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2022-04-25刘晓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保护措施

摘 要:该文阐述了开展湿地公园保护的意义,提出营造生态岛与繁殖巢、设立生态廊道与警示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等保护措施以及恢复基质、恢复植被和恢复水境岸坡等修复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保护措施;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7-0132-03

中国地大物博,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严抓湿地公园保护工作,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已被严重破坏的湿地修复。湿地公园地建设可以对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资源短缺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对湿地公园的保护。

1 开展湿地公园保护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崛起阶段,与此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危害。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高度关注,各地方也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导致我国湿地水质恶化、水量减少等严重问题,面临着退化的危险,造成河流断流情况,并且影响到畜牧业与种植业。此外,还有大量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如果不加以防范整治,完全有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但是有些地方并未加以重视,整个流域的保护效果不明显,甚至很多地方尚未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体系也不完善,不仅对湿地环境造成影响,还给国家环保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修复湿地有利于完善国家环保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使生物更加多样化。另外,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还具有科普教育作用。湿地中有很多人们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借助这些有利条件,不仅可以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知识,也可以营造独特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美景,并可以提高当地就业机会,通过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

2.1 营造生境岛与繁殖巢 生境岛不同于那些散布在海洋与大河中的普通岛屿,它存在的意义是让生存空间日渐缩小的地方中的某种生物有新的宜居之所,使用较少的资源与土地为这些生物创建新家,可以隔离外界力量的干扰与威胁,有助于形成生物多样化,环保价值巨大[2]。有关部门可以遵照河流安全、生态健康、自然、和谐以及减少人员干扰等原则,选择远离人类生活的地方,并按照亲水区与输水区,与湿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立生境岛。生境岛需要多样性的地形、土壤、水体以及植被,让更多种类的生物生存栖息,通过专人照看管理,定期灌溉、除草与栽种来稳定环境。湿地有各种珍稀鸟类,如领角鸮、大山雀、斑头鸺鹠等。应尽量减少人类干扰,可以在其旁边设立噪音缓冲带,有助于鸟类的日常活动与健康成长。

2.2 设立生态廊道及警示牌 生态廊道呈线性布局,可以沟通连接上较为孤立与分散的生物单元,帮助生物的物种扩散、迁移和交换,有关部门可以设立特定的生态廊道帮助湿地动物生存,保护生物的多樣性,以解决因环境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紊乱的问题。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其很大的原因不是盗猎偷杀,而是近亲繁殖。生态廊道可以帮助各种相互孤立的栖息地联通,动物们可以在生态廊道的帮助下“串门走访”,进行交配繁殖,从而很好地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灾难。工作人员可以设立游客投食区域,保证动物在野外生活时食物量充足,也可以吸引游客旅游,在保护环境与动物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在投食前,要做到充分观察、了解动物的习性,可以设立如“雀鸟也有耳朵”“小动物经不起您的踩踏”等警示牌,告知游客一些注意事项,以起到引导与教育作用[3]。

2.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提升广大群众保护湿地环境的意识,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宣扬保护湿地的作用与意义,如在社区开展教育工作,引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注意污水排放,共同保护湿地资源,增强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配合当地各项管理体制的监督。另外,还应该加强监管,约束人们的行为,相关部门须加大检查力度,严厉制止各种破坏湿地的行为,如取水挖沟、乱垦乱牧等现象。由于湿地地带人烟稀少,当地监管力度有限,相关部门更应严加把控,安排管理人员到各个湿地进行考察监督,对触犯环保的人进行教育批评与罚款处罚,力求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湿地保护中,为国家生态环境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 湿地公园的修复措施

3.1 恢复基质 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正常发展的基础是基质。基质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天然基质、合成基质、无机基质、有机基质等。基质可以固定植物,为植物的根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吸取更多养分,也可以保持水分,为植物供给氧气,防止植物因水分不足而干枯死亡,其缓冲作用还能帮助植物生长中减轻外来有害物质的侵害,为植物提供其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4]。但随着人们过度开采与污染自然,土壤中不断会被侵入有害物质,使基质酸化或缺少养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可以用塑造地形、表土保护等方式恢复基质。针对地形变化而受到侵害的区域,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削高补低、掘低填高等方式改变外观,营造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湿地环境。而基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在开工前应将湿地表面土层单独保存,在施工后将表面土层放回原位,或用到其他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填补质量空缺[5]。还可以通过施氮、磷肥,促进基质中各种成分的平衡,改善养分失调以及植物中毒等情况[6]。通过调节pH值改善酸化或碱化的土地,对于酸性较高的土地,可以高频率、少用量地使用碳酸氢盐与石灰,防止投放过多而碱化;而碱化的土地则可以投放低热值的腐殖质酸性物质进行改良,成功恢复基质还可促进植被生长[7]。

3.2 恢复植被 植被在湿地成分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水体提升自身的净化能力。湿地植被由于生长地表湿润甚至是常年积水,因而具备了某些水陆植物的双重特性,几乎处于水生和陆生的过渡阶段[8]。我国地域辽阔,各种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杂,分布广泛,许多植物依赖其特殊的环境,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如人为滥采、环境污染、物种入侵等,这些植物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境地。而这些植物又是很多动物觅食和栖息之地,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动物也将难以幸免。植被恢复可以采用生态补水方法,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湿地区域应控制开采地下水,建立天然补水机制,通过调节淡水资源,按照生长环境分配水量,恢复植被的功能[9]。还可以采用人工种草方式栽培湿地植物,在栽培前通过采样化验等方式了解区域土壤成分,寻找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人工种植,如在高水位种植芦苇和香蒲,低水位种植怪柳,可以有效促进湿地环境恢复。

3.3 恢复水境岸坡 湿地公园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改善水质:

3.3.1 生态用水保障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湿地生态用补水、节水和滞水措施,异地调水用来补水,控制高耗水植物的种植面积,以及在湿地公园排水口修建拦水用的橡胶坝。

3.3.2 水质净化 通过湿地自我净化功能,实现人工制造湿地,改善水质。如果用的是中水,需要潜流湿地与表流湿地相结合;如果是自然降水,则在湿地公园中进水口的位置,建立表流湿地净化水质。

3.3.3 岸坡恢复 湿地水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水位动态以及植被分层进行岸坡恢复工作。工作人员需用木桩、石头、植物等护坡。面对陡斜坡,可以用成排并垂直放置的木桩加固根茎发达的植物,让木桩等设施紧密嵌入斜坡,稳定斜坡,并提升斜坡的稳定性,减少塌陷的可能性。面对稳定性较差的坡,需要堆砌石头,按照水流的流速,视各区域情况,在下层铺设碎石块或运用石笼恢复等形式,上层铺设大石头稳固坡道,防止因为水流的冲刷而被侵蚀。对于植物较为稀少的岸坡,应清楚认识到该地区容易被土壤侵蚀,可选择种植一些根茎较为发达的湿地植物,并严格做好地质勘探工作,科学布局,设定好植物的间隔,进行深植工作,使湿地植物的根茎向上生长,发挥稳定岸坡环境的效果。

针对容易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现坍塌的岸坡,除了铺垫碎石与木桩外,还可运用生态砖与生态袋。生态砖可运用强度高、密度大的多空性生态砖恢复,以减少水流的冲刷力度,并在砖间隙种植湿地植物,改善岸坡的稳定度;而生态袋则需要挑选含有植物种子与适合植物生长的基质原料的,在湿地公园内需要修复的岸坡边分层次码放、堆叠,并加强管理与养护,配合沙土等基质,既可以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又可以发挥出改善湿地岸坡环境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系统与动植物是一个整体,保护湿地也与保护环境息息相关。湿地自身有着极其巨大的作用,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大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恢复湿地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杨仲韬,李征,王彪.二道沙河及南海湿地生态治理总体方案研究[J/OL].人民黄河:1-5[2021-09-10]

[2]王琪.多措并举  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J].国土绿化,2021(02):12.

[3]周新影.浅谈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2):77-80.

[4]王嘉言.保护湿地需要你我共同行动[N].苏州日报,2021-02-03(A06).

[5]王学雷,吕晓蓉,杨超.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管理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12):2647-2654.

[6]段丽杰,曾业翔,钟源.城市湿地修复实践与路径创新: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1,17(03):59-62.

[7]熊藤梨.论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居舍,2021(26):107-108.

[8]蒋维成.建设项目对湿地公园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以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08):9-10,32.

[9]郑萍.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路径探究[J].长江技术经济,2021,5(02):44-47.

(责编:张宏友)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in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LIU Xiaofei

(Shayi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Management Office of Taihe County, Taihe 2366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wetland parks, and proposes protection 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ecological islands and breeding nests, setting up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warning signs, 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relevant systems, as well as restoration measures such as substrate restora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water boundary slope restoration.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 Wetland park; Protection measures; Restoration measures

作者簡介:刘晓飞(1966—),男,安徽太和人,畜牧师,从事湿地监测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2021-11-16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商标侵权问题和保护措施研究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