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同步设计,贯穿始终

2022-05-07沈芳

关键词:评价内容

沈芳

摘要:单元大任务的评价设计要与单元大任务的内容设计同步,让评价贯穿大任务始终。单元大任务评价实施的前提是明确评价内容。具体的评价内容,对应细化的子任务内容。为保证评价的质量,需要紧扣单元大任务编制量规。并且,量规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单元大任务的评价实施基于评价量规开展,包含对大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大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评价。

关键词:单元大任务;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量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积极生长者培育的课程育人实践范式建构研究”(编号:D/2021/02/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单元大任务是指基于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重构学科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出的贯穿单元教学始终的学习任务。它让学生通过多节课的连续深入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个基于真实情境的复杂问题,或完成一项挑战性任务,抑或创造一种可行性方案或产品。

大任务之“大”,首先,体现在目标对接素养,在任务的落实中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其次,体现在任务具有挑战性、复杂性,需要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完成;再次,表现为任务具有阶段性、有历程,旨在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观察、研究的科学精神;最后,表现为学习结果外显化,阶段性学习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提出、产品的生成等方式结束,便于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始终明晰学习目标,主动反思和调控学习进程,促进学习不断深入。单元大任务的评价设计要与单元大任务的内容设计同步,让评价贯穿大任务始终。

一、分解单元大任务,明确评价内容

单元大任务评价实施的前提是明确评价内容。具体的评价内容,对应细化的子任务内容。因此,首先需要将单元大任务分解成阶段性的、有历程的、贯穿单元教学始终的多个子任务,完成大任务图谱编制。

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教学,我们设计的单元大任务是:“学校将在六一前夕举办一场‘小小船儿向未来——庆六一自制船模展览会,届时将向全校展览船模,期待你们精彩的亮相。”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船的研究》单元大任务图谱(如表1所示)。

单元大任务的最终成果,是设计并制作符合一定性能的小船、撰写小船的说明书和展会现场的讲解展示。单元大任务的完成过程包含两个阶段:一是改变船的材料、内外结构、动力装置,进而改变船的稳定性和载重量,控制小船的运动;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测试和修改,制作出符合一定性能的小船,并进行展示介绍。所以,本单元大任务的评价内容,也应该聚焦以上大任务的最终成果和各子任务的完成情况。

二、指向单元目标,编制评价量规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是要检测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指向目标的评价需要公平、稳定、有效的评价工具。为保证评价的质量,需要紧扣单元大任务编制量规。并且,量规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

如《船的研究》单元第6课时《设计我们的小船》和第7课时《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测试、修改,制作出符合一定性能的小船。在设计小船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小船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编制初步的评价量规(详见表2),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指标和区分度。

在分步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增加评价量规的指标内容与评价主体,在大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呈现相应的评价量规。

如《船的研究》单元,在制作、测试、修改和展示交流时,逐步增加“按设计图制作”“成本控制”“分工合作”“小组汇报展示”等指标内容,最后增加评价主体。在逐步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评价量规(详见表3),保证生成的量规紧扣大任务,指向单元目标。

三、基于评价量规,完成评价实施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实施基于评价量规开展,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

(一)对大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完成大任务的结果,如可行的方案或产品等。《船的研究》单元最终的成果是“小小船儿向未来——庆六一自制船模展览会”上学生的小船展品和展示交流活动。评价量规中载重量、稳定性、航行方向、按设计图制作、分工合作、小组汇报展示等指标的区分度明显。对学生最终制作的小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成本控制如何、是否按照图纸制作,可以根据量规中的星级指标,作出量化的评价。学生在准备展览解说、评价其他小组作品及汇报交流时,都需要结合评价量规中的星级指标。对大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标准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准确。

(二)对大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评价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完成大任务的过程。通过对单元大任务的分解,每节课需要完成的子任务非常明确,大任务的落实有抓手。基于评价量规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开展。

1.教师视角

教师在大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呈现评价量规的不同要求,将评价标准前置。如《船的研究》单元,设计阶段,出示载重量、稳定性、航行方向等指标要求,这些既是设计方案的技术指标,也体现了对前面几堂课学习的评价要求;制作、测试和修改阶段,增加按设计图制作、成本控制、分工合作等指标;展示阶段,增加小组汇报展示的指标,基于评价量表进行持续性评价。对照这些指标,也可以客观地评判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任务的完成质量。

2.学生视角

学生学习视角的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有序推进学生的学后反思。杜威提出,在人的各种思维形式中,最好的是反省思维。反思是有深度的、循序渐进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思考,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完成单元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清楚学习目标是什么,能够根据目标主动反思和调控学习进程。如第6课时《设计我们的小船》中,通过“画廊走”的交流方式,组间相互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最后各小组再次修改、完善方案。学生在“画廊走”的交流中会反思自己的设计,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改进设计。第7課时《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测试环节,学生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必然会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你打算怎样进一步改进,使小船符合稳定性、载重量、航行方向三个测试指标的标准?”举办小船展览会前撰写说明书,可以促进学生反思本小组造船活动的经历。大任务对接素养目标,大任务的完成需要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评价量规可以为学生提供反思支架与路径。反思的目的指向问题的解决,通过各子任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交流探讨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或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单元大任务的评价嵌入大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基于师生共同制订的量规实施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在新情境中利用单元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这样的评价,需要教师有单元的站位,根据单元目标的层次性和完整性设计单元大任务,根据单元大任务的分解设计、实施多元而全面的评价,在单元教学中保持目标、任务、评价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杨志明,刘巧民,黄芬,等.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评价量表的研发及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11).

[3] 周文叶.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J]. 江苏教育,2019(14).

猜你喜欢

评价内容
基于农户层面的退耕还林工程评价内容研究综述
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初探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用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
中职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
例谈初中数学实验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