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王雪涛画荷花的艺术特色

2022-04-22任亚敏

河北画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齐白石荷叶中国画

任亚敏

(华侨大学)

一、王雪涛先生个人简介

(一)生平简介

王雪涛,原名庭钩,字晓封,号迟园,1903年12月出生于河北成安县。自小深受艺术熏陶,十五岁时便开始了他的绘画人生。1922年进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中国画和西画兼修,第二年绘画系进行了中西分科,他选择了中国画科。王雪涛在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在绘画技法方面坚持写意和工笔相结合。

(二)师承关系

王雪涛先生一生里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很多,有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等但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齐白石。1923年,王雪涛拜齐白石为师,拜师后,王雪涛先生开始大量临摹齐白石先生的作品。王雪涛先生从齐白石那里获得了很多在传统基础上学习和创新的经验。在王雪涛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上我们便可以看出,齐白石对王雪涛绘画学习和艺术历程上都有一定的影响。齐白石先生十分喜爱王雪涛这个徒弟,王雪涛曾经将自己的习作《白菜图》拿来请齐白石指点,齐白石看完后便为爱徒题写出了“墨海灵光五彩妍”这句话。后人评述这是齐白石在为爱徒指明以后的艺术道路。雪涛先生十分敬重他的老师,并且用勤奋回报恩师,每日苦练画作,使得他的绘画技术突飞猛进,与齐白石先生的画风十分相似,他们的荷塘题材的绘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齐白石在王雪涛的一幅《荷花图》上题道:学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作,余何时授也。这句话看上去是鼓励其实是对徒弟婉转的训告。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学涛先生也渐渐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教诲,开始逐渐在绘画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学习古代大家的技法,并且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规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写意花鸟画风格。在王雪涛先生29岁时,他成为国立艺专的教授,齐白石为王雪涛题写了“天壤王郎”一词。雪涛先生一生都保持着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他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师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人,还经常到老师的住处看望和问候。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老前辈也常到雪涛先生的迟园做客,一起谈谈画理画道,有时还乘兴合画几幅作品。

二、王雪涛荷花题材艺术特色研究

艺术特色是指画家的创作有别于他人的表现手法。王雪涛先生能把真实的大自然展示到画面之上,有着超高的写生能力,把握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对色彩的运用也是独具特色,使得画面艳而不俗,描绘的对象活灵活现,给观赏者传递一种画面生机饱满的视觉感受。此部分通过三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王雪涛先生画荷花的艺术特色。

(一)荷花题材作品元素研究

1.笔墨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是注重写意的,可以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写意时用简练的笔墨挥洒,墨彩飞扬,来描绘物象的神韵。写意画法是对物象进行概括和夸张的去描绘物象的内在精神,不仅言简意赅且形象生动。写意花鸟的创始者应该为五代的徐熙,他大都是以水墨为主的花鸟画,用笔朴拙放逸,草草而成,喜欢用浓墨来表现,并且略施杂彩。笔墨语言是写意花鸟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写意花鸟的情趣所在。王雪涛先生运笔果断,笔锋多变,骨法自然,这一点得益于他的老师王梦白。雪涛先生的荷花题材的笔墨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荷花高雅绝俗的逸气和清气。在雪涛先生的《荷花图》中(图1),笔锋变化多端,骨法自然,墨色变化丰富,墨色干湿、浓淡的运用,展示了荷花亭亭玉立,其花瓣舒展的形态、枝叶的丰富情感,是用枯笔、颤笔和水墨的效果书写的,画出的墨色有浓有淡,有干有湿,运用得恰到好处,赭石加墨表现出的荷叶,体现了色墨结合的丰富。荷叶和枝干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却并没有掩盖枝干的结构和形式,既有对照和起伏,又表现出了自然生命的不羁。湿墨叶和干枝具有柔软、刚硬的精神。线条的书写节奏体现出了水墨的意义,以及水墨技法在自然、平缓变化中的深刻性。在雪涛先生的荷花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的韵律,他将书法引入了绘画,他的笔法有张有弛,在画面中体现出了章法的美感。

图1 《荷花图》 王雪涛

2.色彩运用

中国画的色彩是有固有传统特点的,没有西方绘画中的冷暖色和对比色。王雪涛曾经接受过西方绘画的教学,他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引用了西方的暖色调、冷色调和补色。这种改变使中国画的色彩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他补充了中国画以固有色彩为主体的传统方式,在统一的色调中要求对比,让色彩效果更加有层次感。王雪涛先生曾说过:“在研究中国画色彩运用的特点时,不大了解的人常常以为在中国画中笔墨表现为重,而色彩则不讲究,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国画的色彩是有传统特点的。谢赫总结的“随类赋彩”,表明了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对色彩所重视。所谓墨分五色,运用得适当,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即使用色彩也体现不出来的艺术效果。”

王雪涛先生前期的荷花创作在用色上和后期风格有着明显区别,前期的时候荷叶是用花青和藤黄再加上淡墨,在半干时勾勒荷叶的叶脉,兼工带写。用双勾法勾勒荷花花头,荷花颜色淡雅,有的渲染淡淡一层胭脂,有的则用藤黄调花青覆染一层白荷。用墨色点花蕊,莲蓬用藤黄点缀。雪涛先生前期的荷花题材创作是兼工带写的形式,用笔工整,变化不大。王雪涛先生后期的荷花创作在颜色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荷叶不再以颜色为主,而是突出墨色,浓淡干湿墨交替使用。荷叶用淡墨和浓墨交替相辅,错落有致,有时会用淡赭石点缀荷叶使得荷叶形状完整。这个时期写意的韵味变得更加浓重,荷花的颜色也鲜艳起来,虚实对比突出层次,刚柔并济,雪涛先生后期的荷花题材创作笔墨变化更加丰富,展现了荷的生动姿态和勃勃生机。

在《花鸟册页十开·白莲翠鸟》(图2)中,一只展翅飞翔的翠鸟配于洁白的莲花。这只翠鸟刻画得活泼生动,和摇曳的荷叶相搭配,相辅相成,动静结合突出厚重荷叶的同时又突出了翠鸟带来的一丝生动趣味。这幅画中,荷叶富于变化的泼墨荷叶衬托出洁白如玉的荷花,形成强烈的对比色,以墨衬色,以色显墨。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在雪涛先生中后期的作品中色彩逐渐厚重浓艳,但是艳而不俗,整体色彩对比协调,给画面增添了趣味。

图2 《花鸟册页十开·白莲翠鸟》 王雪涛

3.造型图式

造型图式是艺术家通过某种形式的笔墨语言来塑造自然物象,造型图式往往是画家个人绘画外表最突出、最直接的表现。因为王雪涛先生重视写生,所以创作中造型图式偏重于写实,在雪涛先生的画中,花不会是孤零零一枝的,一般都会配有禽鸟和虫鱼,这样的画面更加富有生机。雪涛先生认为画花鸟要抓住其形态和神采,通过对物象的仔细观察,在合理适合的基础上,他对所描绘的花鸟鱼虫等都进行了主观概括、夸张和变形,给画面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在雪涛先生的荷花创作中可以看到疾驰的翠鸟飞入荷塘、立于荷尖的蜻蜓,成双成对的鸳鸯等,它们姿态生动,形神兼备,不同的禽鸟类别,笔法特征和描绘方式各不相同,抓住转瞬即逝的瞬间动态,把握姿势的多变,不同于大写意的夸张概括,这就是雪涛先生独特的小写意花鸟。

(二)荷花题材构图形式研究

受中国传统的“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所影响,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常常按照画家的主观意念自由经营组合。构图一般在反复推敲后根据画面效果、内容、作品立意等所产生,要既与画面内容相联系,又具有独立审美性。在构图形式中要让画面整体统一就要结合画面中的所有元素,让所创作的物象和意蕴完美结合。

王雪涛先生将中国画结构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三线五字”。三线为“主线、辅线、破线”相辅相生,他把三线解释为:“主线是确定类型的主导,辅线加强了主线的气势,而破线一方面打破了单调的布局,同时又以对比的方式再次突出主线。”在中国画中特别重视气脉的流转和韵致,这是一幅作品的关键所在。王雪涛还将其中国画的基本法则中章法布局概括为五字分别为“引、伸、堵、泄、回”。在他的荷花题材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画面中的荷花一般都不会是独立存在于画面中的,雪涛先生会在画面中添加一些禽鸟或昆虫,这样的结合丰富了画面的主体,也表现了作品的生命力。在他的作品《四季花鸟屏·夏》中,主线上的荷叶引出荷花的走势,画面下方的苇草作为辅线,疏密得当,中间留白使画面通气,两只对望的鸳鸯打破了头重脚轻,并且前后鸳鸯的颜色和笔法的区别对比,保持了画面的平衡。还可以发现在雪涛先生的画面构图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构图,他的画面中心向外扩张,景物主次有序,这样明确构图中的主次关系,使画面更加饱满,给观者以更强的感染力。

(三)荷花题材审美意趣研究

面对一幅中国画,如何鉴别其优劣,每一个画料都要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和奥妙,考验画者对情趣和意境的捕捉。一般来说,人物画主要描写人的容音笑貌,这就是看所描绘的对象是否传神。山水画表现的是作者对自然山水四季变化的观察,这就考验画家对所描绘的描绘对象的意境把握。而花鸟画描写的是花草虫鸟在大自然中的情态天趣,这就要求所绘对象必须具有情韵。一幅好的花鸟画,必须具有一种融会自然、活泼生气的情趣,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精神意蕴。在雪涛先生的作品《欢乐的池塘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活泼、积极,画面中色彩运用灵活,动静结合,蜻蜓、金鱼地刻画细致入微,使画面充满了生趣。雪涛先生把大自然中的天然机趣融于到画面中,重视作品和观者的情感交流,给观赏者活泼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感受。

三、王雪涛画荷花的创新

雪涛先生的荷花题材在色彩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鸟画色彩,他融汇中西,设色多为浓艳,对比强烈,他所表现的荷花设色明亮但艳而不俗,荷叶以不同墨色的变化和颜色的结合,彩墨合用,相互映衬,先用浓墨画荷叶重色部分,然后根据虚实对比进行填涂,再用淡色突出层次。荷叶的姿态也是各不相同,阴阳向背,有舒有卷,形神兼备。在荷花题材的创作中,雪涛先生把各种禽鸟虫鱼加入到荷塘画面中也是一大创新,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随性。他一改之前文人画以荷表性情,而更多的是去表现自然情趣,展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活泼灵动,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王雪涛先生的“三线五字”法开启了构图上的创新,在荷花题材中,可以发现画面饱满而又留白得当,荷叶和水草辅助着主体荷花,有“起承转合”之势,让观赏者感到荷花的生长趋势,做到了真正的浑然天成。

四、王雪涛先生荷花题材研究的启示

表现生命的价值是花鸟画发展的源泉。在雪涛先生荷花题材作品中,疾飞的禽鸟,鲜艳的花卉,摇曳的荷叶,灵动的虫鱼,无不令人感到自然生命的活力和美丽。这种我们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真趣”,显示着勃勃生机,这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花鸟世界的和谐和美感的力量,这正是生命之间及生命与自然之间发生的一种趣味。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必须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情韵。恽南田说:“作画贵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见情。”画家并不是单纯地描绘对象,而是更好地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和意境渲染。作品是客观的,情感是主观的,只有当鉴赏者的主观情感作用于作品时,作品的价值大小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花鸟画的价值既在于创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品质,也在于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王雪涛先生常常讲到作品要感动观者,必须先要感动自己。写意花鸟要注重写生,朴拙大自然中的天然情趣,创作重视和观者的情感交流,激起观者的感染力。王雪涛先生对色彩的大胆应用是这次研究中笔者最大的收获,笔者会将研究中的所学习到的绘画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创作中去,会更加注重写生用心观察自然,学习掌握绘画规律,分清楚画面主次。

五、结语

王雪涛先生以中国画传统色彩为本,将西洋画的色彩规律中冷暖色、互补色调为我所用,致力于色墨结合得既丰富又统一,以墨显色,以色助墨,巧妙的色彩运用为画面增添了韵律感。给中国画的色彩表达给予了补充,也给国画中以固有色为主体的传统用色方式给予了更多的可能性。他画的荷花题材用艳丽的笔墨造就了清新灵妙的整体画面效果,他善于自然运用笔墨,运笔娴熟,笔墨变化多端,并且使绘画的色墨结合丰富,艳而不俗,独具特色。他擅长写生,并且结合自我的心灵感受,把荷塘里的灵动生趣真实的展现在画面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小写意画风。

猜你喜欢

齐白石荷叶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荷叶像什么
拜门
《远方》中国画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荷叶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