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22-05-13何平平李俊宜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条目维度资料

彭 婷 何平平 雷 琼 李俊宜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护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简称冠心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2]。然而,PCI 手术相关的风险和潜在并发症(如出血、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血管并发症等)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术后焦虑和抑郁[3]。PCI 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难以缓解且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疾病管理等,甚至增加死亡风险[4]。希望是一种强大的适应机制,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困难情境时采取的行为策略,希望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处理问题的方式[5-6]。本研究主要探讨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为提高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至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0 例PCI 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7],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 术的患者;②18 岁≤年龄≤80 岁;③近6 个月内没有遭受过其他重大创伤性事件,如丧偶、车祸等。排除标准:①急诊PCI 术者;②肝、肾、脑等严重器官疾病或肿瘤者;③精神、人格和意识障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④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

正式调查前,所有研究人员接受统一培训,规范数据收集方法。正式调查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问卷填写完毕,研究人员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0 份,有效回收率为93.30%。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共19 个条目,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疾病相关资料:吸烟史、饮酒史、冠脉造影诊断报告、放置支架个数等。②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采用由Herth 等编制,经赵海平教授等[8]翻译的Herth 希望量表,包括3 个维度: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的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共12 个条目。总分为12~48 分,低、中、高等希望水平分别为12~23 分、24~35 分、36~48 分,得分越高,表明被测试者的希望水平越高,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92,Cronbach's a 系数为0.85[8]。③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采用华裔教授Zung[9]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a=0.91。共20 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粗分,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分,标准分>50 分为有焦虑存在,得分越高,焦虑越明显。其中,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 分;重度焦虑:≥70 分[9]。④Zung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采用由华裔教授Zung[10]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0.73,结构效度为0.92。共20 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粗分,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分,标准分>50 分为有抑郁症状,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其中,轻度抑郁:50~59 分;中度抑郁:60~69 分;重度抑郁:≥70 分[10]。⑤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釆用由Fenfel H 等编制,经沈晓红等[11]修订的医学应对问卷,共20 个条目,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 个维度,采用1~4 级评分,各维度单独计分,总分20~80 分。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69、0.60、0.76,重测信度为0.64、0.85、0.67。某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被测试者越倾向于采取该种应对方式[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I 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

140 例PCI 术后患者中,年龄32~79 岁,平均(61.62±9.06)岁;男性105 例(75%),女性35 例(25%),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PCI 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现状

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29.96±2.06)分,处于中等水平[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的态度得分最低,为(9.51±0.94)分,采取积极的行动得分为(10.09±0.70)分,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得分最高,为(10.36±0.95)分。

2.3 PCI 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

PCI 术后患者焦虑得分为(55.38±8.29)分,抑郁得分为(53.63±7.01)分,均处于轻度水平。

2.4 PCI 术后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PCI 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最高,为(18.89±1.24)分,“屈服”应对方式得分最低,为(11.21±1.51)分,“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为(14.10±1.28)分,患者倾向于采取“回避”应对方式。

2.5 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将希望水平得分与“焦虑”“抑郁”“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希望水平总分与焦虑(P<0.01)、抑郁(P<0.01)、“回避”应对方式(P<0.05)、“屈服”应对方式(P<0.01)均呈负相关,与“面对”应对方式成正相关(P<0.05)(表2)。

表2 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r)

3 讨论

希望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重建信念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可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悲伤和压力,有助于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12-15]。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29.96±2.06)分,处于中等水平,与邹宝林等[16]研究结果一致,低于肝癌初诊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得分(37.16±3.39)分[17],这说明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低于肝癌初诊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其总体希望水平有待提高。PCI 术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导致患者希望水平降低,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18-19]。医务人员应关注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通过加强心理支持,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希望水平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预测因素,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内心的希望感受有着紧密联系,在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方面,更高的希望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r=-0.387,P<0.01)、抑郁(r=-0.416,P<0.01)成负相关,与张文书等[22]、朱丽华等[23]、马杰[24]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希望水平与心理因素相关,希望水平越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越少。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恢复过程。为减轻PCI 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希望水平,医务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仔细、全面了解患者情绪,释放患者心理压力,调动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②指导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负面情绪,如分散注意力、冥想、放松、深呼吸等。③促进患者与家属、朋友之间的有效沟通,尽可能陪伴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④加强专业技能的运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血管损伤、术后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希望水平会影响患者面临问题的应对方式,高希望水平则倾向于面对等积极应对,低希望水平则倾向于回避等消极应对[25]。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消极无效的应对方式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症状[26]。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PCI 术后患者倾向于采取“回避”应对方式,希望水平与“回避”应对方式(r=-0.168,P<0.05)、“屈服”应对方式(r=-0.339,P<0.01)均呈负相关,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79,P<0.05),与杨晓丽[19]、张爱英等[27]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由于强烈的手术应激和术后生活质量暂时下降,造成患者心理状态失衡,为暂时缓解心理压力,患者往往会采取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但长期如此,会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医务人员和家属应关注PCI 术后患者的应对方式,增强其运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能力,及时缓解疾病应激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避免发生与患者有关的负面事件,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②主动关心帮助患者,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分析积极和消极应对的利弊,建立乐观面对、寻求支持的积极应对方式策略。③指导患者有效运用应对技巧,增加积极体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PCI 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中等,焦虑抑郁程度较轻,倾向于采取“回避”应对方式。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方位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心理状态等情况,主动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积极开展双心医学治疗,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帮助患者建立强大的信念,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正确面对疾病,有效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条目维度资料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人生三维度
资料哪去了/等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