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时代脉搏 上好“大思政课”

2022-05-01

甘肃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美育育人

铸魂育人,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大中小学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各种挑战,越是艰苦越要向前,点亮青春底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要将中国故事融入思政教育,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故事鼓舞人心,帮助学生找到励志榜样、萌发奋进动力。欣逢伟大时代,大中小学要把握新时代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担负育人育才育德的责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际上,无论是體育界,还是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无论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还是边远偏僻的山区小镇,都有可歌可泣的人与故事。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必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思政课讲得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才能让当代学生筑牢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张天华)

近年来,当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追求,审美教育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事实上,无论是个体,还是民族的成长,人生厚度与精神养成都离不开美育的润泽。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实践表明,美育为提升人的基本素养,为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文化创新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学校是美育的主阵地,需要逐步探索构建个性化、特色化的美育方案,把握好美育的时代性特点,引导学生自觉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范玉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回应时代对高质量教育发展的追问和期望,促进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此,学生需要获得基于强化自我意识与提升社会适应性的社会情感能力。教育需要培养出具备主体意识、他人意识、社会意识和有“温度”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需要一定的社会性基础。在学校教育中,要创设学生积极面对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情境,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在个体与自我、他人、集体关系的积极情感体验中,形成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从而达成学生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美发展。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以知识灌输和智力训练为主的学术目的主导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相对于无知而言,没有情感的知识可能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从而构建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毛亚庆)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美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