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13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评分

王 鑫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辽宁沈阳 11003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发病持续的时间和频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性[1]。病程的进展会给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如生活质量的降低、心理压力的增大、负面情绪的增多等。药物治疗虽可短期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疾病所带来的其他影响会降低患者与临床治疗、护理的良好配合,进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1~74 岁,平均(57.45±5.24)岁;病程1~5年,平均(3.32±0.48)年。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2~72 岁,平均(56.76±5.08)岁;病程1~6年,平均(3.48±0.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年龄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并结合心电图、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②有各种神经系统性疾病,认知功能不全,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③患者的部分临床资料缺失,不符合本研究标准[3]。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各项相关检查、各项评估表的评分,病房管理、用药、饮食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定期举办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普及该病发病机制、特点、诱因、治疗措施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逐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消除、缓解其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心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不利于临床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此时相关专业护理人员要落实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4],掌握其具体病史,客观评估其治疗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问题予以正确疏导。构建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以患者的心理出发,切身体会和探索出现不良心理的各种可能因素,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配合度,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展开[5]。

两组患者均护理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和护理3 个月后比较以下指标:①生活质量评分。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6]统计,SAQ共19个项目,分为5 大项: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对各项目进行评分,再将实际得分转化成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病情改善情况越好。②护理总满意度。护理总满意度以实施护理后的整体护理效果来进行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操作技术、健康教育等10 个小项,满分100 分,非常满意:80~100 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 分,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50 50 75.60±7.39 76.72±8.48 0.058 0.942 91.51±3.90 80.64±8.32 4.142 0.001 6.020 2.825<0.001 0.003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例)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都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因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该疼痛可放射至胃部、手臂、颈部及背部等部位,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还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8-12]。老年人身体的耐受性、适应能力较差,情绪波动、饱餐、季节更替及剧烈运动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或加重[13]。对疾病认知的不足、就医及治疗不及时和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多种并发症的较早出现,使得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4]。复杂多变的病情、较长的病程可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配合[15]。此类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有必要探究其他更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既能够提高患者的知识了解度、治疗护理依从性,也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生活习惯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选取适合自身的治疗护理方案,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16-17];另一方面还可帮助患者认识并及时纠正自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行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降低护理工作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18]。观察组患者同时结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达到消除或者缓解患者对疾病恐惧、焦虑及悲观等不良情绪的目的。专业的心理护理还可以适当调节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改善植物神经的兴奋性,显著提升内脏和自身机体功能[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绞痛冠心病评分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心绞痛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