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史铁生

2022-05-13张春波四川广汉

审计月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史铁生素描江南

◆张春波/四川广汉

现实生活的残酷或许会一步步熄灭你燃烧的激情与梦想,当觉得自己迷茫、失落、无奈的时候,不妨读读史铁生的作品。这些作品伴你走过人生的黯淡,寻找光明和希望的彼岸。

史铁生,首先是一个病人,然后才是一位作家,正如他自言:“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作为病人,史铁生像铁一样刚强。21岁时,他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但是为了生活,摇着轮椅进了工厂并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后来,因患肾病,不得不停止工作回家休养,于是“写作为生是一件被逼无奈的事”,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命运多舛,史铁生的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定期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面对越来越少的写作时间,只好在《病隙碎笔》中审视人生、命运、爱情、疾病、信仰、健康……

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史铁生很认同“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一种是悲惨的生活,一种叫非常悲惨的生活”的说法。只是不知,残疾加重疾该算哪一种生活。反正史铁生很豁达,“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况且“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史铁生的作品是纯洁的文学,他的文字洗礼着自己,也感染着别人。余华曾说,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人,写作只是吐心声,从不附带任何世俗的功利。读史铁生的作品,就是在一次次思考生命,“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顽强地活着,就是要用自己的文字来证明生存的意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坦然面对生活、面对生死,换另一种心态看不幸,一切苦难都会远逝。

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母亲常对脾气暴躁的儿子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而母亲更是他心中永远的地坛。铁汉也有柔情时,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有过自责:“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其实,当读懂了母亲,史铁生也就感受到了那份默默的爱:“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史铁生朴素真切的字句里发散着母爱的光辉。然而,那个在地坛里流连的铁生已经和妈妈在天堂相聚,把仁爱的文字留存人间。

2010年的那个岁末,在距新年钟声敲响大概还有20个小时之际,走向生命尽头的史铁生将自己的肝脏作为新年礼物捐献给一位等待肝移植手术的病人,向死而生。史铁生,铁汉一生!

阅读史铁生,那些洗尽铅华的文字,让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命运,休论公道!活着,仅仅是不甘心而已。

新书 推介Xinshutuijie

《江南素描》

作者:王慧骐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散文家、报刊编辑、出版人王慧骐新著《江南素描》,用103篇精短活泼、清新隽永的散文、随笔,描摹了散发着人生况味的江南风情,折射出五彩斑斓又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民以食为天”,从第一辑首篇《忙年》到全书的终结篇《我与烟酒茶》,专谈食事近20篇。作者笔下的江南味道,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镇、宁出发,遍及苏、锡、常,远至浙、赣、皖,真可谓尽精微、致广大。《江南素描》所状写的不只是江南的美味,作者着笔更多的是亲情、友情、乡情,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社会光影与沧桑之变。《旧物记杂》中的“一根皮带”,牵出年少时的辛酸回忆:为给“牛棚”里接受改造的爸爸送一根皮带,无钱买长途汽车票的兄弟两人,徒步清早出扬州城,沿着公交站牌行走四五十华里,天黑才赶到妈妈任教的远郊小镇。在《最后的泪珠》《由戴口罩忆及先父二三事》《雪落夜归人》《题一张旧照》等篇章中,作者不动声色地刻画了他的双亲。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江南素描》还把广阔视野投向大江南北、岁月人生。《郭亮村巧遇申壮士》中开凿南太行山“天梯”的当代愚公申春福,《沙家浜人家》里颇具“阿庆嫂”气质的小饭店老板娘陆大姐,《温州,那日大雨如注》中开电动三轮的残疾司机……这些象征着“诗意”内涵的“真、善、美”都被作者阐释得本色、非凡、厚重。在时间的维度里,每个生命自带与生俱来的苦难底色、诗与远方。细读《江南素描》,平民意识、平时情调、平实笔墨、平远意境诉诸笔端、跃然纸上。全书表面的平淡平和之下充盈着浓烈情感,出于对艰难的理解和体恤,作者的思绪中常常洋溢着激越、激昂。卡夫卡说“写作乃祈祷的一种方式”,因为《江南素描》,江南好风景变得可以记忆。■ (胜寒)

猜你喜欢

史铁生素描江南
武汉素描
素描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