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路径分析

2022-05-10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统计图长方体创设

马 娜

引言

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应用,须明确情境创设的基本定义与展开方式,并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基本需求创设对应的情境,给予学生更真实的学习体验,还须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成长进度,分析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对其加以调整与优化,使其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都能起到成长促进作用。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点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

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比较容易把原有的知识和新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脉络,从而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例如,在“长方体”教学时,以“长方形”“正方形”等相关知识为基础,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情境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合乎情理

合乎情理的教学情境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深入思考,若是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或者是数据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偏差,不但难以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还会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难以维持情境教学的正常展开。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可令学生有相应的带入感,并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对应的问题,提升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其更好地投入到系统的数学学习中,且对于其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说,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创设情境过程过于烦琐、麻烦,且难以在小学教学中起到对应的作用,致使情境创设的优势未得以发挥。

(二)未掌握情境创设的方式

部分教师虽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情境创设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导致其未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出发,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难以有代入感,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使得学生在面对该种教学方式时感到较大的压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路径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未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难以根据其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亦难以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导致生活与数学学习彻底脱节。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系列数学知识,实现生活与数学的有效连接,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数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投入到系统化的数学学习中。

比如,以“长方体”的课程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可通过“说长方体”“指长方体”“画长方体”“数长方体”等活动来为学生构建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的各项特征,并实现对其的抽象认识,进而归纳出长方体的各项定义。注重以下数点:其一,首先给予学生5 分钟的时间让其阅读关于“长方体”的简单概括性知识;其二,让学生基于自身对长方体的认识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比如桌子、电视、楼房、盒子、书本等,以此来形成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其三,以多媒体来展示一座建筑,让学生指出建筑中包括的各种长方体;其四,让学生画出各种长方体;其五,在画出长方体之后,让学生数长方体的边长、顶点、面;其六,经过以上步骤,学生对长方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再为学生布置对应的任务:“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自己的话来概括什么是长方体”;其七,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高度概括长方体的定义,在学生讨论之后,可在多媒体上从点→线→面→体的角度进行循环播放,或者为学生直接提供一个长方体,例如,文具盒,让学生在旋转观察过程中了解到长方体具备多少点、线、面的特征。该种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将静态化的过程转变为动态化,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很多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要通过想象来协助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该种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可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中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分类与基本定义。比如,在进行“分数加减法”课程教学时,即可引入故事情境,按照如下方式展开:

选择对应场景,将与分数有关的计算用这个故事表达出来: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小博士小兔聪聪,美丽的小猫美美,可爱的小狗拉拉,漂亮的小孔雀乖乖,他们都住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一天,小兔聪聪和小猫美美出去散步。在散步的途中,他们看见小狗拉拉在后花园种东西,于是小兔聪聪和小猫美美走过去,问小狗拉拉:“拉拉,你在种什么呀?”小狗拉拉说:“我种的是花生。”小兔聪聪看着花生问了一个关于花生的问题:“1 千克花生中约含蛋白质1/4 千克,脂肪12/25 千克,碳水化合物3/20 千克。请你们根据这段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小猫美美马上说出了一个问题:“花生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一共多少千克呢?”小狗拉拉也不甘落后,急忙回答:“0.63 千克”“太对了,你们真聪明啊!”小兔聪聪说。在讲述完故事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请问:“小狗拉拉是如何计算出最终的结果呢?”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探究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计算出最终的结果。在故事情境构建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带入到对应的故事情境中,扮演对应的角色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应用到的各项知识。须注意的是,故事情境不须太过生动,但务必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兴趣。[3]

(三)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一些教师会认为这是调皮的表现,不去利用这一特征,反而对其加以指责,这样不但难以对学生起到规范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让各项教学活动“动起来”,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操作情境,让其“活泼好动”有用武之地。

比如在进行“确定位置”课程教学时,教师即可创建对应的操作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把握以下重点:其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来学习“行”“列”“数对”的相关知识,并以“数对”来表示目标物体所处的位置;其二,利用情境导入课程。比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详细描述一位学生的外貌、穿着、成绩、性格以及在教室中的大致方位等,然后让学生猜测这名学生所处的位置,据此引入新课“确定位置”;其三,创设对应的操作情境。将所有学生的名字写到对应的纸片上,按照班级内的座位顺序来排序;其四,进行“行”“列”定义的基本阐述。列通常指的是竖排,确定哪一排,从左向右数;行通常指的是横排,确定哪一排从上向下数,按照该种方式来说,小明在第5 行第6 列;其五,如何操作才能将小明位移到第7 行第3 列? 请同学们试着移动纸片来进行操作;其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加以总结,“看来每一位同学的方法都不一样,方法虽然多,但是都用了同一种方式来进行定位,那是哪种方式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位置”。该种情境创设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构建情境,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其七,可通过强化训练深化学生对“确定位置”的理解。比如,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方格图上的点来表示位置(演示课件请在图上找出学校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说出其他建筑物在什么位置,并进行小组交流。[4]

(四)创设活动情境,乐动好学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互动性,虽然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亦存在互动,但大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针对该种情况,可选择创设活动情境提升生生互动频率,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情境。

比如,在进行“用方程解决问题”课程教学时,即可创设对应的活动场景:安排学生小明、小王绕500 米操场跑道散步,两人背向而行,小明1分钟行走50 粘,小王1 分钟行走40 米,请问两人在几分钟之后才能相遇? 其后让学生尝试性地求出答案;在活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其一,活动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提升课堂活跃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寻找衔接点,教师在活动推进过程中,须维持一定的秩序,不能让学生为了玩而玩,而是应当在保持相应趣味性的同时,在整个活动推进的各个阶段贯穿“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其二,活动情境是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来创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须考虑情境创设的可操作性,还须确保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三,在活动情境推进过程中,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深化学生对各项知识的理解,协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提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关键点在于把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思考能力、问题分析的能力等,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又能在进行具体的探究之后得到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层层分析之后,对问题背后的答案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数据的表示与分析”为例,探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学情分析。该章节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建构,让学生在对应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进而深入到统计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程中,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设置浅显的问题,而应选择多个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与应用;其二,设计层递式问题。1.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与特点是怎样的?通过第一层次的提问,让学生直接进入到关于“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情境中,并回忆以往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实现对统计知识的再认识,明确各种统计图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关联学生的生活,教师继续提问:“有同学在体育课上玩过投球游戏吗? 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 结果与什么有关?”可组织两组学生,每组7 人,分别以单手与双手来投篮,制作出对应的统计表格,见表1;3.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再次提问:“根据表1 所示的方式能得出精确的结果吗?”学生们表示比较难;教师持续提问:“画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进行对比分析;4.提出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有什么区别?”“通过上述的讨论过程,你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组织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讨论;5.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协助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化理解。

表1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明确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建议给予足够的重视,探索在各个教学阶段情境创设的具体展开方式,根据教材、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等因素来制订对应的情境创设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统计图长方体创设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抓不变量巧解题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