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今年能回家过年吗?

2022-04-25曾宪雯

读报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荣成金华回老家

曾宪雯

如今,年关又至,“就地过年”“春节能不能回家”等话题再次冲上微博热搜。近期,国内多地接连发生小规模疫情,疫情局势仍然险峻,多地相继倡议“就地过年”。眼看回家过年的愿望又要泡汤,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已经是第三个在外过的春节了,他们纷纷提出质疑——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各地应该拿出春节时的应对方案,不能每年都倡议“就地过年”。

当“倡议”成为“强制”

胡荣成快两年没回老家了。时间不算太长,但对他88岁的外婆而言,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随时需要有人伺候。“不能再等了。”胡荣成暗下决定,不管怎样,今年必须回家过年,“这次可能真的就是见我外婆最后一面了”。

胡荣成是浙江金华的一名高三老师,老家在湖北宜昌。他记得,上一次回老家正好赶上疫情暴发。

2020年1月24日,和母亲吃过团圆饭后,胡荣成带着妻儿开车一同前往潜江,看望岳父岳母。出发不久,他們就遇上了封城。按照原计划,胡荣成打算正月初四再回老家,呆到正月初七,然后带着母亲为他准备的腊肉和香肠返回金华。他没想到,这一次离家一晃就是两年。

2021年大年三十,浙江金华天气晴朗,胡荣成一家人在家里简单煮了火锅,趁着好天气又去市区逛了灯会。若是往年春节,外婆和母亲一定会在宜昌老家做上一大桌子菜,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吃喝喝。这一次在金华过年,他们也没什么亲戚,冷冷清清的,胡荣成总感觉这个年不是滋味儿。

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地,胡荣成又是老师,他这两年一直属于被重点管控的对象,不仅春节,平时的节假日也不能出省。学校在落实“就地过年”的倡议时,要求老师如果出省,上班前需要居家健康监测十四天,而高三老师的寒假也就半个月,时间实在有限,胡荣成无奈只能选择就地过年。

在全国“就地过年”政策的倡导下,2021年春节期间,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都留在了所在地。许多地方在响应“就地过年”政策时,实际都要求离开或返回人员向当地社区或者村委会报备,并且需要居家健康监测或者隔离十四天。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假期一般只有七天,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倡议”无形之中变成了强制要求。

今年许多省市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后,一些地方尚未明确具体的管控措施,湖北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猜测道:“后面说不定会越来越严,最近开始作各项准备了。”

江敏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她已经三年没回老家湖北天门,好在妈妈常年呆在北京,她回家过年的心情并不是十分迫切。提起往年整个家族团聚一堂的热闹场面,江敏笑容里带着些许自豪,这是一个十分兴旺的大家族,聚会时少说也得有三十人,“从小到大的春节,初一是我们家请客吃饭,之后我们可以从初二到十五都不在家吃饭,亲戚特别多”。

最近,江敏所在的公司明确,如果职员想离京回家过年,需要向领导申请,但这位职员万一感染病毒,签字同意申请的领导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我国疫情防控仍然遵守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地负责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因此,乡镇一级政府也有作出“就地过年”倡议的权限。 他认为,各地推行“就地过年”的倡议,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相应的政策审查和督查,避免好心办坏事。

“见一面少一面”

江敏在北京工作已二十年,于她而言,在北京过年并不是不可以接受,虽然不像老家那般热闹,但丈夫、孩子和母亲都在身边,冷清寂寞时也可以找老友相聚。

九年前,江敏妈妈来到北京帮女儿带孩子。这些年,她也认识了不少邻居老太太,但对北京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在家乡,她有七个兄弟姐妹,也有自己的朋友圈。疫情之前,江敏妈妈每年都回天门过年,平日只要女儿女婿有空带孩子,她也会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城。

胡荣成也想把母亲接到金华一起生活,但老人家不太愿意,江浙一带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和宜昌大不相同,而且除了儿子一家人外,她谁也不认识。除此之外,她还要留在家里照顾自己的母亲。

胡荣成的外婆已经88岁,这两年身体状况越发不好,仅2021年,已叫了三次救护车。他自小跟着外婆长大,祖孙两人感情甚好,但这三次急救,家里人都是等老人情况稳定后才告诉他,这让他心里十分愧疚。2020年春节离开家时,外婆依然精神矍铄,那时的她甚至还能帮着女儿扫地、洗碗。如今不到两年,老人的身体就垮了,“虽然说起来有点儿残忍,但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

外婆生病后不仅离不开人,现在语言表达都成问题。守着外婆的母亲也更加孤独了,一天没有人可以说上几句话。胡荣成和妻子经常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似乎从没想过孩子们在上班或者上课,一通电话时常要打两个小时,尽管电话里只有她一人说话。

常年在外,胡荣成对家人觉得心有亏欠,他花钱为母亲和外婆换了一套房子,在网上找了装修公司,特意让工作人员设计了安装监控的线路。如今,两位老人已经入住新房,他每天可以通过监控看到母亲和外婆的生活日常。“有空就会翻开看一看,只要家里有人在活动,也就可以放心了。”他说。

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回家过年。像胡荣成一样,许多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谋生,只等着一年到头能够回家和亲人团聚,可这两年“就地过年”的倡议,成了很多人回家的掣肘。

今年春节的选择

去年12月12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撰文呼吁,“不要轻易要求就地过年”。他在文中称,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对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都很重要。“今年春节对于再次大范围就地过年要非常谨慎。”

“从我的角度来讲,就地过年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也愿意为此作出牺牲。”江敏今年大概率也不会回老家过年了,最近陕西和浙江的疫情形势让她担忧,公司的政策也令她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牵连其他人。在她看来,很多地方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令人反感的是一些地方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在“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方式下,江敏的很多同事都放弃了回老家过年的想法,他们打算把老人接到北京过年,“毕竟老人的时间会自由一点儿,方便配合隔离或者居家健康监测”。对于没有条件把家人接到身边,家里又有老人急需看望的那部分人,江敏觉得他们还是应该回家过年。

江敏和丈夫原本希望母亲今年也能留京过年,但母亲已经打定主意要回天门。去年春节,她觉得无聊透了,她想念自己的三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只有和他们热热闹闹地团聚,她心里才觉得是过年。

金华距离疫情中心杭州和绍兴两百公里左右,疫情虽然并未蔓延至此,但胡荣成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目前,浙江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每日新增病例数连续下降,疫情进入拖尾阶段。唯一让他担心的是学校关于春节的疫情防控措施。虽然学校还没有下发相关文件,但胡荣成猜想,今年的政策还是会跟去年一样——如果春节期间离开浙江,回来后须进行十四天居家健康监测。

不过,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宜昌过年,要好好陪母亲和外婆吃上一顿团圆饭,至于出浙江后再回来怎么办,胡荣成心里有两个打算。如果学校要求返浙后须居家健康监测十四天,要么他初二就返程;要么他打个擦边球,稍晚些返回,只在金华居家健康监测七八天。胡荣成心想,政策总不至于那么死板,除了防疫外,生活还要继续。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摘自《看天下》)

猜你喜欢

荣成金华回老家
金华特色小吃
坐上高铁回老家
还在上班的人和已经放假的人
小鹿回老家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乡村小人国
天鹅舞朝阳
北京装修工教张曼玉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