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CcEe 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2-05-11王雨涵吴世梅黄远帅

医学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迟发性血型表型

江 灵,王 华,王 静,王雨涵,杨 倩,吴世梅,黄远帅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四川 泸州 646000;2.雅安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 雅安 625000;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00)

Rh 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是除ABO 血型系统以外最重要的一个血型系统,共有54 个抗原,其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是C、c、D、E、e 五种抗原[1],而D抗原免疫原性最强。临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呼吸与危重症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及危重症患者多数存在出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反复多次输血;而患者多次输注Rh 表型不同的红细胞后,红细胞同种免疫问题随之出现,增加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且产生的不规则抗体不仅会引起急性以及迟发性的溶血性输血反应[2],还会增加输血科交叉配血的难度,延长配血输血时间,影响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Rh 血型系统(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对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多次输血治疗的155 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hCcEe 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住院期间需要多次输注悬浮红细胞者;②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③无过敏反应史。排除标准:①住院期间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次数≤2 次;②首次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77 例和对照组78 例。试验组女39 例,男38 例;年龄15~79 岁,平均年龄(52.10±19.60)岁;对照组中女33 例,男45例;年龄16~78 岁,平均年龄(53.60±18.70)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剂与仪器 ABO/RhD 血型定型检测试剂卡、IgM 抗D 血型定型试剂、Rh 血型分型检测卡、抗球蛋白(IgG)检测卡、抗球蛋白试剂(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抗A,抗B 血型定型试剂(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抗体鉴定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ABO 血型反定型试剂盒、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试剂均为批检合格产品且在有效期内使用。离心机(Baso 2005-1,台湾BASO 企业有限公司);KA-2200 久保田离心机(日本),微柱凝胶板式离心机(TD-3A,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试剂卡孵育器(LB-37)(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有限公司),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IH-1000,Bio-Rad 中国公司)。

1.3 方法

1.3.1 ABO、RhCcEe 血型抗原鉴定 患者输血前采集标本进行输血前血型鉴定,输血时再次采集交叉配血标本进行血型复查,2 次鉴定结果一致者录入系统。

1.3.2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 将患者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25 μl 加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中,分别加入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或抗体鉴定细胞,37 ℃孵育15 min,离心等待结果。

1.3.3 交叉配血 试验组进行ABO、RhCcEe 抗原配合性输血,无法找到抗原一致的献血者时进行相容性输血,即按照Rh 表型匹配优先级别进行配血(表1),对照组仅进行ABO、RhD 相合性输血。每次输血后对患者进行输血后疗效评估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反馈,并在下一次交叉配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筛阳性者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

表1 Rh 表型匹配优先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Rh 抗原表型分型情况 Rh 抗原表型分布为 CCDee(47.74%)、CcDEe(31.61%)、CcDee(9.03%)、ccDEE(6.45%)、ccDEe(3.87%)、CCDEe(1.30%),见表2。

表2 Rh 抗原表型分布情况(n)

2.2 试验组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试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30%(1/77),低于对照组的10.26%(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 例不规则抗体分别为4 例抗-E、2 例抗-cE、1 例抗-Ce、1 例抗-Le。试验组仅1 例抗-M。最早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为第3 次输血后。试验组未观察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6 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迟发性免疫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血清学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输血在临床诊疗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危重症大出血患者,输血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疗法。在输血诊疗中,ABO 和Rh 血型系统是最重要的两大系统,具有临床意义的抗原有A、B、D、C、c、E、e 等,抗原A、B、D 的抗原性最强,一直被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因而抗-A、抗-B、抗-D 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相对较少[3]。而其余抗原并没有进行常规检测,其免疫原性都较强,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不规则抗体。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消化内科大出血患者以及危重症大出血患者对血液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反复多次输血,从而增加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的几率。因此,为减少和避免输血所致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为患者进行RhCcEe 抗原相合性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Rh 抗原表型主要分布为CCDee(47.74%)、CcDEe(31.61%)、CcDee(9.03%)、ccDEE(6.45%)、ccDEe(3.87%)、CCDEe(1.30%),受血患者Rh 系统5 个主要抗原分布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e、C、c、E,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4-7]。在研究期间,试验组仅有1 例检测出抗-M 的不规则抗体,属于MNS 系统的常见抗体,多为自然产生,较少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而同期对照组患者的抗筛阳性率为10.26%,不规则抗体经鉴定为4 例抗-E、2 例抗-Ec、1例抗-Ce、1 例抗Le,与文献报道类似[8,9]。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未进行RhCcEe 抗原配合性输血时,在反复多次输血后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增加,产生的抗体主要是抗-E 和抗-Ec,这与Rh 抗原分布与对应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比例相吻合[10-12],是因为我国人群中c、E 抗原的抗原性较强且频率分布的阴阳性接近[13],在反复多次输血的情况下,高频次的输入c、E 抗原阳性的血液会刺激Ec 阴性患者产生相应的抗-E、抗-c 抗体,并且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抗体的滴度也会逐渐增加[14-17]。此外,因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一旦产生,只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但不会完全消失。当再次输血接触到相应抗原,便会激活机体的“回忆性输血反应”,使体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造成严重的溶血反应[18]。本研究中试验组未出现输血不良发应,而对照组患者因反复输注Rh 抗原不匹配的异体血液,引起红细胞同种免疫反应,其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增加,以迟发性血清学反应和迟发性免疫性溶血反应为主。近年国内研究表明,针对Rh 血型系统的E、C、c、e 抗原所产生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19-22]和新生儿溶血病等的主要原因[23-26]。

综上所述,对需要反复多次输血的临床患者进行RhCcEe 抗原配合性输血可有效地降低因输血产生Rh 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提高输注红细胞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解决既往存在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降低“回忆性输血反应”,是预防输血患者发生Rh 免疫的重要策略,对保障用血安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迟发性血型表型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