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家校教育师”的设立、内涵与功用

2022-05-09闵长欢邱莉

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校个体家庭

闵长欢 邱莉

摘 要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教育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力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父母家庭教育素养的不足、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不够,极易对个体成长产生“原生家庭教育之伤”。基于教育立德树人的需要,拟在小学教育系统中设立“家校教育师”一职负责发现并挽救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之伤”,以改善原生家庭教育伤痕累累的现状。“家校教育师”首先“问切”——通过建立原生家庭信息档案、定时家访,及时发现学生原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救失”——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相关课程与成立“家校合作团”,挽救学生原生家庭教育的过失,以达到帮助个体构建良性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原生家庭教育之伤;家校教育师;问切;救失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22)02-0046-06

0 引言

近年来,“原生家庭”一词颇受关注,原生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被各界重视。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学习情感经验、进行初步成长的环境和场所。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作为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之一,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原生家庭教育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力量,对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行为模式、依恋风格和亲密关系等的习得与养成有密切的关系,并将产生持续深远、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极其重要。

原生家庭教育也是探究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视角。苏联问题儿童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认为儿童所表现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能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找到影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问题背后大多都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早有研究表明,幼年期的家庭教育功能不良,会导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家庭、学校、同伴关系出现中断,增加其成年后出现行为失范、物质依赖、人格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的风险。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原生家庭教育不仅无法按照理想状态发挥对个体成长的应然作用,反而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对个体发展产生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事实上,我国原生家庭的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原生家庭教育可谓伤痕累累。

1 “原生家庭教育之伤”

目前,学术界关于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对个体影响的研究不少,主要围绕对家庭功能与个体心理适应之间关系的探索,如探索家庭环境对个体身心健康、心理适应、社会适应、人格或心理品质、亲密关系处理、婚姻关系、安全感、主观幸福感、暴力行为、心理障碍等变量的影响。这些研究虽角度各异,但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原生家庭的教育,包括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个体在素质、个性、三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其所造成的恶果往往根深蒂固且难以弥补。这些恶果可概括为“原生家庭教育之伤(the injury of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即个体由于原生家庭教育不到位导致其在人格、心理健康、亲密关系、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产生持续的、大概率纠缠个体一生的负面影响。探析产生“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家庭教育素养不足

家庭教育具有即时性、随机性和零散性的特点,需要父母通过教育的表面现象敏锐地觉察深层的教育问题,但是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经验较少,家庭教育素养通常不足,家庭教育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将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比喻为没有领到驾驶执照就匆匆上路的司机——作为个体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入职”前并未接受系统的学习或培训,这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父母的自身素质和性格特征差异万千、受教育水平高低不同,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教育素养和教育智慧,或是觉察能力不足,或是个性不够细致,或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极易导致各种教育问题的出现。久而久之,教育缺失積少成多,相互影响发酵,并不断递进恶化、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对个体的成长产生深远持久的消极影响,日积月累积聚为严重的“原生家庭教育之伤”。

1.2 对原生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受“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的传统社会意识影响,大多数父母并不重视家庭教育,对原生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是不到位。在2007年6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进行规定之前,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性。即便已经立法宣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年轻父母仍然在家庭教育中掉以轻心,寄全部希望于学校教育。当然,有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优先保障家庭经济,无力注重家庭教育,更意识不到“只管经济不管教育”这一错误认知会影响和威胁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久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个体的迫切需要在早期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满足,“习得性无助”成为常态,逐渐累积成为“原生家庭教育之伤”。

1.3 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上缺乏沟通

家庭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缺乏沟通、联系不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1] 一方面,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校教育同样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如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双方的教育效果都将大打折扣,个体的科学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更有甚者,如果个体的原生家庭教育和其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是割裂甚至悖反时,教育接受的摇摆性、动荡性会严重影响其形成稳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不同教育系统中反复挣扎的个体无疑将遭受严重的伤害。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因此,需要一位隶属学校系统的教育工作者负责加强与学生的原生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在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的基础上开发家长的教育力量,引导家长恰当、科学地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发展中。

2 “家校教育师”

综上可知,加大对个体原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关注力度和引导力度,有利于推动个体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良性发展。据此,本研究拟在小学教育系统中设立“家校教育师(Home-school educator)”一职,用以引导原生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发挥正向作用,帮助个体在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尽早发现并挽救“原生家庭教育之伤”。

2.1 内涵

“家校教育师”,即隶属小学教师系统、负责发现与治疗学生个体的“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教育工作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引领家长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素养,为学生构建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个体成功去除原生家庭教育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年龄上成反比,即年龄越小,教育对其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越大。毫无疑问,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个体在学习、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素养不断完善的阶段。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小学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尤其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和人格培养。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家校教育师”这一职业的设立便是出于帮助个体“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目的,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导向,“家校教育师”拟设立在小学教育阶段。

2.2 辨析

一般来说,遭受“原生家庭教育之伤”最严重的莫过于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如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残疾家庭等,这部分孩子甚至会被教师们当作“问题学生”。这部分原生家庭教育环境特殊的群体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常瑞丽建议“形成和建立社会、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和爱心人士关爱特殊家庭孩子和特殊学生社会管理教育共同体”[3],把关爱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管理范畴,定期开展志愿者上门服务,但志愿者由谁组成并未论及。夏立新建议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认为“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纽带”[4],提出由在职教师充当志愿者负责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教育工作。让在职教师担任拯救他们的角色的想法固然美好,但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其一,原生家庭教育问题严重的特殊个体虽然是少数,但毕竟在职教师已有繁重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或学科教学工作,其时间与精力均有限,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有限。其二,在职教师组成的志愿者来源没有绝对保障,群体规模较小,能辐射的学生范围较小、数量较少,供不应求。其三,由于每个个体所遭受的“原生家庭教育之伤”成因不尽相同、程度各异,处理起来并不简单,需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而仅是志愿者身份的教师能提供的服务不一定足够专业。综上,志愿者方案实施起来功效并不理想,不如专设家校教育师一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以达到帮助个体挽救与克服“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班主任一职,家校教育师更加偏重负责学生个体的家庭情况和与其父母联系沟通的工作。实然情况中,鉴于班主任教师一般由任课教师兼任,我国班主任更关注并侧重于为学生的“智育”工作,同时承担着繁忙的学科教学工作,讲解专业的课堂理论知识,以促进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成长。就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内容来看,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双方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个性、性格、品德上的成长存在忽略的情况。以家长会和家访为例,班主任是以学生的学业情况为主要内容与家长进行的交流活动,其落脚点主要在于学习情况,即使偶尔会特别关注个别纪律不佳、不守校规的问题学生,也主要是为了对其他学生产生警示作用,而非将关注点放在问题学生的个人发展上。相反,家校教育师的工作重点不是学生的学业,而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除了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包括课堂纪律、人际交往、爱好特长等,家校教育师应更加关注学生道德品质、性格个性等方面的成长发展。

3 家校教育师的“问切”与“救失”

原生家庭教育伤痕累累的现实,让专门负责发现并治疗个体“原生家庭教育之伤”工作的家校教育师一职成为迫切需要。家校教育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则需要通过“问切”与“救失”。正如《礼记·学记》所提到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而家校教育师一职更偏重于“救失”。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问切”:首先,家校教育师需要精准地发现存有“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学生,找出他们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表现,通过建立原生家庭信息档案与定时家访的手段,及时、准确地诊断学生已存的“原生家庭教育之伤”;二是“救失”:在“问切”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相关课程与成立“家校合作团”的途径,帮助个体挽救个体所受“原生家庭教育之伤”,改善其原生家庭教育问题。

3.1 “问切”之法

想要“救失”,必须知道“失”在何处,这就需要家校教育师依据教育素养和经验对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之伤”进行“问切”。正如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问”即询问症状,《难经》云:“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家校教育师通过“问”去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情况,以及了解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教育理念,对其原生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初步判断。“切”即摸脉触诊,《难经》云:“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家校教育师进入学生的原生家庭环境中进行家访,一对一、点对点地接触其原生家庭教育系统,然后通过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原生家庭教育对学生已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具体表现,以准确地找出其原生家庭教育中实际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尽可能推论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具体来说,家校教育师可以通过建立原生家庭信息档案和进行定时家访,对小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情况进行“问切”以了解病因,并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合作,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小学学校教育在改善原生家庭教育问题中的積极作用。

3.1.1 “问”:建立原生家庭信息档案

自一年级开学起,家校教育师需要为所有小学生建立动态的、可更新的原生家庭信息档案[5],以此基本掌握每个学生的原生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其父母的教育素养,并动态更新学生成长发展情况,记录其原生家庭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以便分析产生“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具体原因。

一方面,家校教育师在学生开学报道时便向其及家长发放家庭调查表,初步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基本情况,和家长的教育素养现状和家庭教育理念。此后,在6年的小学阶段中,家校教育师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观察判断,和对学生原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进一步掌握,做到尽可能真实地把握个体的成长轨迹、发展情况,以便尽快发现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地找到其遭受“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家校教育师为每个学生配置一本人手一册的家校交流簿,实现动态的家校之间关于学生情况信息的交流。对于在校部分,家校教育师需要在家校交流薄上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每日填写更新,从而对学生的在校活动表现和成长轨迹进行连续性的跟踪记录。至于学生离校后的在家部分,家校教育师通过阅读家长的记录反馈也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继续了解和追踪把握,不仅有利于家校教育师综合在校部分的表现对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原生家庭教育情况的发展与变化。

3.1.2 “切”:定时家访

“一对一”的家访有利于家校教育师全面深入地真实掌握学生原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近距离接触学生家长,家校教育师可以细致感受学生的原生家庭环境背景,动态观察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持续关注“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表现和成因。

家访是家校教育师最方便的、可以准确客观掌握相关情况的一种工作方式。首先,家校教育师需要认识到家访工作是家校教育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并非班主任工作那样,是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时才会采取的应急方法。其次,在家访时,家校教育师不仅“访学生”更要“访家长”。通过了解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教育经验,把学生、家长和家庭氛围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思考学生存在问题的由来、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为学生寻找治疗“原生家庭教育之伤”的办法。再次,家访时家校教育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家庭教育的进展情况,不仅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更需要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最后,家访结束后,家校教育师应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重新建构,以指导家长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行动,帮助家长构建新的良性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是找到学生“原生家庭教育之伤”成因、改善原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

3.2 “救失”之法

在“问切”的基础上“救失”,需要家校教育师为小学生构建一个适合个体发展的良性环境——不仅指校园内部环境,更包括原生家庭环境。具体来说,家校教育师可以通过在校内开设家长学校相关课程与学生家长、学生的原生家庭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家庭教育情况,指导家长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形成健康的教育理念,以消除过去不科学的原生家庭教育带来的伤害,生成更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达到“救失”目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家校教育师还应该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意识,通过家校合作团形式建立并加强与学生原生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发挥教育的人文性涵养功能,在改善原生家庭教育问题、挽救个体所受教育伤害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3.2.1 开设家长学校相关课程

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1]父母的家庭教育素养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校教育师通过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5],可以帮助家庭教育发挥更好的功能。

首先,家校教育师必须使家长认识到个体的发展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重视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的相辅相成关系,明白两者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其次,家校教育师必须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作为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原生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导和帮助家长构建科学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后,家长学校的课程应满足家长在教育问题上的需求,满足父母对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讲授家长关心的问题,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并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家庭教育实践,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遵循基本原则。尤其是面对特殊家庭的家长时,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特殊儿童的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利用教育学科的专业优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具体来说,针对年轻父母缺乏教育理论与经验的问题,家校教育师通过家长学校为父母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家校教育师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主题讲座与培训,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指导家长进行教育实践,从而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改善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进一步为个体构建良性的成长环境。我国深圳中学(初中部)的家长学校就设有五大课程:“智慧父母课堂”“家长工作坊”“家长成长小组活动”“家长交流会”“家校微课平台”,旨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以便为学生创造更优良的原生家庭教育环境。

3.2.2 成立“家校合作团”

家校教育师可通过成立“家校合作团”,加强与问题学生原生家庭的沟通联系,并对其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提出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建议。

“家校合作团”由问题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家校教育师三者共同组成,其中以家校教育师为合作中心、以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为合作纽带,合作目的是为问题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成长发展方案。针对在校内有严重不良表现的问题学生,如有学习极度困难、具有暴力行为、存在厌学逃学等问题的学生,家校教育师不仅需要与其家长私下进行长期、多次的沟通,对问题学生的现状成因与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交流,更需要定期进行“三方共谈”——问题学生本人、家长、家校教育师三者共同参与谈话,以在三方互相理解、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学生制定三方皆认同且具有可执行性的成长发展方案。此外,为保证方案的严格遵守和认真落实,家校教育师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家长群、家校通等通讯方式密切地关注成长方案的实施情况,对学生保持持续关注,与家长保持及时联系,以便随时更改调整计划,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与此同时,为促进家校教育师“问切”与“救失”工作的开展,学校应提供更多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例如,可在校园开放日、家长听课日、家长访校周开放“家长接待室”,由家校教育师专门负责接待来访家长,拓宽学校教育与原生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一方面,为家长提供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窗口,引导家长主动积极参与教育工作,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合作;另一方面,在家校教育师的专业指导下,有利于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减少原生家庭教育带来的伤害。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七大提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家校教育师”一职的设立顺应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发现并挽救不当的原生家庭教育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促进个体向上、向善。

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6]后半句话生动地揭示了不当的原生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深远持久的消极影响。“原生家庭教育之伤”也许塑造了个体不幸的过去,但不应该束缚他们的现在和未来。在个体尽力挣脱原生家庭教育的枷锁、走出创伤的过程中,更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家校教育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原生家庭信息档案创建、定时家访、家长学校开设、家校合作团成立等途径,尽早地引领学生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提高其原生家庭的教育素养,以帮助个体早日克治“原生家庭教育之伤”,为其成长发展构建良性的家庭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430.

[2]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

[3] 常瑞丽.特殊家庭产生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对策[J].教书育人,2019(11):12-13.

[4] 夏立新.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区域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0(2):27-29.

[5] 杨民,苏丽萍.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2013(12):89-93.

[6] 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182.[ZK[FL[HT]

On establishment,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home-school educator "

in primary schools: analysis on causes of "injury of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

MIN Chang-huan, QIU Li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KG4]210023,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growth,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 has the power to shape self and personali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However, the deficiency of parents′ quality of family education,parent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education,and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will easily cause "injury of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 to individual growth. Based on the needs of education, it is proposed to set up a "home-school educator" in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to be responsible for finding and saving the"the injury of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arred primary family education."Home-school educators" first "ask and cut"——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family information files of origin,regular home visits,timely 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family of origin of students;then "save the loss"——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ent-s-chool related cours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group",the negligence in the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 of students can be saved,so a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helping individuals build a benign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home-school educator; the injury of original family education; ask and touch; save the loss

收稿日期2021-06-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哲社指导项目(2016SJB19000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度)(1505081)

作者简介闵长欢(199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师道德。

通信作者邱莉(1969—),女, 江苏连云港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心理、教师教育、青少年情绪。

猜你喜欢

家校个体家庭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煮”夫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恋练有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