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念水墨自然表达
——观李岩的画

2022-04-22文继红

中华书画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设色纸本水墨画

□ 文继红

李岩,又名李彦伯。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在当代中国水墨画领域,从艺术观念到绘画语言,李岩都有着十分独特的风格。他的水墨人物画没有被传统中国画程式所束缚,而是另辟蹊径,在坚持中国画底线的同时,注入了现代观念和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画的继承与出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李岩以丰富的想象力,驰骋在那明亮的灰色、温润的赭黄等色调中,尽情挥洒他的才情。然而,在他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始终不变的是他将他对社会、生活及生存环境的深刻体悟融入到绘画中,用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他内心深处的真实。

对绘画的喜爱是李岩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小他就能像模像样地画出《水浒传》中的系列人物,小学时便开始到少年宫、青年宫学习绘画。当时在他家乡哈尔滨美丽的松花江畔,常有不少下放的著名艺术家在那里画画、写生,年少的李岩对那些丹青笔墨特别感兴趣,从那里,他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1981年,他顺利地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4年的刻苦学习奠定了他坚实的造型基础、笔墨功夫和表现技巧。1985年,李岩以沉郁悲壮又具深度的《国殇》完成了一份备受好评的毕业作品。之后的几年里,他以工笔的形式创作了《举世趋大同》等不少主题性绘画,还应邀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大型历史画卷《牧誓·牧野之战》。他的工笔画《静晌》《化黄幻绿》《九九重阳》分别入选了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由于对战争题材、楚文化的迷恋,李岩早期的作品多为鸿篇巨制,更注重构思、技法和内容的表达。

李岩照片一组

李岩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1990年以后,艺术视野的拓展使他开始以一种新的艺术态度面对自己的创作,思考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风格。李岩不喜欢模仿,喜欢在有矛盾的地方寻找问题和突破。他认为:“别人做过的,不必我再去做,如果都在做过去的事情,将来的人们该如何看待今天的艺术?”在不断的实践与历练中,李岩越来越重视艺术的厚度,对绘画语言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2000年开始,李岩着手创作“树上系列”作品,这是他近几年最重要的作品。在近百张水墨画中,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自由地表达他的心境和情怀。他不再一味地再现生活,而开始审视生活,作品中流露出他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形而上的品格和观念化的表达方式。

李岩的水墨画注重观念性,但与观念艺术不同,他认为,观念艺术往往致力于对某种艺术体制进行破坏、反叛,而他并不赞成这种破坏性,他欣赏的是观念艺术对既成模式的事物保持怀疑态度,提出尖锐的问题,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应具备的精神。李岩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他的画中墨与色和谐共存,他基本上放弃了以墨“一统天下”的做法,在高级的灰色调之中,不乏暖紫、赭黄等色调的点缀,让人们感受到水墨语言可能有的一种新意和新境。李岩在传统性与观念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中国画的笔墨在他那里不是一个程式,而成为了活的表达语言。

李岩潜心于生活,认为人物画要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作品要与观众的精神有交流。无论他的井盖系列、西藏系列、装置艺术还是观念水墨,始终是关注现实的,表达着他的真实感受。挖掘某一事物的隐喻、转喻,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一直是他所坚守的原则。对他而言,绘画是一种表达,犹如语言一样。他说:“绘画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存在的理由,我要以自己的面貌而存在。”■

李岩 树上人物 136×6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李岩 无题 136×68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李岩 无题 136×68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李岩 风乍起 136×24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猜你喜欢

设色纸本水墨画
张睿作品
《岩高千尺虎》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张顺琦作品
神奇的水墨画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吴绪经水墨画