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端消费的日照市旅游碳足迹测算与评价研究

2022-05-10何冬晓

绿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日照市测算排放量

崔 杨,张 瑜,何冬晓,田 青

(1.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2.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 日照 276826)

1 引言

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发了冰川融化、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生态及环境问题;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供应短缺及储量减少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危机问题,人们开始追求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宗旨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1]。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世界旅游组织在2008年研究报告中指出,2005年全球旅游业CO2排放量达到13亿t,占因人类活动产生的总CO2排放量的4.9%,旅游部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达到5%~14%[2]。因此科学管理旅游业的碳排放对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意义重大,倡导“低碳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定量测算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探索有效节能减排路径和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碳足迹理论是研究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与间接碳排放量的重要方式,指为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各类能源产生的包含CO2在内的温室气体数量,用来描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3]。将这一理论引入旅游业,延伸出旅游碳足迹的概念,为测算旅游业的CO2排放量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占比高达29%[4]。山东省是旅游大省,而日照市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成为重要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对其进行旅游碳足迹测算对促进日照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从碳足迹理论出发,借鉴国内外学者现有旅游碳足迹研究成果,建立旅游碳足迹测算模型,对日照市2010~2019年旅游业碳足迹进行测算和评价分析,并结合日照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旅游六大产业部门的低碳旅游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丰富旅游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为日照市旅游业向低碳旅游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日照市旅游业概况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沿海,全市总面积5359 km2。日照市兼备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合理,拥有国内顶级的“3S”资源、山东省最大的沿海防护林以及海洋民俗特色,“碧海、蓝天和金沙滩”是日照旅游的代名词。全市共有4A级景区9家,3A级景区38家,2A级景区17家。2019年日照市接待游客总量达54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425.6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日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对日照市旅游碳足迹进行测算,有助于推动日照市向“低碳旅游”发展。

2.2 国内外旅游碳足迹研究进展

近几年国内外对于旅游碳足迹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尺度涉及全球[5]、国家[6,7]、省域[8,9]、地方[10,11]、景区[12,13]等尺度,国家及以上大尺度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地方和景区等小尺度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国外研究起步较早,进入21世纪后成果大量涌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碳足迹的影响因素、测算方法和边界、旅游业碳足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来源、旅游业中某些产业部门的碳足迹等[14]。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碳足迹的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测度旅游者碳足迹、测度旅游地碳足迹、分析旅游碳足迹结构和降低旅游碳足迹策略4个方面[15]。另外,目前对于旅游碳足迹的测算研究大多着重个别年份的测定,而对于连续时间变化过程的研究成果较少[14]。

2.3 旅游碳足迹测算模型

旅游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因此旅游消费者应是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的责任主体。王立国等学者基于终端消费视角给出了旅游碳足迹的定义,即个人或团体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以 CO2为标准计算),是可作为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而消耗的能源和物质等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的影响的测量指标[5]。目前旅游碳足迹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自上而下”法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自下而上”法[15]。“自下而上”方法从旅游消费终端展开,利用碳排放系数分别测算旅游业各环节碳足迹最后进行叠加计算[16],更适用于测算缺乏旅游数据统计基础或尚未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局部区域或景区景点等尺度的旅游碳足迹[15]。

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基础上,选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终端消费视角测算日照市的旅游碳足迹。参考Ehrlich 和 Holden 所提出的环境影响模型,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可表示为[3,8]:

TCF=F·G

(1)

即TCF=V·E·R·K

(2)

式(1)、(2)中:TCF为旅游碳足迹,F为旅游总收入,G为旅游经济的碳排放强度;V为旅游人数,E为游客人均花费,R为旅游经济耗能量(t标准煤),K为该能耗的碳排放系数。

上述模型可用于测算某一区域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的旅游碳足迹。旅游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由于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不同,因此可建立包含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六大部分在内的区域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将六大部门碳足迹加总得到整个旅游碳足迹,公式为:

TCF=CFc+CFa+CFt+CFv+CFs+CFr

(3)

式(3)中,CFc、CFa、CFt、CFv、CFs、CFr分别表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碳足迹。参考现有研究成果,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给出的计算方法,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可表示为[4,17]:

(4)

式(4)中:Di为区域旅游收入,Pi为第i个行业的能源强度,Ki为第i个行业的碳排放系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山东省统计年鉴》及《日照市统计年鉴》获得2010~2020年日照市旅游消费总额、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接待人数等数据。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进行测算时各行业能源强度系数、标准煤碳排放系数、游客消费水平及结构等数据直接采用了相关文献报告的研究成果。

3.2 日照市旅游碳足迹测算与分析

3.2.1 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测算

运用区域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测算日照市2010~2019年旅游碳足迹。根据相关研究成果,计算时取世界平均旅游碳排放强度635.27kg/千美元[4]。已有研究显示世界碳排放强度在92.9~835.8 kg/千美元[18],可见由于旅游活动的高消费特点,值处于世界碳排放强度的高值部分。值可根据统计年鉴中的当年汇率换算为美元,由此得出日照市旅游碳足迹测算结果(表1)。

由表1可知,日照市2010~2019年总旅游碳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从115.17万t增加到391.93万t,10a间增加了2.4倍,年均增长率13.03%。10 a间国内旅游总碳足迹连续增长,年均国内旅游总碳足迹为247.48万t,占年均总旅游碳足迹的95.7%,是旅游碳足迹的主体部分;入境旅游碳足迹占比较小,10 a年均占比为2.97%,总体呈波动趋势。国内旅游碳足迹远大于入境旅游碳足迹,一是由于日照市入境旅游人数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二是表明了日照市是以国内游客市场为主的客源结构。2020年国内外旅游者人数大幅下降,因此总旅游碳足迹表现为骤降,仅为2019年的1/2左右。

人均旅游碳足迹总体表现为递增趋势,10 a年均人均旅游碳足迹为69.12 kg/人次,但2017年之后国内旅游人均碳足迹下降趋势显著,这是由于近年来,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响应“低碳旅游”的号召,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环保意识并选择低碳出游方式,使旅游碳足迹呈现不增反减的趋势。日照市入境旅游人均碳足迹近年来有所下降,但10 a间均为国内旅游人均碳足迹的4~6倍,以2019年为例,国内旅游碳足迹占总旅游碳足迹的比重高达97.88%,入境旅游碳足迹仅为3%,但入境旅游人均碳足迹达到 292.99 kg/人次,国内旅游为71.36 kg/人次,是其4倍多。这是由于入境游客具有高人均消费特征,在旅游消费活动中追求高端、奢侈和享受,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这也表明游客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对人均旅游碳足迹强度影响显著,因此在探索“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路径时需要着重考虑入境游客的消费行为。

表1 日照市2010~2020年旅游碳足迹

2012年和2013年日照市人均碳足迹分别为65.3 kg/人次和68.33 kg/人次,远低于2012年海南省人均旅游碳足迹638.77 kg/人次[19]和2013年山东省人均旅游碳足迹98.99 kg/人次[4],尤其是入境旅游人均碳足迹低于山东省100 kg之多,表明来日照市旅游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少,有利于推动日照市旅游业向“低碳旅游”模式发展,但同时体现出日照市旅游业的低消费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活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激发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

3.2.2 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测算

运用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对2019年旅游业六大产业部门碳足迹进行测算(表2)。由于不同能耗的碳排放存在一定差异,且目前关于旅游能源消耗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因此计算时假定标准煤碳排放系数为恒量,取值2.45[20]。各行业能源强度系数借鉴王立国等的研究成果,旅游交通的Pi取值0.985,旅游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的Pi取值0.188,其他项目的Pi取第三产业平均能源强度值0.774[8]。计算旅游交通碳足迹时旅游者平均出行距离参考中国居民日均出行距离为6 km/人[21];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参考2020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中山东省旅行社组织和接待国内游客人天数与人次进行计算,结果为2.97 d;不同交通方式占比采用2009年《中国旅游城市网誉报告》中的相关统计数据;各类交通工具的单位能耗参考陶玉国等学者研究成果[21],得出不同交通方式的旅游交通碳排放(表3)。旅游交通(含长途交通和市内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的区域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3%、8.8%、12.6%、9.1%、21.7%和6.8%。

表2 日照市2019年行业旅游碳足迹

利用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计算得出2019年日照市旅游碳足迹总量为523.56万t,与利用综合模型测算出的旅游总碳足迹391.93万t差距较大,一是因为利用行业模型进行测算时相关系数取用估值或相关研究成果,与真实值存在一定误差;二是因为两种模型的核算方法和研究重点不同,数据可比性较低,综合模型可对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碳足迹进行比较分析,而行业模型可以探究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有助于分析旅游业的碳排放来源,未来应逐步建立统一的旅游碳足迹测算模型并对行业能源强度系数进行深入研究,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14]。

表3 日照市2019年旅游交通碳排放量

2019年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为321.48万t,占全市总行业旅游碳足迹的61.4%,说明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体。2019年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为96.88 kg/人次,远低于2012年海南省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565.94 kg/人次[19],一是由于数据局限,本文采用中国居民日均出行距离进行估算,结果比真实值偏小;二是由于海南省客源市场属于典型的长距离为主的客源空间结构,乘坐飞机和火车出行的比重较大,游客平均出行距离较大,而日照市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山东省省内和临近省市,游客出行距离较短。计算进一步测算了2019各类旅游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旅游交通总碳排放量达到14.53亿MJ,汽车和飞机的碳排放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42.26%和32.97%,其次是火车21.56%。现有国外研究成果表明,旅游交通的能耗占旅游业总能耗的94%,旅游交通的CO2排放量占旅游业总排放量90%[22,23]。世界旅游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在2030年预计将达到19.98亿t,占到人为CO2排放量的5.3%[6]。因此降低旅游总碳足迹应重点从旅游交通入手。总行业旅游碳足迹中第二大的是旅游购物碳足迹,总量为42.54万t,占比8.12%。旅游餐饮碳足迹总量为17.25万t,占总量的3.29%;旅游住宿碳足迹总量为24.7万t,占总量的4.72%;旅游娱乐和游览的碳足迹总量为13.33万t和17.84万t,占比分别为2.55%和3.41%。

4 日照市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2020年日照市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4%,成为推动日照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多个产业部门以及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旅游业本身具有一定的低碳产业性质,拥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良基础[1]。基于此,结合日照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针对旅游业六大部门提出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4.1 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减少旅游交通碳足迹成为旅游业节能减排首要任务。首先,相关技术部门应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改善能源结构和排放标准,降低各类交通工具的单位能耗。其次,随着日照西站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日照市的交通方式愈加多样便捷。相关研究显示,在短途旅游中,乘坐火车出游的碳排放量仅仅是乘飞机或自驾旅游的1/4[24],广大媒体应加强“低碳旅游”宣传教育,鼓励游客选择火车、高铁等单位能耗较低的出行工具,减少航空和私家车出行;旅游社也要不断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实现旅游交通低碳化。此外,日照市内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等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建设生态停车场,在保证游客便利性的前提下鼓励游客低碳出行。最后,日照市当地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借鉴外地旅游业发展经验,如适当提高燃油经济标准、合理征收碳税、限行规定等来降低旅游交通碳足迹。

4.2 旅游餐饮

旅游餐饮的低碳化离不开政府、餐饮企业、旅行社、旅游服务人员和游客的共同努力。餐饮企业应从餐饮环境、餐具、食材、包装和设备等角度采购低碳节能、绿色安全的设备和原料,餐饮厨房要注意规范化操作以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旅游餐饮服务体系[16]。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逐步建立起餐饮行业标准和规范,指导旅游企业和旅行社实现旅游餐饮低碳化目标。旅游服务人员要积极引导游客适度消费,杜绝浪费,可通过在菜单上设置碳足迹标签、推广光盘行动等方式鼓励游客形成低碳绿色餐饮理念。

4.3 旅游住宿

近年来,日照市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树立城市旅游形象,兴建了一大批高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意味着“高投入、高消费、高耗能”。实现旅游住宿的低碳化应重点从三星级以上酒店入手,实施低碳化经营战略。一是要实现酒店设计低碳化,使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节能型设施电器。二是要实现能源管理低碳化,建立专门的能源低碳管理部门和低碳管理制度来监测酒店能源使用情况,加强能源和物资的回收循环利用,降低酒店的常规碳排放量[16,25]。三是要实现酒店服务低碳化,贯彻绿色、环保、低碳的服务理念,如在保证卫生质量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减少床上用品的换洗次数,不提供或少提供一次性易耗品。低档次酒店也要不断改善住宿条件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尤其是日照市的渔家乐和民宿等特色旅游住宿设施,要基于低碳环保理念加强自身竞争优势。最后,需要通过大众媒介积极宣传低碳住宿理念,引导游客杜绝奢侈消费,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从细节出发实现节能减排。

4.4 旅游购物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往往会购买大量的旅游产品或旅游纪念品。降低旅游购物碳足迹关键在于倡导“低碳旅游”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者要自觉规范自身旅游消费行为,树立“碳中和”的旅游消费理念[1]。例如游客可参加低碳旅游者身份认证体系,主动测算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并通过参与“碳中和”活动来抵消出游产生的碳足迹[26];鼓励游客自备生活用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尽量购买当地有机蔬果,选择应季产品;在购物时自备环保材料购物袋,减少降解白色污染产生的碳排放;在购买旅游纪念品时杜绝过度、奢侈包装,注重旅游产品本身的价值等。

4.5 旅游观光和旅游娱乐

降低旅游观光和娱乐碳足迹,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旅行社及游客应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尽量采用最短的行程距离和最环保的出行方式,鼓励游客多乘坐公共交通,在景区内多选择步行、单车、新能源观光游览车等无碳或低碳的游览方式,延长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尽量减少往返景区之间的路程,提倡短途旅游。有研究显示,不同的旅游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差异显著,例如参与水上摩托艇项目的游客每日耗能量和CO2排放量分别是观光型游客的28倍和37倍[6]。日照市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各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应致力于开发以低能耗、低损耗为主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如基于自然条件的观光休闲、文化景观产品,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鼓励游客多参与户外、环保型的娱乐活动。旅游景区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化发展的首要方向是创建循环型景区,在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27]。

猜你喜欢

日照市测算排放量
6300万富人的碳排放量大于31亿穷人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古村街景
村居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四川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对策研究
城市创新指数设计与实证研究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