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的课堂常规管理

2022-05-01朱正彦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组长常规科学

朱正彦

在教案、课件、器材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课堂常规的影响。一个简洁、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办法能使课堂维持平稳、高效的状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培养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课堂的解释是“教师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对常规的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因此,课堂常规可以理解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贯的规矩和做法,其中已有了规劝和引导的含义。一套优秀的课堂常规将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经常感觉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低下,甚至是无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省,听课比较,甚至照搬特级教师公开课教学过程,终于发觉问题出在课堂常规管理上。在教案、课件、器材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课堂常规的影响。一个简洁、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办法能使课堂维持平稳、高效的状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培养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一、小学科学课堂现状分析

以目前所见所闻,各级各类公开课与平时的常态课,完全是两个样子。在公开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思维敏捷、对答如流,使教师的教学得以完全按照最理想化的状态推进,从而得到一节全面展示教师业务能力的公开课,教师完全不用担心任何课堂常规问题。但在平时课堂上,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很少能完全跟着教师思路全神贯注地听完一节课,更多的是一种放松、懒散的状态,走马观灯一般上完一节课。因此往往无法体会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态度,也就无从谈起习惯的培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有着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式课程,同时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特点和性质促使小学科学学科必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并具有很多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教学特点。

例如:教学实例丰富。紧密联系生活,可将生活的各种现象作为教学实例,但这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挑选,同时也对学生平时的观察习惯是一种挑战。课堂上常用生活实例可有效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原来科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科学。

教学活动多样。在新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观察活动,如一年级《观察一棵树》需要带学生在校园中观察一整棵大树;二年级《土壤——动植物的乐园》需要带学生“考察”校园花坛、绿化带中的动物和植物;五年级《认识棱镜》需要带学生外出观察阳光在棱镜的作用下产生的色散现象;四年级《用气球驱动小车》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场地上进行实验或小组竞赛活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有实验探究活动,如四年级《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需要进行模拟食道和胃的工作实验;五年级《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水的作用》需要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和模拟降水实验。在模拟实验无法呈现时则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五年级“健康生活”单元,学生虽然能通过直接观察自身来积累经验,但仍然无法完全想象出关节、心脏、神经等器官、组织的工作形态,我就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动态展示关节、心脏的工作过程和静态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使学生能在心中产生直观、具体、正确的相关印象。学生在初次接触时有些许抵触,但之后迅速接受了该呈现形式。

由此可见,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内容丰富的,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对课堂常规管理的要求。公开课由于不需过分考虑课堂常规管理问题,所以更能体现科学教学特点,从而吸引学生进一步关注到教学内容背后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但常态课则很难体现。因为学生在还未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之前,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将课堂上讲解的实例,实验,甚至教师语言中的字词发音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能强烈刺激他们兴奋点的事物进行联想,倘若课堂中再有一两位学生附和,那整个课堂将可预见地走向失控。

二、小学科学课堂常规管理初探

针对学生课堂现状,针对教师常态课,需有一套简洁、有效且符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常规管理办法,以维持課堂的平稳、高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培养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在此,我有一些具体见解,愿与大家分享。

(一)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首先,将全班按照座位就近原则,把四到五人分为一组并排出小组组号。这样既方便小组实验,同时也方便在课堂探索活动时指导。

其次,由小组内自行决定小组长。组员自行选举出的组长更受组员拥戴,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更能获得组员信任。

然后,给小组长下发《课堂行为记录单Ⅰ》。由教师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记录组员在课堂上的探索、记录、整理三方面的表现。在探索活动中,故意破坏小组探索活动的,不认真记录活动现象的,活动结束后不认真整理器材或故意影响他人整理器材的,请小组长在表上对其进行记录。所有记录都将作为期末平时成绩的评判依据。

之后是组织一次民主评选,选出科学课代表。这一活动可视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了解程度灵活安排开始时间。

最后,给课代表下发《课堂行为记录单Ⅱ》。与《课堂行为记录单Ⅰ》不同的是,《课堂行为记录单Ⅱ》将记录整个班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和思维情况。由于一名学生无法在监管全班学生纪律的同时再兼顾自己的学习效率,所有《记录单Ⅱ》需由教师与课代表配合使用。由教师监管全班纪律,若有学生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导致课堂无法继续进行,则由教师进行严肃提醒,同时课代表记录纪律情况。思维一项则用于课堂上精彩发言的加分。

(二)管理办法说明

本方案核心为两张课堂行为记录单的纪律、思维、探索、记录、整理,一共五个项目。

关于纪律,我会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强调“当某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行为严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则会被提醒并记录”这一要求。由于这一要求比较宽松,需要在第一节课进行举例讲解,并在前四至六节课中,对产生的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和严肃批评,做到有理有据。以让学生在信服和明确违纪行为的同时,懂得这些行为的恶劣影响,以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目的。E5085AEB-3F26-496B-A606-66DA58201A74

关于思维,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最能实时体现学生思维情况的依据。因此,我强调“课堂上发表的观点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或被点名回答问题却无法回答时,会被记录”和“精彩的发言将得到加分”。这主要是针对目前课堂上常见的故意插话和走神的问题。同样,在学期初的课堂上,对故意插话等行为暴露出来的课堂思维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总结:“你刚刚发表的言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并且容易让其他同学误解和产生非必要甚至是错误的联想。”让学生明确对课堂上的内容可以产生联想和想象,但必须与课堂相关联,同时让学生明白,对同学的发言同样需要认真倾听和分辨优劣,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目的。

关于探索,我则会与科学探究目标进行对照,以寻找小组长能理解的,简洁、明确的,无可指摘的评判依据。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小组长对于“观察活动是否认真”“实验探索操作是否认真”“对工具、仪器使用是否得当”等表述接受度较高。

关于记录,最初设立的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但后来发觉要先从“带好《学生活动手册》和笔记本”抓起,所以需与组长明确,每节课上课前需要检查组员是否正确携带《学生活动手册》或笔记本,有缺少者,需做记录。至于课堂上的笔记情况,则要由教师专门安排时间对小组长进行专项培训。例如在期中或期末单独用一节课进行小组记录情况检查,其间耐心解答学生对记录要求的提问,或者寻找质量各异的记录,对其进行逐项评价。在此期间,学生会对质量较高的笔记表示赞叹,并在后续的探索活动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记录质量,小组长也能做到“好坏心中有标尺”。

关于整理,最初设立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重视实验后的器材归纳,但后来发觉同一小组内的学生经常会为“谁来整理器材?”或“为什么总是我在整理?”等问题闹得不愉快,以至于严重影响同学关系。因此,我目前有将整理项目改为加分项目的想法,即小组长对器材整理进行排班,认真完成整理任务的学生可获得加分奖励。这样既促进学生养成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

这五个项目其实与科学探索目标、科學态度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不再过多阐述。

(三)座位调整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分好科学小组后,肯定会由于学生座位调整导致开学第一节课上分配的小组组员分散。但小组长负责的主要是进行探索活动时的常规,而探索活动通常都无法要求学生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完成。既然探索活动需要离开座位,那么小组成员只需在探索活动时聚集在一起即可,平时上课可以分散在班级各处,但需要提醒小组长,不能随意修改手中《课堂行为记录单Ⅰ》上的组员。

(四)执行建议

课堂常规并非订立便万事大吉,仍需教师在订立后坚持执行,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会降低常规在学生中的威严感。因为老师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改动会让学生觉得课堂上是有机会逃过责罚的,久而久之,制定的规范对学生的约束力将大大下降。且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勿区别对待或采取双重标准,否则将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E5085AEB-3F26-496B-A606-66DA58201A74

猜你喜欢

小组长常规科学
分餐小组长
点击科学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科学大爆炸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