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5-10唐晓旻王星敏贺有周

绿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思政污染

唐晓旻, 王星敏, 贺有周

(重庆工商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重庆 400067)

1 引言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噪声污染控制与工程、热污染控制与工程、放射性污染控制与工程、电磁辐射污染控制与工程、光污染控制与工程,其是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同等重要的专业主干课[1, 2]。课程思政是践行“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又一创新举措。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潜移默化地融入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的、能引起共鸣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并对学生道德、行为举止产生正面影响[3~5]。而如何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前该专业课教学改革急需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2 课程思政融入《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需更加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专业课的教育本质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应该是培养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6, 7]。课程思政的引入,需强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辩证思维去创新。通过本课程思政,还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精神。而在原有的课程大纲、教案中,思政元素体现得不够充分,目的也不够明确。

2.2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本质,其与课程教学中的普通德育有明显区别。课程思政不应当是临时想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应当是与课程内容毫无关系的德育,更不应当是“教条、死板”的品德教育[8, 9]。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教学,需根据已有的顶层设计,再结合该课程特色和主要内容,构思课程思政构架、思政素材选取、引入方式等。重在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内容,思政教学与该课程教学自然衔接、过渡,以学生没感觉这是课程思政教学但又深受其正面影响为最佳。

2.3 如何让课程思政更容易被学生认同且印象深刻

传统的课程德育内容较为枯燥,教师通常都是照本宣科,从而导致德育内容代入感较差,学生通常对德育内容印象不深,自然起不了较好的教育效果[10, 11]。这是课程思政需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需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获得学生更大的认同感和更强烈的反响。

3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思政实践的举措

3.1 挖掘《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与时俱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建立元素库,从而有利于后续思政元素融入点和方法的确定。在思政元素筛选过程中,其主要来源包括课程相关的时事政治、颁布的法律法规、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科研最新成果报道等。例如:通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宣传国家“依法治国”理念。通过展示手机辐射值数据和图片,引出辐射污染的存在形式及危害,培养学生“使命担当”意识。通过讲解“解放军先进抗噪声耳塞研制成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明白“中国方案”也可以引领世界科技发展。

3.2 明确本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与途径

以《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库为支撑,重构该课程教学大纲,重新编排授课计划和教案。在该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在授课计划和教案中,明确相关思政元素切入点、该思政元素与哪部分知识点切合、该思政元素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出彩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入思政元素效果最佳(表1)。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应与本课程专业某一知识点密切相关或是某一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应保证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无缝衔接。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例如:线上辅助教学、微课、视频资料等)可充分运用于本课程思政教学。

表1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部分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3.3 持续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教师需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会贯通后用于该课程的讲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思政内容讲授技巧,丰富课程思政素材及讲授形式,将一些新的理念、模式、手段(例如:OBE理念、金课、微课、慕课、互联网+等)用于课程思政与理论知识授课[12~14]。建立课程思政实践团队,通过教研活动、研讨会、帮扶会等形式开展本课程思政教学交流。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请学生反馈教学效果,从而找到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予以改正和弥补。

3.4 培养学生本课程思政学习兴趣

一方面,课程思政的素材应与《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素材最好来源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研究成果,且具有典型性。这可以让学生有明显的亲切感、熟悉感。学生可能知道这些新闻报道,以前只是没有建立其与本课程的联系,教师在提点后,学生恍然大悟、印象深刻。另一方面,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思政分析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外部的一件事或新闻,建立起新闻中的思政元素与本课程的联系。其既帮助学生理解、活用本课程专业知识,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3.5 建立本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反馈、调整体系

通过思政作业、调查问卷、教学网络评价等多渠道对该课程思政内容、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点、思政教育的成效[15, 16]。其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以学生最能接受、最印象深刻的方式将思政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通过长期的正向“思政+专业知识教学”和逆向反馈,形成良性循环。让思政与本课程教学密不可分,并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图1)。

图1 课程思政与本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及教学成效分析

4 成效分析

通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效率和成绩,更让学生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坚持和热爱,部分学生已主动联系专业老师,根据兴趣提前开展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开展物理性污染控制相关研究;其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科学、做学问的严谨态度;让学生体会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部分学生开始深入学习道路噪声防治方法和施工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发展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果,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中打磨技术、总结工程经验、完善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和社会责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构建了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的精神基础。

在《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课程及思政教学的满意度、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33位学生对本课程的评分平均分达到92.89分,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融合后的《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更加有趣,收获也更大。

5 结论与讨论

在将思政元素与《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专业课教授融合过程中,高质量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切入点和方法决定了思政教育和本课程教育质量及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可程度。此外,还需通过持续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培养学生本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并结合合理的评价、反馈、调整体系,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思政质量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思政污染
基于模糊自适应ADRC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