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2-05-06张福花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材料

张福花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一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打制石器  ②磨制石器 ③青铜农具  ④铁农具

A.生产工具的变革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冶炼技术的进步D.科技水平的提高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3.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

A.封建王朝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B.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

C.封建割据导致汉朝、唐朝衰亡

D.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4.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5.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中,吏、户、兵三部尤位高权重。到了清代,六部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职掌有同事务官,而非决计定策的政务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初期議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极大

B.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C.明朝彻底废除了秦以来的宰相制度

D.清朝为了平衡满汉的纷争

6.“这个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被推翻

7.“这场运动促使中国拥有了第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水军,许多满怀报国热情并且能力超群的人也开始创办近代企业,培育出中国第一批优秀的产业工人。”据此可知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8.张大爷家里有一枚银元,上面有“中华民国四年”的字样。这枚银元的铸造时间是(  )

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

9.在一次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一幅如右图所示的示意图。这一示意图揭示了(  )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下表是世界主要反法西斯国家战争贡献简表,据此可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空前民族团结

B.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C.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1.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12.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A点到B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13.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

C.长征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

14.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

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保护环境已经走向法制化

15.帝国推行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发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由国家资助,将希腊、波斯、印度等的学术典籍译为帝国文字。通过这种形式,希腊古代典籍被完整保存下来,并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指路明灯。这个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D.阿拉伯帝国

16.思维导图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以下思维导图,在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原因B.核心C.影响D.评价

17.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  )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发动了垦荒运动

D.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18.“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还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此,罗斯福政府(  )

A.整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19.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20.“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

A.反帝和反霸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D.共享与共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觐的义务……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史记》

(1)远古传说中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哪一制度?“天下为家”反映夏朝建立后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重要制度?“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4)依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1)材料一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誰?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八年级(1)班开展了“侵略与抗争”活动课,邀请你来参加,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对近代中国进行了多次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了严重践踏。

材料二:西方列强通过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土地,强索赔款,攫取特权。

材料三: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指出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以及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条约和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写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两个史实。

(4)为了牢记历史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针对中国近代遭受的一系列侵略,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办?

2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危机,能否运用智慧化危机为转机,实现社会转型,关乎国家兴衰。请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联系性)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某一思想解放运动中,一位作家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图1 纪念币 图2 1787年华盛顿 图3 法国1789年

在制宪会议上    《人权宣言》

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材料一提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谁被誉为这场运动的先驱?请写出他的长篇诗作名字。

(2)图1是英国为纪念《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请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起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图2所示会议颁布的法律文献有何进步历史意义?图3所示文献反映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综上所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A 7.A 8.D 9.A

10.D 11.D 12.C 13.B 14.B 15.D 16.A 17.D

18.D 19.D 20.C

21.(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血缘和功劳。

(3)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4)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1)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自北向南。促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3)北魏孝文帝。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4)制定制度、人口迁移、迁都等。

23.(1)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别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血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等。(寫出两个史实即可)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24.示例:

危机·转型

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积累下的许多严重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联系日趋紧密,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回顾历史,各国面对危机时,用智慧化危机为转机,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5.(1)人文主义。但丁。《神曲》。

(2)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主张: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3)商品竞争需要;新发明、新技术的采用。

(4)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材料
◆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材料俏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