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课堂,播下的是种子,点燃的是梦想

2022-05-09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搜题店家食客

事件回放<<<<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在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担当“最高讲台”。

时事鲜评

这堂看似寻常的太空课,实际上却是准备时间久、备课成本大、技术攻关难、风险系数高的复杂工程,目前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完成。

既然如此,为何要大费周章?

这是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在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发芽。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点燃的就有可能是生机勃勃的梦想。授课期间,孩子们接连不断地向航天员老师提问。“太空中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吗?”“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是如何循环的?”授课结束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总结自己的收获:“让我对宇宙产生了无穷的兴趣。”“长大后,我想成为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优秀的女航天员,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可以说,梦想的引擎一经启动,就能释放无可比拟的力量。知识的大门一旦打开,就能孕育无限可能的未來。

精彩纷呈的太空课堂,背后是欣欣向荣的中国航天事业。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的种子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刻进脑海里,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身影,浩瀚太空的探索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事件回放<<<<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加强教育App管理,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时事鲜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条格言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就学习的科学逻辑而言,破解题目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实弹演练”,其结果可用于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个过程一定是不轻松的,却无比重要。因为通过“问”与“答”,学生的知识储备完成了从“入眼”到“入脑”的完整体系。然而,一些App“题目一拍就能出答案”,学生不用思考便可轻松完成作业,不利于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是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拍照搜题”看似给答题按下了快进键,却忽略了学习应有的苦心孤诣。倘若孩子们对靠拍照解决问题变得习以为常,试问考场信不信这套行为准则?“双减”减的可不是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千秋大业,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考验。作业App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扮演的只是“轻推一掌”的角色。但一些App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找准位置,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理念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思维的养成,更可能让孩子与手机之间产生过度的亲密感,这些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几道题的体量。因此,让“拍照搜题”等作业App暂下线,是对教育App发展理念的一种厘清。它不仅仅是从行业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更是为了重申教育本身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事件回放<<<<

2021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对于怎么吃饭立了很多规矩,包括支持自助餐服务单位实施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的措施。

时事鲜评

近年来,自助餐模式受到食客的广泛欢迎。但是,一些食客的吃相并不好看,如认为交了钱就要想办法“吃回来”,浪费了也不是自家的;或者是眼大肚小,拿多了吃不完……面对这些不雅行为,以往几乎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食品流向泔水桶。

浪费要收费的刚性规定,赋予了自助餐服务单位“尚方宝剑”。今后,面对食客的浪费行为,店家可以理直气壮地搬出条款执行,食客也难以质问“凭什么”。其实,在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前提下,早就该让店家有足够的底气,而不仅仅停留在提醒、告知等层面。如果没有一定的惩戒权,店家基本处于话语权较弱的地位,说的话顾客可听可不听,顾客觉得自己出了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无权干涉。

外出吃饭这件事,表面看是自己花钱消费,属于私事,然而一旦不守规矩、不受约束,就另当别论了。比如不听招呼一意孤行,导致好好的食品沦为垃圾被倒掉,那怎么能说是私事?钱是个人的,但食品属于公共产品,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任性。

浪费可耻,必须受到处罚。敬畏粮食、崇尚节约应成为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吃完饭,碗里盘里光光的,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尊敬。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吃相要好看。这种发自骨子里的美,是真美。想做到也不难,从一粥一饭开始,从现在做起。

(选自《昆明日报》,有删改)

猜你喜欢

搜题店家食客
警惕搜题App禁锢学生思维活力
鲸餐厅和它的食客们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搜题软件暴露出了教育的哪些问题?
Cartoons
遇上了行家
多地查缴“牙签弩” 央视:仍有店家偷偷卖
最悲伤的字
秀才写招牌
就餐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