善其肠道菌群。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GDM 组孕妇的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DM 会对孕妇的分娩结局产负面影响,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升高, 因此及早诊断并治疗GDM非常重要。 对不同母婴分娩结局的肠道菌群比较显示,不良妊娠组孕妇的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大于正常分娩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小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菌群失衡与不良妊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可作为评估GDM 产妇不良母婴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与陈悦群等[14-15]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GDM 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且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 检测GDM 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对临床防治GDM、改善母婴结局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双歧菌落母婴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TTC在菌落总数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长双歧杆菌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基于图像识别的菌落总数智能判定系统研制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菌落总数”详解
北京8 款桶装水因菌落总数超标被下架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