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022-05-09于晓冰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柴扉蜂蝶游园

于晓冰

文章忌讳让人读起来像喝白开水一样,寡淡乏味,而应该如食橄榄一般,越嚼越有味。好文章要耐琢磨,有嚼头,有回味。下面,我们以几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来说明这个问题。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脍炙人口,很多同学可能还没有上小学就会背诵这首诗。不过,这首诗的妙处可不一定人人都能领会到。这首诗能流传千古,自然有其流传千古的理由。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就明确点题,“春”“晓”都在这句诗中出现了,而且,还有“眠”而“不觉”,可见睡得香甜。这香甜的春眠被一阵阵鸟啼唤醒了,“处处”一词用得很妙,让人觉得到处都是悦耳的鸟鸣声。这声音唤醒的不只是诗人自己的睡眠,更是每位读者的美好经验。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怎能不让人心生欢喜呢?

“夜来风雨声”这句是在时间上往前追溯,回到昨晚,也正好和开头的春晓形成了潜在的呼应。风雨声中,有多少花凋谢了呢?诗人不知道,因为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屋内,而不是屋外。即使在屋外,也不可能知道花落了多少,因为那是数不过来的。不过,“花落知多少”一句虽然是疑问,没有直接回答,却引发读者更多联想,给读者更多回味。诗人仅仅是在惋惜落花吗?不是,他是在惜春。诗人仅仅是在惜春吗?也不是,他是在惋惜逝去的韶光。这些意思诗人都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诗中,让读者自己品味。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诗的题目是“雨晴”,意思是雨后的晴天。它可以说是一首即兴诗,虽然表达平实,却平中见奇,饶有趣味。

“雨前初见花间蕊”,一個“初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初绽的花的欣喜之情,而这种欣喜,自然让人感到诗人对春天的爱惜。“雨后全无叶底花”,一个“全无”,写出了诗人看到花被雨打风吹之后零落的失望之情。

“蜂蝶纷纷过墙去”,蜜蜂和蝴蝶过墙去要干什么呢?这时候诗人忽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想:大约是蜜蜂和蝴蝶更能知道春色在哪里吧,它们飞过墙头,飞到邻家,是不是更美的春色就在邻家呢?诗人没有像蜜蜂和蝴蝶一样过墙,诗中也没有直接描写邻家的春色如何,但是一个“疑”字,却让读者因此产生了更美好的想象。其实,如果用理性思考,不难想见邻家也一定下雨,也一定是“雨后全无叶底花”,但是,感性上我们不愿那样联想,宁愿相信邻家因为春色更美而吸引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不就更衬托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吗?这首诗的味道正在于此。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是目的,而“不值”是结果。去游园,却连园主人都没有遇到,更不要谈进入园里,那还能写什么呢?似乎没什么可写的。但诗人偏偏在这样的“窘境”之下,写出了新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为什么没有人开门?仅仅是因为“小扣”,因为轻轻地敲吗?不,这“小扣”只是作为客人的一种礼貌表现而已,诗人猜想这久不开门的原因大约是园主人担心客人的木屐踩坏了他爱惜的青苔。短短14个字,就把“游园”和“不值”都写了出来,还透露出诗人的失望之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因为“小扣柴扉久不开”失望之际,诗人偶然抬头,却看到一枝红杏从墙内伸出来,原来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虽然只写了“一枝红杏”,没有写满园春色,但是,诗人这巧妙的一笔已经足以让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了。读者会把所有关于春色满园的美好记忆迁移过来,绘制属于个人的生机盎然的画面。而且,善于思考的读者肯定也会想到人生,蓬勃的人生也会像“一枝红杏”一样无法阻挡,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

寻胡隐君

[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有唇齿留香之感。在去拜访朋友的路上,诗人渡过了一道又一道河,河流两边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在春风拂面、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朋友家。诗句到此戛然而止,具体如何和朋友相会,他们之间谈了什么,一句都没有说。这固然和诗题“寻”字有关,只写“寻”的过程,不写“寻”的结果,更因为前面优美风景已经状写得淋漓尽致,后面相会之愉悦自不待言。虽然什么都没有写,却给人无尽的美好遐想,胜却千言万语。

梅尧臣曾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标准。一篇好文章,除了要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还要做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猜你喜欢

柴扉蜂蝶游园
游园小问
在雨声中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
蓟州牡丹园
春山雨霁
情人
秋游园博,赏心悦目
推开柴扉
从蝴蝶的乐园到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