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亲子关系」为视角看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2022-05-11吴彬安徽省宣城市第六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瑞瑞入园李老师

◆ 吴彬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幼儿园

每年幼儿园新生入学,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是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快乐地融入集体,但总有几个孩子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他们嘴里不断碎碎念:“我要妈妈!”“我要奶奶早点来接我!”个别孩子还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强攻击性,不知道如何跟小伙伴相处。那么,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们入园适应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可爱的瑞瑞有着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第一天入学,他一边抹眼泪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班级的几位老师,寻找他的“救世主”。慢慢地,他靠近班级里年龄偏大一些的李老师,他认为最安全、最可能帮助他。接下来,每天外婆把他送入园,他就一溜烟跑到李老师身边,伸出双手要老师抱,当李老师抱起他时,他也紧紧地搂着老师的脖子,双腿紧紧夹着老师的腰,整个人像只“小猴子”挂在李老师身上。有一天,妈妈和外婆一起送孩子过来,李老师不在班上,他就一直扯着外婆的衣领不愿下来。直到李老师出现,他一把抱住李老师,中途妈妈回头来跟李老师说其他的事,他看见妈妈,也是面无表情。他每天对老师说得最多话就是:“打电话给我阿婆,让她快点来。”

经过了解,原来瑞瑞从出生不久一直是由外婆带着,现在妈妈有了二宝,更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曾经因为弟弟抢他的玩具,瑞瑞生气咬了弟弟,被妈妈打了屁股。瑞瑞的情感需求,越来越被妈妈忽视,越来越得不到满足。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最初环境,一般情况下,幼儿从出生到入园前,母亲是其主要的抚养者。儿童精神病学家指出:婴儿对母亲的爱是原始的,是最早形成的定向的情感关系。这种最初的情感关系促使幼儿对母亲产生信任与依恋。最重要的是,这种最初的依恋关系很难被其他依恋关系代替。外婆再爱孩子,也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且,幼儿对母亲依恋的程度也往往高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当幼儿与母亲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时,其对陌生人的反应会比较积极,能够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反之,则容易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缺乏信任,感到恐惧。瑞瑞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爱的不满足、安全感的缺失,才会出现不适应问题。

娇气的小瑜在入园前家访时就给老师留下了这样印象。在家里,妈妈和奶奶全心全意照顾她,一天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的。老师家访与家长交流期间,奶奶也是不断喂水给她喝、给她穿脱衣服,不难发现孩子被照顾得过于仔细。

入园后,小瑜每天上学在门口与妈妈、奶奶撕扯,老师好不容易把她哄到活动室,可是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活动。户外游戏时,小瑜稍微站一会,就对老师说:“老师,你能抱抱我吗?我都快累死了!”集体活动时,“老师,你帮我打电话给奶奶吧!我也不爱学习!我不想上幼儿园。我就想在家跟奶奶玩!”上床睡觉时,“老师,你来呀,我要你陪陪我!”与此同时,小瑜妈妈不止一次告诉我,因为孩子入园哭闹,奶奶在家心疼地流眼泪,饭都吃不下,每天数着时间盼孩子放学。

心理学上的“社会性参照”反应告诉我们,家长的情绪会通过亲子互动传递给孩子,当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与期待时,孩子也会带着积极的心态,轻松、自然地接受入园这一现实,并给家长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只有保持平常心对待幼儿入园后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将平稳的情绪传递给幼儿。幼儿入园初期,亲子关系中信任程度越高,幼儿入园适应水平就越高。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们也不会想到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发火时会有那么大的破坏性。晨晨入园第一天,我们就发现他有很强的攻击性,所以在安排座位时,也是尽量地让他靠近老师,方便监管。虽然我们是很小心地看着他,可是在他跟小朋友抢夺玩具的时候,他还是暴发了。入园第二天,晨晨因为不愿意进活动室而大喊大叫,抓到什么就扔什么!班上黄老师担心他会伤到小朋友,准备把他抱出活动室时,他张口咬住了黄老师的肩膀,三个老师帮忙,好不容易才让他松口。老师刚一松手,他又蹿进活动室,大喊大叫,把桌面玩具抓起来就扔。老师上前阻止,他用手一把抓住老师的头发,老师们合力从他手心将头发“解救”出来,还是被他抓扯掉一把,场面异常紧张。

在跟晨晨妈妈沟通过程中,妈妈一直强调晨晨脾气暴躁,并且一一列举他的“罪行”:爱打小朋友、一不高兴就摔东西、不受人欢迎……每次与小朋友有冲突,妈妈都会打他、罚他、批评他。因为怕他跟小朋友之间有冲突,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外婆带着他在家玩,几乎不出门。

孩子为什么会攻击别人?是因为沮丧带来了挫败感。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在处理情绪的时候,总会受到阻碍,这些阻碍会导致沮丧的情绪不断被压抑,而最终以攻击的形式暴发。如果父母理解孩子攻击性背后的原因,解决亲子关系中潜在的问题,跟孩子重新建立宽容与尊重的依恋关系,让孩子归巢,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性将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的重心放在幼儿身上:无论是新生入园前的家访活动,还是入园后的游戏活动,都是为了了解幼儿、吸引幼儿,往往忽略了亲子关系对幼儿入园造成的影响。

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在《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一书中说道:“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所以当孩子能与养育者建立基本满意的关系,即使没能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回应,孩子也会感受到他的需求父母大体上是可以理解的,他是能被父母看见的。这样的孩子才会获得对世界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才会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关系。

猜你喜欢

瑞瑞入园李老师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该得奖的李老师
寻找晴雨花
宠物难伺候
瑞瑞趣事多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