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楚中原争霸战

2022-04-25西

关键词:晋军楚军宋国

●西 武

宋国求援,救不救?

公元前633年冬,晋国都城。

这个夜晚十分静谧。街上偶有鸟儿飞过,屋舍内灯火摇曳。先轸(zhěn)揉揉眼睛,放下书卷,时候不早,他准备休息去。

这时,门“咚咚”地被敲响了。

先轸一愣,问:“什么事?”

“国君请您去一趟。”门外人答。

“现在?”

“是。”

先轸整理好衣冠,匆忙离开了屋子。他是晋国大臣,一直辅佐国君晋文公重耳。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便喜好结交士人,17 岁时就认识了先轸。后来重耳为躲避仇人追杀,逃到了狄国——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还算可以信任。

重耳去狄国时四十三岁,自此之后他便一路奔逃,这样的生活他一直过了十九年,辗转了八个诸侯国,直至六十二岁,重耳才结束了逃亡生涯,回晋国登基做了国君。

从晋文公前往狄国之初,先轸和子犯等人就一直忠心地跟随他。晋文公这么晚找他,定然是急事、大事,可究竟会是何事呢?他琢磨不出。

半炷香工夫,先轸便见到了晋文公。已登基四年的晋文公,脸上虽比从前多了几分沧桑,可目光坚毅,一如当年。

“总算来了,我知你足智多谋,今夜有事相商。”晋文公神色严肃。

“何事?”

“宋国求援。”

先轸明白了,原来是这件事。

自晋文公勤王,势力逐渐强大后,宋国便动了心思。宋国自觉和晋国有“交情”,便主动套起了近乎。两者到底有什么“交情”呢?这就说来话长了,还得说回当年。在晋文公流亡期间,他也曾跑到宋国寻求庇护。那时候,宋国国君宋襄公刚刚被楚国打败,身上带着伤,可还是按国礼接待了晋文公,对他很是尊重。在落难时还能被人如此相待,晋文公的心里自然是十分感激的。

如今楚国发兵攻打宋国,楚王派主帅子玉带兵,将宋国围困住。子玉那家伙可不好惹,宋国惊慌失措,赶忙派人求救。晋国势力强大,又与宋国有着如此的“交情”,自然是求助的最佳选择。

晋文公脑海里想着什么,先轸自然明白:楚国是当今诸侯国老大,若晋国救了宋国,那就是与楚国公然为敌。一旦晋楚之间发生冲突,大战便一触即发。可真要打起来,晋国能不能赢还很悬。

“怎么样,救还是不救?”晋文公又问。

先轸这才回过神来,想来是他许久不言语,令晋文公心中越发没底。

先轸缓缓道:“宋国于我们有恩,我们理当去救,因为要知恩图报。”他是在暗示,宋国曾搭救过晋文公,这事儿不能忘。

“罢了罢了……”先轸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怎么?”晋文公赶忙追问。

“我晋国取威定霸,在此一战!”先轸的神情由犹豫转为坚定,说到此时话音已铿锵有力,似是下了很大决心。

打曹、卫,拉拢齐、秦

翌日,先轸又被晋文公召去商议要事,一同商谈的大臣中还有子犯。晋文公开门见山,强调晋国要去帮助宋国,至于原因,他提到了两点:报恩,称霸。他这番言论,正是根据昨晚他与先轸的谈话总结出的。

子犯擅长谋划,先轸见他沉默半晌儿,猜他准在思索事情。

果然,过了一阵子,子犯开口道:“打是要打的,不过从哪儿打?先打谁?这些事情是需要考虑的。如果直接派兵救宋国,那便是和楚国硬碰硬。依臣看来,这是下策。”

“何为上策?”晋文公问。

子犯继续道:“依臣之见,先打曹国。”他认为,曹国和楚国刚结盟,晋国若是攻打曹国,楚国定会调兵救援,宋国或许能免于被围攻。

“这主意好,”先轸对子犯佩服不已,接着说,“如果打曹国,晋国暗地里是为了解救宋国,明面上可以以当年曹国侮辱我们国君的事为说辞。打着报仇的旗号,这也算出师有因。”

等先轸说完,晋文公将目光移向其他大臣:“你们看呢?”

“我等无异议。”栾枝、胥臣等军中大将也表示支持。

众人依计行事。于是,晋军开始攻打曹国,可没想到当大军行至卫国地界,想要借道而过时,却遭到了卫国的拒绝。此举惹怒了晋国,晋文公决定在攻打曹国的同时,再派出另一支队伍攻打卫国。

先轸是晋军的中军主帅,他分析了现状后,又向晋文公提出再派出第三支队伍,由他带领,直接攻打五鹿。

听了他的这番话,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作战目标本来是打曹国,为何又盯上了五鹿呢?

先轸解释,攻打五鹿的真正目标在谷这个地方,这儿可不一般。这些年楚国独大,鲁国、卫国、曹国都争相与楚国结盟。先前齐国欺负鲁国,攻打其边境,想要争夺土地,鲁国打不过就去找楚国帮忙。楚军赶走齐军后,便驻扎在谷。

五鹿在卫国都城附近,距谷也很近。先轸要拿下五鹿,为的是提防楚国驻扎在谷的这支军队,要起到牵制作用,从而让第二支队伍能顺利攻打卫国。一旦拿下卫国,第一支队伍便可南下,继而拿下曹国。

这三支队伍任务不同,但作战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攻下曹国。

先轸的建议又被晋文公采纳了。先轸迅速攻下五鹿,派部分兵马驻扎在当地,防止楚军异动,随后又带其余人马与晋文公会合。刚回到军中大营,先轸就听到了好消息:他拿下五鹿后,齐国君主闻讯而来,主动要和晋国结盟。紧接着,他又听说晋军已经攻下卫国和曹国。

正在高兴时,晋文公派人找先轸过去。先轸来到营帐中,刚要道贺,话在嘴边却停住了——晋文公脸色很不好。

“出了什么事?”先轸试探着问道。

晋文公道:“宋国又派使者来求援。楚国救援曹、卫失败,仍未放弃对宋国的围攻。若我们去解围,肯定要跟楚国硬碰硬地直接大战。可真要打了,秦国、齐国又不会同意,万一惹恼他们,一旦他们和楚国联手,晋国一定会吃亏的。”

先轸暗想:这确实是个问题。一时间他有些迟疑,可忽然,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竟然想到了一条顺势而为的妙计。

“宋国使者来求您解围,您可以让他转而去求齐国和秦国。这两国国君以钱财为重,看到宋国的贿赂定然欢喜,一定会主动去找楚国说情。您随后再下令把曹国、卫国分给宋国,楚国肯定舍不得这两国的土地,会急着去救援曹、卫,那么就不得不对宋国撤兵,这样一来便能顺利化解宋国眼前的危机。”先轸解释道。

“若是楚国不撤兵呢?”晋文公隐隐有些担心。

“那么晋楚必会交战。就像之前说的一样,我晋国取威定霸,在此一战!”先轸道,“如果齐国、秦国劝不动楚国,那就是楚国不给他们面子,事后他们也会站在您这边。所以不管怎样,就算开战,我们也未必吃亏。”

晋文公听后豁然开朗,随后便下令依计行事。

先轸推测得不错,楚王为保全曹、卫,下令让子玉从宋国撤了兵。奇怪的是,子玉却并没随军队一起撤走。先轸知道子玉对此不甘心,不过子玉留在此地,究竟想做什么呢?

激怒楚将,晋退避三舍

没过多久,楚将子玉派来了使者。楚国使者提出条件:只要晋国恢复曹国、卫国君主的权力,并把土地还给他们,楚国立刻解除宋国之围。

先轸正和晋文公对此条件进行商议时,只见子犯匆匆赶来,他一见到先轸和晋文公,立刻说:“好个无礼莽夫!子玉是臣子,竟敢跟晋国君主提条件。而且要我们答应两个条件,他却只解决一个问题。双方完全不对等,这是看不起晋国!”

先轸拍拍子犯的肩膀,要他少安毋躁。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子犯虽然谋算得一清二楚,不过他还是不够冷静,没能尽快看出事情的本质。

先轸转头对晋文公道:“臣建议,答应他。”

“为什么?”晋文公和子犯都不明白。

“虽然他不尊重我们的君主,但他的条件符合大义。你们想想,他这一句话能让三个国家得到安宁:卫国、曹国可恢复秩序,宋国也可解除刀兵之苦。若是晋国拒绝,让三国继续遭难,其他诸侯的心思可就要偏向楚国了。”

子犯和晋文公彼此对视,同意了先轸的看法。

先轸又道:“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

“哪三件?”晋文公急忙问。

“答应子玉的同时,国君您还要私下答应曹国、卫国,等我们与楚国之战结束后,晋国保证会恢复两位诸侯的权力。然后,我们要想办法激怒楚国。”

“怎么激怒?”子犯追问。

“咱们把楚国使者抓了,子玉肯定翻脸,”先轸道,“既然两国必有一战,不如激怒子玉,加速战争进程。”

先轸在楚国使者到来之后,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楚王命大军撤回,子玉却固执地不走。将不奉君命,楚王一定很恼怒,所以只留下了很少一点儿兵力,就是故意要子玉为难。既然没有楚王的鼎力支持,子玉这个人向来又很傲慢。兵力少而轻视敌人,这是犯了兵家大忌,这样的对手没什么好怕的。

先轸的计策很快便有了效果。先是曹国、卫国宣布与楚国断绝盟友关系,接着子玉得知使者被晋国扣留,他彻底被激怒了,随即率军队向晋国压进,战争一触即发。

可这时候,出人意料的是,晋国撤退了。这是因为当初晋文公在各国避难,路过楚国时,楚王对他不薄,为表达感谢,晋文公曾许诺将来若是两军交锋,晋国会退避三舍。

晋国退避不战,子玉愈加心急,士兵们想休息,他也不同意,只是蛮横地命令大军继续向前。就这样,楚军步步紧逼,晋军步步后退。终于子玉不耐烦了,他再次派出使者,向晋国呈上请战书:“请晋国国君派出战士,与我们楚国将士过过招,纯当游戏。大家在战车上一起看看热闹,如何?”

先轸读完这些文字,心中不禁冷笑,立即向使者做出答复:“当年受楚国恩惠,因而晋军退避三舍。如今没想到楚王已经退兵,可子玉将军还不想饶了我们,那就只好明天耍一耍吧。麻烦告知子玉将军,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大家战场上见。”

城濮之战,晋成霸业

第二天,战争如约进行,地点就在城濮。

晋、楚双方各摆开三路阵势。晋国战车七百辆,全军上下气势十足。晋国将领胥臣首先请缨出战,让晋国下军对抗陈、蔡两国的军队——这两国也是楚国的盟友,所以得知晋楚交战,他们两国也硬着头皮,派兵来充数。

先轸听到军队后方传来窸窣声,便骑在马上左右观望,看清后忍俊不禁。这个胥臣见闻广博,一上了战场鬼主意特别多。他竟然让战马蒙上了老虎皮,等会儿打起来可有的瞧了,场面一定很精彩。

胥臣准备就绪,便率兵上前挑战。陈、蔡两军战马看到胥臣身后的“老虎”,吓得长嘶哀鸣,掉头就跑。马逃得太快,陈、蔡两军士兵还没搞清楚状况,便纷纷摔到了地上。

“快给我回来!”陈、蔡两军的士兵喊破了喉咙,可马哪听他们的,头也不回,越跑越远。

陈、蔡两军本来就是充数的,现在见战马跑了,也都纷纷奔逃而去。楚国军心立刻动摇起来,大家见陈、蔡两军士兵都跑了,以为是打输了,便也跟着逃窜起来,楚军右翼部队便彻底溃散了。

先轸在马上都快笑出声了,胥臣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看子犯、栾枝的吧。

此时,楚将子玉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不过他率领的中军是楚军中的强兵,所以他依旧对己方抱有信心:“你们别得意,陈、蔡两国的人没有用,所以才会被你们吓跑的,我手下的兵马虽不多,但今天足以灭掉晋国。”他声如洪钟,压迫感十足。

子犯是晋国上军主将,听了子玉的话,立刻竖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将领栾枝也假装害怕,大喊一声让车拖着木柴赶紧逃走。

先轸微微一笑,好戏开场了。

“这是要做什么?”部下问。

先轸小声道:“前一日国君特地命人砍伐山上的树木,就是要留到现在用。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晋国军队集体撤退,楚军果然上当,追了上去。又因为栾枝的兵马拉着很多树枝“逃跑”,一时间,四周尘土飞扬,楚军根本看不清周围环境,而这正中晋军下怀。说时迟那时快,先轸大喝一声:“就是现在,都给我冲!”说罢,率领晋国中军对敌人拦腰袭击,将其军队一分为二。

楚军发现大事不好,慌忙之下仓促应对。就在这时,子犯和他哥哥也开始行动。他们负责接应先轸,率领晋国上军从两边夹击楚国左军。楚军连日赶路,一直在不停追击晋军,早已疲惫不堪。而反观晋军,经过之前的退让,他们胸口一直憋着口气,现在对楚军当然毫不手软。面对晋军的攻势,楚军疲于应付,打到最后没了章法,只能逃命,于是楚国左军也随之溃散。

楚将子玉见场面难看,自知无法获胜,又见手下中军已经没了士气,个个战战兢兢,于是下令收兵,带着他的中军跑了。

城濮之战,晋国大获全胜,楚军败逃后,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了三日,胜利班师回朝。晋文公由此战确立了霸权,得到了周襄王的肯定以及各诸侯国的尊崇。而楚国北进之路受挫,被迫退回了南边,楚国大将子玉也在羞愤中自杀身亡。

猜你喜欢

晋军楚军宋国
“晋军”小说中的乡土文化书写
鞭长莫及
庸国的灭亡
鞭长莫及
儿歌解读中华典故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
颜氏家训千古传
黄河岸边“晋军”再集结
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