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喘证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

2022-05-13吕碧影李海娜钟金容余洁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耳穴证候依从性

吕碧影 李海娜 钟金容 余洁明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内一科,广东云浮 527300

喘证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喘证发病除以肺系疾病相关外,多个脏器功能失调同样会影响肺功能所致[1]。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工业化高速发展和空气污染,喘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难题。喘证患者病情易反复,久治不愈,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常伴担忧、焦虑、忧伤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2]。近年来,临床中针对该疾病采用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吸氧、吸痰、排痰、饮食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及中医护理技术,如艾灸、穴位敷贴、穴位按摩等为主,虽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具有需长时间护理、流程复杂及患者依从性等限制,所以找到高效的护理干预手段促进患者症状改善至关重要[3]。耳穴压豆是基于耳针疗法上新兴的中医护理技术,其在调节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和改善负面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为提高治疗喘证制订最佳护理方案建立基础[4]。中医辨证施护是立论于中医整体观基础下实现辨证施护,综合评估辨别疾病发生诱因、病变位置、证候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内科、骨科、慢性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5]。但目前,国内鲜见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在喘证患者症状改善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内一科收治的80 例喘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喘证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内一科收治的80 例喘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1例;年龄40~78 岁,平均(64.92±3.21)岁;病程1~7年,平均(4.61±0.69)年。研究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龄39~77 岁,平均(65.82±3.32)岁;病程1~7年,平均(4.59±0.7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全部受试者均为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6]中喘证诊断标准;②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后均为Ⅱ~Ⅲ级;③患者胸部叩诊伴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干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降低,伴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④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①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疾病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④耳部有炎症、皮肤病或耳穴压豆不适或拒绝者。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吸氧、吸痰、排痰、饮食及生活方面的护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耳穴压豆,具体如下:参考《耳穴压豆疗法》[7]中喘证症状选择肺、脾、神门、交感、内分泌、脑点穴、支气管、皮质下等穴位进行操作,首先采用探针刺激确定选择穴位的敏感点,并给予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选择面积为1.6 cm2的胶布,把王不留行籽粘在胶布上对准敏感点贴于耳穴,通过拇指与食指由轻到重按摩,伴酸、麻、胀、痛为得气,以患者可承受程度为主,每天按压3~5 次,每次3~5 min,每天更换1 次,3 d 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中医辨证施护,具体如下。①外寒内饮证:护理要点应宣肺散寒,日常做好保暖工作,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配合生姜、胡椒等辛温性调味品,加快寒气外出;重视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液的颜色及呼吸频率、节律、深浅改变,有明显伴恶寒发热症状时,需卧床休息,同时可配合生姜、红枣、红糖等;对体弱、气虚患者日常可配合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锻炼,利于呼吸肌群放松,调节气促;②风热犯肺证:护理要点为宣肺泄热,尽量避免寒冷空气入侵体内,饮食方面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有明显高热症状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日常可配合金银花、芦根等制作为茶水饮;此外还可采用泻法对大椎、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③痰浊壅肺证:护理要点在控制痰量,需定期辅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还可指导患者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使膈肌放松身体前倾,再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饮食方面以清爽小菜为主,防止过度油腻而加快运化,助湿成痰;④肺气郁闭证:护理要点为开郁宣肺,日常可配合疏肝解郁理气的茶水,然后护理人员安抚患者的焦躁情绪,关心患者,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饮食方面则配合杏仁粥等降气食物;⑤痰热壅肺证:护理要点以排痰为主,因日常时患者伴黄痰或白黏痰较多,表明机体为热象表现,所以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方式辅助痰液排除,在饮食方面应当多食用百合、白果、木耳、山药、枇杷等等清热化痰润肺;⑥水气凌心证:护理要点为保脾肺之气,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健脾,少次多餐为主,避免过饱而侵害脾气,并且护理人员及家属应积极开导患者,防治因病情影响而加剧患者忧思而伤害脾,并且告知家属日常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提高患者对配合疾病治疗的信心;⑦痰热蒙窍证:护理要点为个体化护理,因该证患者伴烦躁、嗜睡、昏迷、痰声漉漉者,所以需配合患者情况来针对性护理,该证型患者因病情严重危急,需长期卧床休息,体位辅助为半卧位,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痰,已处于呼吸困难或昏迷状态下,可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⑧喘脱证:喘脱病情严重时,及时抢救回阳,在病情平稳后重视膳食护理,选择热量、维生素、蛋白质高的食物,日常多配合深长呼吸、练习气归丹田意念,避免体劳、心劳。

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可出院时评估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护理总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护理依从性。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对两组患者喘证气短喘促、咳嗽痰多、哮喘痰鸣、苔白滑、脉弦紧等的中医证候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无: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②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器(型号:Spiro USB,Care Fusion U.K.232 Ltd.)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ratioofforced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③护理总满意度:采取医院自行建立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是根据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仪表、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性、护理专业知识储备能力以及护理实际操作水平进行评估。非常满意是指护理人员态度亲切,衣着得体,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完整,能够及时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问,护理实际操作水平十分专业,能够对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满意是指护理人员态度良好,仪表良好,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一般,但也能够及时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问,护理实际操作水平良好,能够对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调整;不满意是指护理人员态度一般,偶出现不满,仪表一般,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佳,不能够及时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问,护理实际操作水平一般,不能够考虑患者的临床感受。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例数×100%。本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经信效度检验,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8,分半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7,各分量Cronbach's α 系数0.701~0.852,提示本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与分量内部具备一致性。④住院时间及依从性:其中依从性采用依从性量表(adherence rating score,ARS)评分[9]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估,该量表总

共有7 个条目,单个条目评分范围0~2 分,设定ARS得分≥4 分为不依从,ARS 得分<4 分为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气短喘促、咳嗽痰多、哮喘痰鸣、苔白滑、脉弦紧等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气短喘促、咳嗽痰多、哮喘痰鸣、苔白滑、脉弦紧等证候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气短喘促、咳嗽痰多、哮喘痰鸣、苔白滑、脉弦紧等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s)

组别气短喘促 咳嗽痰多 哮喘痰鸣 苔白滑脉弦紧对照组(n=40)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研究组(n=40)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4.79±1.18 2.20±1.07 10.284<0.001 4.01±1.23 2.19±1.14 6.864<0.001 3.98±1.12 1.76±1.07 9.064<0.001 4.32±1.27 1.55±0.93 0.754<0.001 4.25±1.12 1.32±0.91 12.841<0.001 t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P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t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P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4.67±1.21 1.37±1.02 13.188<0.001 0.449 0.655 3.551<0.001 3.97±1.28 1.34±1.10 9.855<0.001 0.144 0.887 3.394 0.001 4.06±1.16 1.12±1.02 12.038<0.001 0.314 0.756 2.738 0.008 4.27±1.32 0.98±0.98 12.656<0.001 0.172 0.863 2.668 0.009 4.30±1.07 0.87±0.85 15.875<0.001 0.204 0.839 2.285 0.02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 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43±2.14)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52±1.87)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27,P<0.05)。

研究组患者的依从占比为85.00%(34/40),对照组患者的依从占比为60.00%(24/4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7,P=0.012)。

3 讨论

喘证是常由肺气上逆所致,因肺主气,朝百脉,肺的经脉手太阴经,起始于中焦胃脘部向下行,易受外邪入侵,且“肺为娇脏”,易受寒热燥湿所影响,一旦病邪入侵易犯肺,故常见症状即为咳喘[10]。在《黄帝内经素问》[11]中指出“肺为咳”,咳喘与肺密切相关,但并非仅因肺所致,咳喘为肺的首先表现出的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仍可经脉络传入肺而诱发咳喘。该疾病在全球范围中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西医药物干预常因患者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以及患者精神压力较大等存在局限性,故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手段结合干预,所以本研究采用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喘证患者。

祖国医学认为,耳廓外连躯体内连脏腑,脏腑经络与穴位密切相关。耳上分布了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穴位,故机体发生疾病耳廓上的有关穴位会出现压痛点、敏感点,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12-13]。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兴起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无痛苦、操作便捷、无毒副作用、对疾病具有持久的疗效等优势,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气短喘促、咳嗽痰多、哮喘痰鸣、苔白滑、脉弦紧等证候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气短喘促、咳嗽痰多、哮喘痰鸣、苔白滑、脉弦紧等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视乎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祖国医学中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学说,而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通过辨证施护理论据患者不同临床证候及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14-15]。本研究的耳穴压豆选取了肺、脾、神门、交感、内分泌、脑点穴、支气管、皮质下等穴位,可调节肺、脾脏功能的同时,改善呼吸系统喘证,平稳情志,结合中医辨证施护针对性护理,共奏改善喘证症状之效。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 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可改善肺功能。耳穴压豆法所刺激的肺、脾穴具有宣肺健脾,益气助正,和胃通络,止咳平喘之效,而喘证发病无论是因肺所致,还是因脏腑影响肺所致,上述穴位刺激均符合喘证发病经络理论,故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同时,中医辨证施护时针对患者不同中医疾病证型给予适宜方案,其中还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锻炼,利于呼吸肌群放松,缓解肺功能[16-19]。邱学英[20]同样报道,中医辨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依从性,减少护患间纠纷。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可改善喘证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其一是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结果待进一步扩大样本联合多中心验证;其二因患者症状改善后已满足出院指征,为中医辨证施护的延续性护理,患者的长期护理效果待后续追踪。

猜你喜欢

耳穴证候依从性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