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竹工艺融合其他天然材料创新应用设计研究
——以道明竹编为例

2022-04-25虞海张婕通讯作者

流行色 2022年3期
关键词:竹编竹材语义

虞海 张婕(通讯作者)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100083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加旺盛,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竹编产品等传统工艺品的要求也逐渐多元化,生产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逐渐明显,以道明竹编为代表的传统竹编行业也面临着困境。

道明竹编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不同类别的竹编作品,也催生了道明地区的竹编产业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根据实地调研,道明竹编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产业萎缩,品种单一,从业人员减少,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已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主要在分析道明竹编的发展形势和技艺类型,结合竹材特性,充分发掘材料的不可替代性,通过不同天然材料与竹材结合的方式尝试将现代审美与传统竹编工艺融合,用科学的方法将现代审美与传统竹编工艺融合,对未来竹编产品与时俱进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竹产业发展概况

(一)竹资源与产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竹资源的分布中心之一, 是竹子种类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国家。四川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丛生竹为主,散生竹、混生竹兼有的竹资源富集区。目前,四川省有竹子18属160余种,分别占全国竹子属、种数的46%和32%;有竹林面积116余万hm2,居全国首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经调研,目前道明竹编主要从业者大多是当地居民,制作的竹编器具同质化严重,在审美标准日益多元的今天,传统竹编的优势正在丧失。对于传统手工艺为主的多数从业者来说,这份工作难以获得收入上的提升,技艺传承期漫长,难以吸引年轻从业者加入。

总体而言,四川竹材资源丰富、竹产业产值稳步发展,但具体到地方却难以带动当地人致富、吸引新兴人才。

道明竹艺村位于四川省崇州市中部,占地面积约8.2公顷,其中包括86户村民。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的道明竹编,在历经世代传承和演绎升华后,有着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三大体系。

据调研,道明竹编工艺以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为主。

平面竹编将篾片和竹丝进行处理,编织平面装饰图案,其不同的编织手法对应不同的纹样,灵活巧妙,展现手工艺者高超的技术。

立体竹编通过金属或其他材质支撑的骨架或模具,在此形态上进行编织,多以艺术装置或摆件为主,具有浓厚的美学底蕴。

瓷胎竹编是将陶瓷与竹材进行结合编织,在两种材质的衬托下产生美学的碰撞,此类编织体量小巧,工整可爱,获得市场的青睐。

当地有工业化生产传统竹编制品的工厂,也有依托于旅游业的自经营个体户,包括售卖竹制生活用品、玩具,体验简单竹编制作以及基于竹子与竹编文化运营的饭店与驿站。此外还有与丁知竹、杨隆梅等竹编工作室,从事竹编体验与教学、创新设计,并与各地方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地学习、推广并尝试新风格,积极将竹编这项中国传统手工艺推向全世界。

二、道明竹编现有问题分析

(一)传统工艺技法传承限制

随着各种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年轻人传承传统的意识薄弱,导致对于传统工艺技法传承漠视。对当地物质条件的不满足致使年轻人选择外出打拼,少有人愿跟随老传承人继承传统工艺技法,也导致难以从源头吸引年轻从业者。

(二)竹编产品发展方向存在不足

竹编产业市场产品样式过少,且分化极端,要么是形制粗糙,价格低廉, 要么就是手工精美,价格昂贵。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塑料,金属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逐渐取代了人们生活中竹编用品的功能性需求。传统竹编如若不寻找新的破局点,会失去竞争力。

(三)竹编产品种类同质化问题

现有的竹编工艺产品大多是与篮、框、灯、茶具等相关,属于日常生活类产品范畴,种类极其有限、沿袭传统,缺乏种类创新,逐渐处于市场边缘。技艺方面缺乏创新,出现了衰退的趋势,并且很多道明传统手工艺从业者转型向了大型竹编景观,对于经典传统的瓷胎竹编、平面竹编技法等渐渐淡化。

三、反思与改进策略探索

(一)竹编材料结合多元化

在材料搭配上来说,竹材富含东方美学语义,传达出一种温婉、美好、柔韧的语义。在与其他材料融合的角度来看,竹材工艺还有着很大的可能性。不同材料代表的语义与文化内涵在时代潮流中的碰撞与融合也诞生出意外惊喜,尤其是以藤编、草编等为代表的自然材料与竹材的结合能够更加贴切地传达出自然、东方、雅致的产品语义。

(二)竹编设计领域多元化

传统竹制产品大都以日用品为主,市场饱和且难以吸收新用户,同质化严重,与时代潮流联系不够紧密。新时代的竹编工艺应合理利用竹材特性,应用到更多种类的产品设计当中。发挥竹编在美学形态上的优势,以其韧性、自然性和可塑性,作为硬质材料在时尚产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竹材绿色可持续的特性,良好的强度和自然的触感在电子产品领域有发展空间。立足其自然特性,自然的触感有利于在家装领域获得市场优势。

(三)用户定位精准化

目前竹编产品大多以生活日用品为主,用户群体基数虽然很大,但与其他工艺制品相比,如价格低廉的塑料制品或经久耐用的金属制品,竹制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竹编产品应寻找破局点,重新选择赛道,立足自身特性,建立市场优势。进一步挖掘竹材的独特语义和独特价值。并寻找突破口,得到更加精准,更具导向性的目标用户。以此为契机,顺应时代的发展来重新规划竹编产业的方向。

四、改进策略探索—以竹编材料多元化结合为例

(一)天然材料特性概述

天然材料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与人工合成材料不一样,这类材料在应用设计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有着“语义亲切、加工方便、市场青睐”的优势。

藤条材质色彩简单、清新、素雅,通过现代科技可以打造出自然纯净、简单淡雅的生活用品。藤材质地紧而轻、坚韧、易加工,藤皮光滑且具有明显的皮纹。通常藤芯的纹理细腻而富有弹性,在形态处理中较为方便。

从材料特性来看,如表1所示,藤材与竹材是紧密联系的两种材料,竹藤不分家。由于物理特性不同,藤材可以做更为优美的起伏变化,利用藤材特性可以对产品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将藤材易弯曲特性应用到产品设计中,更容易地对材料的形状进行改变,使其弯曲成不同参数的弧度,以此来更好地满足产品形态的需要。而竹材的物理属性与藤材类似,强度高,有韧性,与藤材形成天然的材料呼应。因此从物理属性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结合设计的。

表1 材料综合情况对比— 以道明地区藤、竹为例

从成材期来看,竹材藤材生长速度快,一般在2-4年左右可用于手工艺制作,在一些竹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以增加藤材种植量,结合藤材进行设计,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互补。竹材藤材家具都兼具结构轻巧、外形美观、坚固耐用等特点。

木材作为一种自然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的建筑、景观、工艺品等领域,它的材料语义给用户带来了温暖的感受,能够建立起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精神纽带。

与竹材相比,木材的种类更加丰富,但由于安全性考虑,不同类别的建筑与产品对木材的需求不同,且材料本身差异化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木材与竹材的结合的可行性取决于具体产品的要求,故竹材与木材的结合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其他比如皮革、天然树脂等天然材料的物理属性与化学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与竹材的结合往往需要规定好比例与位置,从产品语义学的角度来看,两种材料的结合的可行性不仅需要考虑其物理化学属性,还要考虑产地、资源、市场与语义的因素。

(二)藤材在竹编产品上的创新应用

基于竹与藤的材料研究与对比,利用材料的物理特性,通过实践展开设计探索。

竹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中被赋予了高尚的精神风貌,在生活中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该设计从“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这句诗获取灵感。意图利用藤材与竹材制成的抽象有机形态,探索自然空间的造景哲学、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将生命、律动与自然的美学基因融合在形态中,赋予坐具新的色彩。“天地氲氲,万物化醇。”在增加功能可能性的同时,赋予其极具东方美的哲思。

该坐具最初的设计外形封闭且张扬,转折处也很锐利,线条繁复,可以同时容纳3-4人,是有明显功能分区的大型公共坐具。随着在四川当地对竹、藤材料及用其制作工艺和器具形式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以及和四川当地的竹艺师傅的交流后,进一步改进设计,使得该坐具的形态、尺寸、功能、语义都更加贴合竹与藤的自然形态与质感。在保留原有形态的前提下提炼设计语言,在立面上采用竹材,利用竹材的稳固性来实现支撑功能。坐面上使用藤条增添其律动感,坐上去也自然舒适,实现材料与功能统一。让原本密集松散的排列,富有通透性,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各种环境中。若缩减其尺寸,重新进行设计定位,不再是大型装置,而是空间小品,从原来承载3-4人的体量改成了只承载2人的体量,两处凹陷区域分别根据人机工程设计,分别满足坐与靠的行为需求。尺寸上缩小了近一倍。并弱化其棱角,改为更加圆润的有机形态,用户在使用上更舒适,更富有年轻的语义,形态更加包容,使整体形态内敛但仍富有律动的自然传达(图1)。

图1 坐具三视图及透视图

从材料角度来说,两种材质均拥有很强的韧性,能够满足坐具的要求,从形态与产品语义的角度来说,藤材的可弯曲性给予了产品形态更大的可能性,实现了“东方美”的语义特征,展现其优雅的弧线,淡雅的颜色,让产品在有机形态的基础上,与使用者进行对话。

座面使用藤编工艺能更好地贴合人体,实现材料与功能的结合。藤条材料特有的绵延性可以作为大部分的坐面及靠面材料,其表面一根根的藤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水的波纹感”。除此以外,通过弱化转折,强化细节,来突出坐具的“整体感”,这样对于表面的起伏有机形态有很好的平衡。圆润的有机形态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年轻的语义,形态更加包容。采用藤条与竹材的结合,在立面上采用竹材,利用竹材的稳固支撑性来实现支撑功能,座面上使用藤条能增添其律动感,坐上去也自然舒适,实现材料与功能统一(图2)。

图2 坐具渲染效果图

坐具最终发挥了每种材质的特性,藤材能够展现出绵延优雅的产品语义,在座面上也更为细腻舒适,而竹材作为立面不仅坚固耐用,也使立面形成镂空空间,赋予了坐具的通透的呼吸感。两种材料的结合,碰撞出不同材质间的层次美感,同时自然材料之间的融合,更有温情,更加亲近生活。合理运用以及恰当地应用比例使竹材和藤条能够在坐具上体现其特色。将材料运用到恰到好处,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制作中对工艺流程和工艺细节的每一步有密切地关注和把控。

五、结语

竹材作为极具东方美学的天然工艺材料之一,传达出朴素雅致、高洁美好的意境。自古以来中国竹材工艺品远销海外,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近代竹资源与竹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生产了一批质量卓越、工艺精湛的民族工艺品。然而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现代竹产业发展遇到困境,单一材料产品逐渐失去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传统竹工艺也需紧扣时代脉搏、多方面汲取灵感,采用不同的手法与材料对原来的传统工艺进行改良与突破,力争突破行业瓶颈,向更高更包容的产业平台奋进。

猜你喜欢

竹编竹材语义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语言与语义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