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住院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2022-05-14张素玲马涛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抗菌骨科住院

张素玲,马涛

(1.长垣市人民医院感控科,河南 长垣 45340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 卫辉 453003)

近年来,骨科住院患者逐渐增多[1]。在住院期间骨科患者的用药种类较多,一般包括镇痛药物、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等。但在用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发应,如发热、皮疹、寒颤、恶心呕吐等[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10例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骨科患者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0.43±0.74)岁;住院时间1~18 d,平均住院时间(9.31±0.16)d;学历: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7例、大专及本科10例、研究生8例。纳入标准:符合骨科住院的标准[3]。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该研究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患者对于本研究已经知晓并同意参与。

1.2 方法

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学历、骨科常用药物、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发骨科患者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

引起骨科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中,静脉用抗菌药物26例,占比47.27%;静脉用中药制剂17例,占比30.91%;静脉用镇痛药物10例,占比18.18%,见表1。

表1 引发骨科患者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

2.2 不同年龄段骨科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骨科住院患者中有55例患者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将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包括21~40岁、41~60岁和61~82岁,其中21~40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男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骨科住院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2.3 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

患者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在附件和皮肤方面占比较大,且高于其他的累及器官和系统,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骨科住院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引起骨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药物中,静脉用抗菌药物26例,占比47.27%,静脉用中药制剂17例,占比30.91%,静脉用镇痛药物10例,占比18.18%,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前提下,应将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4]。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居首位,这与骨科手术患者广泛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有关,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5]。中药制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居第2位,这是因为对骨科住院患者应用了大量的活血化瘀、消肿镇痛及促进骨愈合的中成药。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因此,在配制使用中药注射剂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细致观察药物有效期及质量,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表现[6]。

此外,本研究中骨科住院患者中有55例患者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21~40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男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于女性(P<0.05),提示骨科护士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21~40岁男性患者,并且重视骨科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和预防[7]。患者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在附件和皮肤方面占比较大,且高于其他的累及器官和系统(P<0.05)。皮肤及附件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多见,表现为皮疹、瘙痒、斑丘疹、水疱疹、皮炎、过敏样反应等[8]。

3.2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减少药物对机体造成损害,可施以措施进行预防: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防止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现象;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要耐心倾听,发现患者有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或体征时,必须及时停药或者改换其他类型药物,给予对症处理[9,10]。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如下:①立即停止使用过敏药物,改用其他类型药物,部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可根据病情停用所有药物,给予对症治疗[11]。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多喝水,口服维生素饮料,温水清洁皮肤等,对于寒战发热的患者做好保暖及物理降温措施[12]。③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进展,及时调整对症用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④医护人员除了完善相关病例资料,还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可以在就诊时注意提醒医生,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3 结论和不足

骨科医生应该重点关注21~40岁男性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同时要重视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对于器官的损害。但是本文中并未对骨科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进行研究,在今后会加大对于骨科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进行探讨,为临床骨科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抗菌骨科住院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