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药安全管理对提高心内科用药安全性的作用*

2022-05-14张海玲李玲何慕涵赵育洁孙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内科用药药品

张海玲,李玲,何慕涵,赵育洁,孙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

心内科患者一般病情比较紧急,病情种类较多且复杂,需要使用的药物种类也较多,容易发生用药差错,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而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1]。根据报道显示[2],心内科出现的差错一般为药品发放错误、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患者不按照医嘱自行进行药物剂量的更换等[2]。因此,对心内科的用药安全进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结合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心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治疗的10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心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依从性良好,能够配合完成该研究;③年龄下限为40岁,上限为90岁。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依从性较差;②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5~86岁,均值(64.73±0.63)岁;病程0.6~9年,均值(4.15±0.36)年;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10例,合并冠心病15例,合并心肌梗死12例;学历:小学20例、高中10例、中专10例、本科10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5~85岁,均值(64.74±0.65)岁;病程0.6~9年,均值(4.17±0.35)年;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11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心肌梗死12例;学历:小学21例、高中9例、中专10例、本科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照。该研究入组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为患者发放药物,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患者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为患者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研究组采用用药安全管理:①强化护士的药物学知识和心内科专业知识培训。医院心内科可以定期组织有关药学知识的知识讲座,通过讲座不断更新护士的药学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主动学习心内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心内科的注意事项,了解心内科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提高自身用药安全意识,增强自身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遵循用药安全法则[4]。②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知识的讲解和教育。由于患者的学历水平不同,对于心内科药物的了解较少,护士在为患者发放药物时要对患者讲解药物安全使用的重要性,不按照医嘱要求的剂量服药的弊端及危害,使用药物的原则、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明白安全用药和遵守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不得在医生未允许的前提下自行更改药物的剂量,提高患者的用药配合度和依从性[5]。③重视药品分类管理。护士在为患者发放药品时要按照患者的床号进行药物的摆放,对于经常使用的药物要放在外侧最醒目的地方,方便取放,对于不会经常用到的药品也要经常检查其保质期,防止其过期使用。对于特殊的药品,如精神类、毒麻类等药品要做好记录。对于需要特殊存放的药物,要注意存放的温度和湿度。对于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要放在棕色瓶子中,注意干燥、通风。④做好药品发放和监督患者进行服用的制度标准。护士在进行药品发放时要注意核对药品和患者相对应,对于需要餐前或者餐后进行服用的药品,护士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为患者发放药品并需要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服用药品,防止患者少服或者多服,或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服用。对于患者需要注射的药品,心内科应该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精准注射,注射时要注意注射的剂量、药品的浓度、注射速度等,要准确按照医嘱上的说明进行操作。另外,心内科护士长要合理地进行排班,注意护士工作的时间,避免护士由于工作劳累出现发药错误的现象。⑤密切注意患者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进行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用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识别药物、用药方法、用药时间、配合用药)、护理效果(用药差错率、护理纠纷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满意为患者对于护士的护理评分下限为80分,上限为100分,一般为患者对于护士的护理评分下限为60分,上限为79分,不满意为患者对于护士的护理评分下限为0分,上限为59分[6]。

1.4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的统计以SPSS 21.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若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则以(±s)表示,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识别药物、用药方法、用药时间、配合用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用药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用药安全管理与用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心内科又被称为心血管内科,一般治疗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心内科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紧急,且患者所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复杂,因此需要进行安全用药护理[7]。研究组在识别药物、用药方法、用药时间、配合用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用药安全管理通过开展用药知识培训,加强患者的用药安全宣教,建立规范化的用药安全制度规范用药流程,做好药物分类与标识,强化心内科用药的安全管理,可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患者的准确、及时服药得到保障,进而提高了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能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配合度更好,用药安全管理更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8]。

3.2 用药安全管理的效果

另有研究发现[9],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可有效减少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研究组用药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少于对照组,且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王伟[10]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用药安全管理中通过护士对于患者的用药管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护患矛盾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患者满意度较高。

3.3 护理安全用药的实际意义

心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紧急,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若药物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护患矛盾冲突增加,一方面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另一方面对护士和医院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常规用药安全的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管理,使护理的程序更加细化,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强化护士的药学知识和心内科专业知识培训,可以增强护士对于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其次,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知识的讲解和教育[11],可以使患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使用原理、成分结构、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等,可以增加患者的配合度,患者依从性更好。再次,重视药品分类管理,对于药品进行分类,规范药品的摆放、储藏、温度、有效期等方面可以减少药品发放失误率,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满意度更高。此外,做好药品发放和监督患者进行服用的制度标准,护士对于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用法用量进行监督,可以使患者按照医嘱正确服用药物,避免出现患者自行更改剂量或者服用时间错误现象。最后,密切注意患者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可能由于身体原因会出现不良反应,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实施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

3.4 结论和不足

用药安全指导患者用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用药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少,护理满意度高。但本研究中的例数较少,使研究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扩大研究的范围及所选研究对象的数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心内科用药药品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