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2022-05-14许柏华袁凤英潘炜洪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证候颗粒常规

许柏华 袁凤英 潘炜洪

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110

急性咳嗽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病因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是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炎症, 也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炎症疾病,细胞因子与炎症因子释放网络失衡在急性咳嗽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和咳嗽等急性症状消失后以顽固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1-2]。 剧烈咳嗽一方面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睡眠,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气道内微环境改变,充血水肿的黏膜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因此当受到外界相关因素影响时可继发细菌感染, 加重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3],因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气道微环境,维持气道正常功能。美敏伪麻溶液是一种复合型中枢性镇咳药物,主要由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组成,右美沙芬不仅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在外周同样也具有镇咳作用;而伪麻黄碱为减充血剂,能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4];氯苯那敏为第一代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和过敏性咳嗽,因此美敏伪麻溶液具有良好的镇咳、减轻鼻塞症状,改善咳嗽的效果,但其毒副作用较高,存在较高的诱发不良反应风险[4]。麻芩消咳颗粒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 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可用于改善由呼吸道疾病导致的咳嗽症状,且有效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5]。本研究选取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80 例急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和分析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80 例急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采用美敏伪麻溶液治疗)及治疗组(n=40,采用美敏伪麻溶液治疗)。 常规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8~73 岁,平均(45.36±5.66)岁;感冒18 例,咽喉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6 例,慢性支气管炎4 例;轻度咳嗽24例,中度咳嗽10 例,重度咳嗽6 例。 治疗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17~74 岁,平均(45.67±5.43)岁;感冒17 例,咽喉炎13 例,急性支气管炎5 例,慢性支气管炎5 例;轻度咳嗽22 例,中度咳嗽12 例,重度咳嗽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东莞东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批准文号:IRB-2020-289),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以急性咳嗽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鼻后滴流感;②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等症状;③经过相关检查未见肺部异常或炎症者;④患者认知功能良好,能够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或障碍者;②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者;④存在严重肺部疾病者;⑤精神及意识异常者;⑥遵医性较差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美敏伪麻溶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505,生产批号:20180236,规格:100 ml/瓶)治疗,3~4 次/d,10 ml/次,治疗1 周。

治疗组患者给予麻芩消咳颗粒(天长亿帆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92,生产批号:20174628,规格:8 g/袋)治疗,3 次/d,8 g/次,治疗1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6]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并计算总有效率。 主要包括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服药后症状改善≥75%;显效:重度或中度咳嗽转为轻度,服药后症状改善50%~<75%;有效:重度咳嗽转为中度或中度咳嗽转为轻度,服药后症状改善25%~<50%;无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无改善,且服药后症状改善<25%。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7]并进行比较,包括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六项, 其中每项评分总分均为4 分,0 分为无症状,1 分为轻度症状,2 分为中度症状,3 分为重度症状,4 分为极重度症状。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周后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并进行比较。

1.3.4 比较两组患者的2 min 内咳嗽次数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周后的2 min 内咳嗽次数,由护理人员计时进行记录。

1.3.5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心悸、头晕头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5.00%)高于常规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等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咳嗽 咳痰 发热 气喘 日间咳嗽 夜间咳嗽常规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治疗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3.26±0.43 2.86±0.39 4.358<0.001 3.46±0.45 2.46±0.35 4.358<0.001 3.24±0.43 2.76±0.38 5.290<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3.25±0.42 1.22±0.23 26.812<0.001 0.105 0.916 22.90<0.001 3.45±0.46 1.14±0.22 28.652<0.001 0.098 0.922 20.194<0.001 3.57±0.46 2.68±0.37 9.535<0.001 3.42±0.45 2.59±0.36 9.109<0.001 3.58±0.46 2.81±0.39 8.075<0.001 3.31±0.44 1.46±0.25 23.120<0.001 0.720 0.474 18.076<0.001 3.58±0.45 1.42±0.25 26.538<0.001 0.098 0.922 17.846<0.001 3.43±0.44 1.35±0.24 26.247<0.001 0.100 0.920 18.126<0.001 3.59±0.45 1.48±0.25 25.923<0.001 0.098 0.922 18.158<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PE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PEF 水平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PEF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s)

注 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流量峰值

组别 FVC(L) FEV1(L) PEF(L/min)常规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治疗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14±0.32 2.61±0.37 6.077<0.001 1.46±0.25 1.84±0.29 6.277<0.001 60.14±7.12 68.77±7.98 5.104<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2.13±0.31 3.43±0.45 15.046<0.001 0.142 0.887 8.902<0.001 1.49±0.24 2.47±0.35 14.605<0.001 0.547 0.586 8.766<0.001 60.16±7.13 80.80±9.19 11.223<0.001 0.013 0.990 6.251<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min 内咳嗽次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 min 内咳嗽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2 min内咳嗽次数少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 min内咳嗽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min 内咳嗽次数的比较(次,±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min 内咳嗽次数的比较(次,±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常规组(n=40)治疗组(n=40)t 值P 值12.52±2.36 12.39±2.34 0.247 0.805 9.13±1.92 6.41±0.75 8.346<0.001 7.068 15.392<0.001<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常规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咳嗽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多见,该病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病情迁延、日久不愈,进一步可发展为慢性咳嗽,且随疾病进展逐渐转变为剧烈咳嗽, 部分咳嗽多在夜间发作,因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对生理造成较大负担, 因此需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缓解咳嗽症状[8-9]。

美敏伪麻溶液是一种由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及氯苯那敏组成的复合型中枢镇咳药,其中伪麻黄碱是减充血剂,而右美沙芬具有良好的非依赖性外周及中枢镇咳作用,作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氯苯那敏则具有显著的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效果,因此美敏伪麻溶液具有良好的止咳效果,并且可通过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来减轻鼻塞症状,进一步促进患者呼吸道通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诱发相关并发症,加重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10-11]。 急性咳嗽在中医疾病范畴中属于“风咳”,多为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 主要由皮毛和口鼻进入肺系, 肺失宣降,造成咳嗽[12]。 俞佳玉等[13]研究发现,应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后可使小鼠咳嗽次数减少, 且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α)含量有效降低,同时还可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

麻芩消咳颗粒在中药方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进行药材加减,主要由麻黄、黄芩、石膏、地龙、桑白皮、金银花、百蕊草、浙贝母、苦杏仁、紫苏子、款冬花、葶苈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麻芩消咳颗粒的治疗效果显著。 有研究发现[15],在急性咳嗽治疗中,采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可使治疗总有效率从56%上升至9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麻芩消咳颗粒中的麻黄与石膏配伍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黄芩清热燥湿,地龙清热平喘,桑白皮化痰止咳,金银花清热解毒,百蕊草清热解暑,浙贝母清热化痰,苦杏仁、紫苏子、款冬花镇咳平喘,葶苈子祛痰平喘,除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有效减轻相关炎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16]。 同时,本研究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等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日间咳嗽及夜间咳嗽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应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缓解相关症状。

麻芩消咳颗粒以麻黄、桑白皮为君药,两药相伍,一宣一泻,相得益彰,共奏宣肺、肃降、止咳、定喘之功;金银花、黄芩、石膏、百蕊草为臣药,诸药相配具有清热泄肺的功效;杏仁、紫苏子、半夏、浙贝母、葶苈子、款冬花、地龙为佐药,联合应用具有化痰浊、降气逆、祛壅塞、畅气道的功效;诸药合用可以有效发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从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17]。 同时本研究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PEF 水平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PEF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应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当气道存在炎症反应时,即可对肺功能造成损伤,而应用麻芩消咳颗粒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相关指标水平,降低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气道良好平喘作用,有效抑制气道免疫-炎症反应, 避免体内炎症反应对肺功能造成损伤。 本研究还观察两组患者的2 min 内咳嗽次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 min 内咳嗽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2 min 内咳嗽次数少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 min 内咳嗽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麻芩消咳颗粒可有效患者咳嗽症状。 麻芩消咳颗粒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因此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同时起到清泄肺热的作用,避免病情反复发作[18]。 本研究还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常规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麻芩消咳颗粒的安全性较高。相较于美敏伪麻溶液,麻芩消咳颗粒主要由多种中草药组成,为非化学成分,因此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及损伤较小,在起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综上所述,应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咳嗽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相关症状消失,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并起到良好的保护肺功能作用,改善肺功能水平,减少患者咳嗽次数,且安全性较高,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 在急性咳嗽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证候颗粒常规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染色石膏颗粒一维压缩破碎与形状演化
颗粒浓度对半计数法颗粒尺寸校准结果的影响
常规之外
破常规 获巧解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