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质量评价研究
——以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022-05-10杨玉春谢天燕

绿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小班

杨玉春,谢天燕

(临沧市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镇康 677704)

1 引言

生态公益林是组成自然生态环境重要部分,按功能性可分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1]。通过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明确当前公益林的保护状况,并为后续调整对公益林生态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云南省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为例进行论述,通过相关方法,从经营生产力、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以及立地条件等评价方向为小班评价研究提供依据,以期规范小班尺度评价的评价科学性与精确性[2~4]。

2 保护区现状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因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该地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保护区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南边境内,东经98°41′~99°18′,北纬 23°45′~24°04′,批建时期面积36970 hm2,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618.5 mm,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9.3 ℃以上。保护区处于横断山系南段南捧河流域。南捧河注入南汀河,跨境入缅甸后汇入萨尔温江。保护区山脉、河谷主要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并相间分布的地貌格局,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的侵入,降水丰富。中山山地对西南气流的屏障作用,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这是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发育的重要原因。保护区海拔640~2968.5 m,地形复杂且海拔差距悬殊,部分地区垂直气候分异明显,涵盖热带雨林到山顶苔藓矮的所有完整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公益林主要可分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以及稀树灌草丛等,公益林内部生长多种国家级保护物种,如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4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5~8]。上述野生植物中很多已经被列入濒危野生物种,因此急切需要完善对该地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以期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长久生存。

3 评价指标筛选

3.1 评价指标初选

本研究为确保试验的便利性与数据指标的统一性,以2009~2011年进行的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数据为基础,在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影响评价指标后,选择剩余能够体现出案例地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态度的因子,并以此为基础组成评价遴选的基础指标集合,用于后续进一步筛选提供便利,评价指标初选因子如表1所示。

3.2 指标筛选模型

模型的建立在指标独立性与敏感度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实现方法为:

zj=αsj+βdj

(1)

式(1)中:α与β均表示重要性系数(0<α<1,0<β<1,α+β=1)。

在本研究中α与β皆取0.5。

表1 评价的初选指标

3.3 指标客观权重计算

对通过上述模型筛选的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保留指标的客观权重,其计算式为:

(2)

式(2)中:yj表示筛选后指标的客观权重;l表示筛选后指标的个数。

3.4 合理性检验

利用方差作为判断依据判定上述指标权重是否符合评判依据,即得出上述筛选指标方差的和,并与初选指标方差的和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筛选后的指标权重是否合理。在统计学上该评价因子筛选方式的累计方差应大于80%才可被视为显著[9~11],而在本文研究中因实际数据量巨大,所以实际累计方差能够达到60%以上皆可视为显著。用“F”表示筛选前后指标方差和的比值,则计算公式如下:

(3)

4 实证应用

4.1 数据来源和研究工具

实验数据皆来自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项目调查数据。使用SPSS 25.0和ArcGIS10.4.1进行相关图表制作与研究[12,13]。

4.2 评价方法

4.2.1 评价指标筛选

首先,需要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初选指标离散系数进行一次筛选。其次,对第一轮剩余的指标进行综合筛选,综合筛选后的指标值见表2。

表2 最终评价指标

4.2.2 有效性校验

由表2中数据可知:

(4)

因F值大于60%,因此证明筛选后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进行评价的标准。

4.3 建立评价体系

以上述评价指标筛选结果为基础,利用客观权重修正方式构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

4.4 生态公益林质量等级划分

对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结果进行计算,从数据结果中可证明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符合正态分布。对综合得分进行分级,如表4所示。

表3 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4 评价等级划分

4.5 评价结果

参与案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质量评价的小班共有1300个,通过上述评价指标且达到优等级的共有463个,占比总数的35.61%;通过上述评价指标且达到良等级的共有324个,占比总数的24.92%;通过上述评价指标且达到合格的共有289个,占比22.23%;通过上述评价指标不合格的共有224个,占比总数的17.23%。在生态公益林的鸟瞰图进行范围性标点,通过标点的密集程度可知该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评价质量仍以优和良为主[14]。从优等级的分布可知,经营管理质量较高的区域均集中在生长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的范围内,对于一些不在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的区域,其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小班评价均在良及以下[15,16]。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质量研究得知,因实际等级划分与案例地区实际情况大致相符,评价指标是可以作为衡量地区经营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影响因子,证明由评价体系得到的评价标准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在指标的筛选中主要利用离散系数与权值实现筛选模型的建立,通过模型的方式对所有可作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因子进行过滤,主要过滤一些影响范围较大、影响范围过小以及指标本质高度重叠的指标。通过筛选后指标计算出F的值为60.64,证明剩余指标均可满足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要求,即对案例地区小班尺度评价的需要。

另外,通过生产力、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以及立地条件等角度组成的评价体系可知,案例地区生态公益林的小班等级在良以上的仅占60.53%,并且实际分布均围绕在国家二级野生植物保护区周围。而在一些不及格的评价小班管理范围中,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生态环境退化的迹象,如生态多样性降低、森林防火管理不足等现状。因此,通过本文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质量评价可找出管理的不足,可以为相关人员或单位提供参考帮助。

猜你喜欢

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小班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浅谈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