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文化理念与课程建设相伴共生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2-05-11王春花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幼教中心

家教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藤蔓幼教中心

◆王春花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幼教中心

太仓市双凤镇幼教中心成立于2008年8月,下设双凤、新湖两所幼儿园。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行进”在课程建设、内涵打造的办园质量提升之路上。2014年,双凤镇幼教中心和实验幼教中心结对,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第一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2020年,中心开展“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藤蔓’课程开发与实施”创新创优项目研究;2021年,中心成为区域课程游戏化第三研究共同体的成员单位,参与到主题为“看见儿童,高质量的实施主题课程”实践和研究当中。这些,既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推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双凤镇幼教中心下辖两所幼儿园,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和内涵,立足幼儿园实际,努力营造一个孩子快乐健康的“真”乐园。

一、追根溯源,架构文化建设新体系

双凤幼教中心(下文简称“中心”)地处农村,近几年双凤镇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品牌,园所周边小桥流水、农田花海、粉墙黛瓦……自然风光优美,水乡特色明显,是典型的苏式农村。中心从“双凤”这一地名入手,深度挖掘其内涵,分析定位中心文化内涵。双凤,顾名思义,两只凤凰,美丽而有灵气的仙物。双凤寓意着双宿双飞,相互陪伴;两只凤凰相互扶持,相互依托,携手同行,共同进步。于是,中心择取了其中的“伴”“生”“灵”“美”四个字作为中心文化的落脚点与生发点,确定了“相伴”“共生”“向上”“灵美”的教育理念。“相伴”指向幼儿园的人、事、物,三者相辅相成,相伴成长,感受美好与快乐,课程中人、事、物的关系,人就是与课程相关的幼儿、教师、其他教职工、家长等;事就是幼儿做的事、教师做的事,围绕课程推进的事;物就是课程环境、课程资源,对课程要素的理想关系的追求。“共生”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降生的过程,在园本化课程建设中指的是人、事、物三者不断生长的一个过程。“灵美”,美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最终培养灵活、灵动、灵气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向上”,向上是实践过程,是身体和精神成长的积极状态。由此,我们形成了“一所生长的乐园,一个有温度的苏韵村落”的办学愿景。

二、相伴共生,探究文化与课程融合新路径

(一)将中心文化理念作为课程构建的逻辑内核

文化要通过课程来落实,只有当课程体现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才能真正内化为园所文化,发挥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基于对两所幼儿园课程现状的背景分析和中心对幼儿发展的核心追求,我们以文化理念为指导,将课程作为园所文化实践的重要载体。依托园本教研和专题研讨,让全体教师在中心文化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勾画课程图景,描绘课程样态。全体教师在表达教育情怀中解读文化内涵,相互交流,碰撞思想,生长智慧。在不断地确认、推翻、重建、再建、诠释、内化中逐步确立了“相伴共生”的课程理念,并确立了“藤蔓”课程。“藤蔓”课程就是将“藤蔓”依附大树,外柔内刚的这种力量引申到我们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喻意着我们的课程与幼儿的经验彼此共生共长。

(二)将课程建构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幼儿园的环境能够引发幼儿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是一所幼儿园人文环境、幼儿成长、教师专业理念的体现。在“相伴共生”的课程园本化建设中,双凤幼儿园围绕“新、伴、藏、活、乐”五个关键字,分别结合每月的主题活动,在大厅环境中展现。在大厅环境每月的交替更新中,前一个月的环境重新移到另一块墙面,五个月后,一学期的活动都被记录了下来,展现了环境的再生长,记录了一学期活动中彼此陪伴、成长的过程。

我们将中心的文化理念通过课程来落实,发挥育人功能。一是通过定期开展学习、研修等活动,引领教师正确认识“藤蔓”课程的理念、价值定位,不断延展“藤蔓”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教师反馈—组内审议—组长汇总—书籍支持—再次审议的过程,对现有的主题课程进行了合并与整合,使每个主题的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能够保证幼儿在这个主题中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在课程审议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厘清主题线索,帮助教师把握主题方向,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二是对各年龄段现有课程进行梳理,厘清优势与不足;对现行零散的主题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藤蔓”主题课程实施思路。中心依托备课组团队,对各年龄段现有课程进行梳理,对零散的主题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主要从课程计划、课程审议、周计划、主题微课程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藤蔓”主题课程实施思路。接着,配合主题课程研究的需要,同时对两园、3公里以内、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完善原有课程资源地图,形成双凤幼儿园特有的课程资源脉络规划图。三是以项目小组先行的方式推进“藤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定期反馈课程实施问题,积累研究经验,引领中心课程开发与实施。两园依托中心项目小组成立了三个年龄段的项目班级,基于“藤蔓”主题课程的实施的需要,项目班主题环境率先优化与调整。

双凤幼教中心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师资队伍呈现“两多一大”的状态,即新教师多、下乡教师多、教师流动大。由于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教学经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中心在充分分析师资队伍情况利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下乡骨干教师的资源,采用团队陪伴模式,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中心开展“每日一问”和“每周一研”活动,“每日一问”,即让3年内的新教师每日在群里轮流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困惑,通过点名的方式@群内的骨干教师进行回答。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一是帮助新教师快速建立与骨干教师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二是帮助新教师学会反思,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三是让新教师学会沟通,学会遇到困难寻求别人的帮助。“每周一研”,即在每个周日,新教师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由群主发起群投票,大家选择一个最感兴趣、最为聚焦的一个问题,变成下一周的研讨小话题,随后分头寻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周三晚上19:00—20:30,持续一个半小时,新教师们和骨干教师一起相互探讨,分享观点,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新教师也在骨干教师的陪伴下,精准地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断拔节,向上生长。

三、向上至美,采撷文化与课程实践新果实

随着双凤镇幼教中心课程建设的不断优化和调整,课程呈现出了生动、主动、灵动的藤蔓生长、攀爬样态,课程实施的质量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乐动——龙狮活动;好问——谈话活动;勤思——绘本阅读;善学——自然探索,四条线索并行的课程实施路径,努力让儿童在体验性、创造性、生命性的活动中,成为勤思善学、乐动好问的人。

看见儿童、看见课程、看见文化,是双凤镇幼教中心未来建设和发展将要坚持和探索的方向。这些思考也许并不那么完美,因为任何文化的形成和行为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双凤幼教中心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它更像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双凤幼教,静待花开,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藤蔓幼教中心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漫游藤蔓幻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天际藤蔓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
儿歌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