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下家庭消费结构城乡差异分析
——基于2010~2018年CFPS面板数据

2022-05-10李国柱

绿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户主纯收入消费结构

侯 佳,李国柱

(吉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1 引言

人口地理学中,通常把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年轻型、平衡型和老年型”三大类。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消费者年龄成为影响消费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之一[1]。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影响社会收入不平等、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等[2]。但人口老龄化也具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3]。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下,人们也应思考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家庭消费结构影响的城乡差异。

Keynes[4]于1936年提出消费与收入相关的消费函数。随着消费研究的发展,Modigliani和Brumberg提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会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分配消费与储蓄,具有消费者理性特征[5]。邓加伟[6]研究发现,随着消费者的年龄增加,用于住房、医疗的比例会增加,而用于交通、文娱的支出会减少。乔东霞[7]认为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医疗保健的消费比例会随着年龄段的上升而上升。

王晗[8]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依照状态-过程-机制的研究范式,运用空间关联分析、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周涵[9]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老年抚养比,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作用机理。琚赟赟[10]通过以CPI指数为门限变量构建老龄化人口和城镇居民消费的门限回归模型,基于LCH(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和HSDM(家庭储蓄需求模型)2个方面研究阐述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柳建平等[11]将家庭结构按照人口老龄化程度进行分类,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城乡一致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年抚养比正向影响医疗保健支出,负向影响衣着、文娱、交通通信类消费。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居民家庭食品和居住类消费,农村居民影响则正好相反。

齐红倩[12]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家庭消费升级是我国目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表明家庭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杨浩[13]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从分层考虑,人口老龄化促进家庭消费升级。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总量间的理论实践成果丰富,多关注于总消费水平、消费率或储蓄率等宏观指标,但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如何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的内部变动则相对较少。本文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借鉴现有研究,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各项消费支出比重的不同水平,人口老龄化对家庭消费结构城乡差异的影响,进而优化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进一步释放扩大家庭消费潜力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建设性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FamilyPanelStudies,CFPS)旨在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3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和健康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将CFPS家庭经济库的相关变量和家庭库的相关变量提取后,合并成为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反映一家一户连续5年期的数据变量,以便接下来的分析能够在家庭层面上展开。

2.2 家庭消费结构变量

CFPS 调查的总支出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居民消费支出;二是转移性支出;三是保障性支出。在这三大类支出中,居民消费支出最能体现家庭的生活水准,根据按满足居民消费层次分为生存型消费(食品、衣着、居住)、享受型消费(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和发展型消费(文教娱乐用品)。本文以该组数据来考察城乡家庭消费结构的差异。

本文的核心自变量是老年抚养比,指家庭中65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数量占15~64岁的家庭成员数量的比重。其他变量是人均家庭纯收入、家庭人口规模、户主受教育年限、和城乡等变量。本文利用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比重衡量家庭消费的结构升级。其中,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衡量发展型消费结构,医疗保健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之来衡量享受型消费结构。

2.3 计量建模的构建

根据上述说明,本文引入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规模等变量来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八大类消费支出比重,核心解释变量为老年抚养比。控制变量:户主受教育水平年限、家庭人口规模、人均家庭纯收入、人口年龄。

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Yit=β0+β1Xit+β2Xit+β3Xit+β4Xit+εit

(1)

式(1)中,Y为被解释变量,分别生存型消费支出lnsub、享受型消费支出lnenj、家庭消费性总支出pce以及八类家庭消费支出。解释变量包括家庭纯收入fincome和老年抚养比oldp。控制变量包括家庭人口数量familysize、户主受教育程度cfpseduy、户主性别gender。i代表居民家庭,t代表时间[14]。为减少误差,会对生存型消费支出lnsub、家庭享受型消费支出lnenj、家庭消费性总支出pce、家庭纯收入fincome进行对数处理。

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基于对数据的面板处理,部分缺失值的产生将导致变量观测值减少,但不影响整体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年家庭收入、户主健康状况、教育年限以及八大类消费的统计描述,反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差异。如表1所示,家庭纯收入对数值为13.649,家庭总支出对数值为14.414。由此表可以看出,城乡整体来看,老年抚养比均值为0.237,家庭纯收入与其他各项支出具有差异,其中,生存型消费支出为9.482,享受型消费支出为8.833,发展型消费支出为4.053,主要原因是老年消费者的理智型购买决策,追求对商品实用性,从而抑制了发展型消费。从表1可以看出食品支出排于首位,居住和家庭设备居于其次,数据表明饮食和居住依旧是居民基本需求。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3 实证检验与分析

3.1 分位数回归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来检验影响差异,以居民消费性支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消费性支出、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为因变量,以老年抚养比为核心变量,将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家庭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城乡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分位数回归分析模型。

如表2所示,在不同的显著水平之下,家庭纯收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于8类支出的估计系数均呈显著为正,其作用是正向的,而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户主健康状况、老年抚养比对于8类支出的估计系数均呈显著为负。

对于衣着支出,家庭纯收入的作用最明显,在1%的显著水平下,估计系数为0.349,说明收入水平越高,衣着消费升高受到重视;食品支出中户主年龄,户主健康状况在1%显著水平下,家庭老龄化率的估计0.253,随着家庭成员老龄化,为保证老人身体素质会相对增加营养食品的消费支出,呈现正作用;居住支出中,作用较为明显的是家庭纯收入和家庭老龄化程度,在1%的显著水平下,老年抚养比的估计系数为0.21,老人因婚俗习惯会为下一代购买婚房等居住支出;对于交通通讯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家庭老龄化程度在1%的显著水平下,估计系数是-0.293和-0.0139,表明老年人退休在家,社交活动以邻里为中心,大多选择就近地带,因此与他人通讯的频率较低;在医疗保健支出中,在1%的显著水平下,家庭老龄化估计系数为0.864,说明随着老年消费者身体状况的转变,会提高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文教娱乐支出中,在1%的显著水平下,家庭老龄化人口为-1.322,说明我国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较低;其他支出与前7类支出大致相同。

表2 消费支出分位数回归分析

3.2 城乡村家庭样本回归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具有异质性[14]。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否存在城乡差异,分别对城镇和乡村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在城乡地区均为正向显著,但影响效应具有一定差异,乡村地区对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主要原因是我国城镇化促使乡村地区年轻人口流向城镇地区,逐渐形成“年轻打工,年老务农经商”的特殊生命周期[15],农村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并且再加上乡村落后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医疗支出增加,所以老年抚养比的提升对促进乡村消费升级反而更显著,但乡村地区各项消费支出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城镇地区。

表3 城乡差异回归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城乡差异影响。通过对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居民家庭消费状况实证分析发现:老年抚养比的变动显著影响居民消费,抑制家庭消费需求,但在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中具有正向影响;在老年抚养比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上,家庭纯收入、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在城乡对比中发现,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在农村地区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消费结构作用。综上所述,应尊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规律,解决家庭消费升级问题,建议如下。

(1)关注乡村“老龄化家庭”因消费水平低影响医疗支出的问题,完善医疗制度,确保老有所医。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投入,输送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社;政府积极组织多方筹资,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增加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减轻老年人与赡养人的经济负担,减少预防性养老储蓄,促进家庭消费动力。

(2)开发乡村银色消费市场,满足居民有效需求。引入城镇企业等社会资本,建设与老年人口密切相关的食品和衣着等基础性服务,完善乡村娱乐文化基础设施,打造特色银发产业。培养老年人娱乐兴趣,带动娱乐市场发展,释放老年人的消费潜力,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家庭消费带来的影响。

(3)破除城乡分割体制障碍。政府部门将公共资源配置作为切入点,把惠及民生政策重点投放在乡村地区,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持续平稳上升,吸引年轻劳动力,缩小城乡间老龄化消费质量差距,从而实现老龄化与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猜你喜欢

户主纯收入消费结构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实证初探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