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重症监护联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救治模式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2-05-13张金石李意华曾海兰唐知己杨瑞金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脑电难治性插管

张金石 李意华 曾海兰 骆 飞 唐知己 杨瑞金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

癫痫是一种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患者的发作形式不一,会突然间毫无缘由地发作,可表现为抽搐、痉挛、昏厥、两眼发直、凝视等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征。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当足够剂量的一线抗癫痫持续状态药物治疗后,仍无法终止惊厥发作、脑电图痫性放电的疾病类型。神经重症监护干预措施多用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治疗,但是持续性癫痫发作,往往带来不可估量的脑组织损害[1]。如何及时有效地评估脑功能障碍,显得尤为必要。长程数字脑电监测能够实时记录患者脑电活动信号,及时有效地评估患者脑细胞的功能情况[2]。如何提高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预后,是本研究的目的。因此,本研究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 收治的78 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神经重症监护联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救治模式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 收治的78 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39 例)和研究组(39 例)。参照组中,男20 例,女19 例;年龄37~66 岁,平均(48.11±3.18)岁;病程15~90 d,平均(35.05±3.18)d。研究组中,男19例,女20 例;年龄38~67 岁,平均(48.08±3.22)岁;病程15~88 d,平均(35.12±3.08)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成人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年龄2~80 岁;③患者均在赣州市人民医院NICU 内行持续动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④患者依从性强,愿意接受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重症监护干预,具体内容: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呼吸功能监测与保护,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③循环功能监测与保护,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④肝功能监测与保护;⑤胃肠功能监测与保护,必要时使用鼻饲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⑥骨髓功能监测与保护,用药期间必须监测周围血象,必要时药物减量或更换药物;⑦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血糖紊乱等;⑧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重症监护联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救治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神经重症监护:同参照组。②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救治干预:采用美国Biologic128 导及32 导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测系统,按国际10-20 系统安放电极19 导电极(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Fz,Cz,Pz),EEG记录采用单极参考记录Avg,电阻控制在20 kΩ 内,采样频率为128~2048 Hz,对患者行持续视频脑电图监测(抽搐前、抽搐中、抽搐后),持续时间>24 h,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脑电图进行初步判读,并同步标出异常脑电活动情况,然后经神经电生理专家主任医师确认,根据脑电活动情况判断脑功能状态,根据临床癫痫及脑电图表现进行癫痫发作的判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的评价指标包括:控制——抽搐症状无发作;显效:抽搐症状发作减少75%~99%;有效——抽搐症状发作减少50%~<75%;无效——抽搐症状发作减少<50%。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发作控制时间指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症状发作到症状消失所需时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类型主要包括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各类型例数/总例数×100%。反应迟钝根据临床体征检查进行评定[5]。记忆力减退根据临床检查进行评定[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的比较(min,±s)

表2 两组患者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的比较(min,±s)

组别例数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参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9 39 27.75±4.11 6.74±1.14 30.7625<0.001 6.91±1.13 3.51±0.35 17.9490<0.001

2.3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目前针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主要通过监测生命体征、气道管理及内环境监测等手段,医护人员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情况,再积极予抗癫痫、镇静及支持治疗,但存活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差[6-8]。

常规的情况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观察和神经影像学检查[9],比如头颅CT 及MRI 等,但对脑功能的评估早期敏感性较低,缺乏特异性[10]。长程数字脑电监测具有实时、无创、连续床旁监测的优点[11],脑电监测采集的是微弱人体生物电信号手段,以放大其功率的一百万倍来呈现,是一种极其敏感检测方法[12],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脑电图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尖波节律暴发[13-14],通过长期、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波形变化[15],直观反映患者临床症状伴随的脑电改变,判断药物疗效及意识障碍深度[16],做好充分的预防性准备措施。不仅为癫痫的发作起始区定位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而且对脑功能状态和疾病预后进行早期评估和判断[17],以便及时根据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平稳度过癫痫发作期[18],避免神经系统损伤[1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发作控制时间、插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重症监护联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救治模式可有效提高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发作控制时间和插管时间,并降低神经系统损伤。

综上所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期间应用神经重症监护联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救治模式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临床病情,缩短发作控制时间和插管时间,降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电难治性插管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柴贝止痫汤联合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基于脑电通道增强的情绪识别方法
慢病规范管理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基于成本最小化信息的社会性意图识别:来自脑电和行为的证据*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